明鏡記者柯宇倩/9月29日,在中國作家廖亦武前往美國舊金山之際,德國文壇重要獎項“紹爾兄妹獎”(Geschwister-Scholl-Preis)宣布將2011年的獎項頒贈給廖亦武,廖亦武也是此獎設立31年來首位獲獎的華人。促成廖亦武《為了一首歌和百首歌:来自中國監獄的親歷者報告》在德國出版的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在接受《明鏡》記者採訪時表示,“紹爾兄妹獎”並非一般的文學獎或人權獎,它表彰不畏強權、追求自由的精神,因此廖亦武獲獎別具意義。
文學與人權的綜合榮譽
由德國巴伐利亞邦出版社暨書商協會與慕尼黑市文化部共同設立的“2011紹爾兄妹獎”,自1980年開始頒贈,目的紀念德國著名的反納粹英雄紹爾兄妹,獎勵獨立思考、精神自由、道德勇氣、知識份子良知,每年針對一本書頒發獎項,獎金數額為1萬歐元,是德國文壇公認的重要文學獎。2011年,此獎項由廖亦武獲得。
今年7月初離開中國的廖亦武,因其德文作品《為了一首歌和百首歌》(中文原書名《證詞》,由明鏡出版社出版)而獲獎。此書為廖亦武在獄中的親身經歷。1990年至1994年間,廖亦武因撰寫長詩《大屠殺》而入獄。由於中國政府的干涉,德國菲舍爾出版社曾將《為一首歌和百首歌》的出版時間從原訂的2011年4月一直往後推遲了3次,終在2011年7月,亦即廖亦武抵達德國後的三週出版。
《北京之春》主編、評論家胡平在接受《明鏡》採訪時讚揚《證詞》對於“六四”後獄中情況與“六四”前後整個社會世道人心的變化有深入、精確的描述。“坐過牢的人很多,也有寫得很好的作品,但別人不會想到寫這樣的事。在廖亦武的文風下,他將自己各種各樣的感受描寫得淋漓盡致,令人有感同身受的氛圍。”
旅居德國的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對《明鏡》介紹,德國有各式各樣的獎項,但“紹爾兄妹獎”較為特別,不是一般的文學獎或人權獎。紹爾兄妹中的哥哥漢斯(Hans Scholl)和妹妹蘇菲(Sophie)為兩位納粹時期的年輕人,由於認識到納粹獨裁政權的可怕性,因而加入非暴力反抗組織“白玫瑰”,印發反納粹宣傳,在德國各城市中發放,此組織尚有許多慕尼黑大學的學生與教授。
1943年2月18日,紹爾兄妹進入慕尼黑大學的中庭中,將大量傳單散發到此處,原準備在學生下課前離開的紹爾兄妹,由於手上尚有傳單,因此決定走上頂樓,將傳單從空中撒下,學校警衛發現兩人舉動,將之逮捕並交給蓋世太保,其餘幾名“白玫瑰”成員也遭逮捕。1943年2月22日,紹爾兄妹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於當日被送上斷頭臺。
廖天琪對《明鏡》表示,對德國人而言,此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象徵著對抗強權、追求自由、強調人性尊嚴的精神,廖亦武獲得的這個重要獎項,不僅是非常高的榮譽,也相當有意義。“以往的獲獎者,不只文學上有相當高的成就,在反抗集權上也有所貢獻,例如前東德著名作家沃爾夫(Christa Wolf,1987年獲獎)便是一名反抗暴政的作家,哲學家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1985獲獎)同樣不只在自己的專門領域上表現傑出,同時也彰顯不畏強權的精神。”
根據獨立中文筆會所發的祝賀文,“紹爾兄妹獎”評審團對《為了一首歌和百首歌》的評語為“此書的稿子曾被多次查收,作者一再重寫,將他因寫長詩《屠殺》和拍攝《安魂曲》悼念六四,因而入獄4年的經歷,再現於絕妙的文字記錄中。書中將國家機器的粗暴,以及無情鎮壓的荒誕性,淋漓盡致地披露。廖以直白卻又豐富生動的語言,將受凌辱的人和頻於絕境的人性還原在我們的眼底。”
獨立中文筆會指出,廖亦武用文學重建了人的尊嚴,有自己的思想和語境。他的作品代表了知識分子的道德和勇氣。廖亦武獲得這個獎項,也表彰了一種警示和希望,他終究將返回到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去。
廖天琪。(獨立中文筆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