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記者柯宇倩/中共18大即將在2012年召開,外界均睜大眼睛觀察各地諸侯如何吸引輿論、創造進入領導核心的最佳機會。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杰納蘇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Geneseo)金融教授谷雁翔在接受《內幕》專訪時指出,廣東模式與重慶模式一方面配合了實際政策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政治權力上的爭鬥,尤其重慶模式是權宜之計,如果提高此模式的地位,會阻礙中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
谷雁翔研究領域為微觀經濟、金融管理、投資等,為《美國企業評論》編輯委員,曾獲紐約州立大學學術傑出與創意活動校長獎、聯合學術卓越研究獎等多項獎項,2005年至2006年以美國富布萊特學者身份訪問20逾所中國頂尖大學,其論文可見於《金融研究期刊》、《經濟與金融季度評論》等眾多期刊。
重慶與廣東模式的經濟政治考量
2008年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讓大家驚覺法令管制的重要性,谷雁翔對《內幕》表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模式產生。“西方次貸危機反映了對金融界和其他領域的放鬆管制,原本西方認為放鬆管制可以增加企業的創造力和經濟的活力,但放鬆管制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企業家過度投機,他們的行為造成對投資者、人民乃至世界經濟的巨大危害,因此西方瞭解到法律層面的管制不能過度放鬆。”
谷雁翔解釋,當經濟出現巨大問題時,需要政府的干預,所以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政府都投入幾萬億美元現金緩和經濟危機的巨大破壞性。而重慶模式這套新構想的提出,目地有兩個,一個是政策上的現實需要,一個是政治鬥爭。
“在政策實際應用方面,由於西方爆發次貸危機,中國政府出手干預,同時掌權階層不想放棄權力、不想更快實行市場經濟,因此他們藉西方經濟危機宣傳重慶模式、製造輿論,強調政府保持權力的必要性,因此重慶模式也代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廣東模式與重慶模式一樣,既反映了實際政策上的應用,也反映了政治權力上的爭鬥。谷雁翔對《內幕》解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模式主要提倡大力推動市場經濟、學習西方,因此有長期的淵源在。
另一方面,中國一直存在著想加快改革速度以及想減緩改革速度的兩派之爭。谷雁翔說,兩派觀點均有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實際需要,例如認為國家改革速度快了,會造成不穩定局面,另一派觀點則認為,改革速度快了,大家都得到好處,國家就容易穩定下來。“但官員所講的話,究竟是考慮集團的利益,還是自己的利益,很難分辨。”
谷雁翔對《內幕》表示,市場經濟百分比越大,政府的權力越小,官員們的既得利益就越少,此外,2012年就要舉行中共十八大換屆,掌握大權的官員和太子黨們,希望保持政府的控制、減緩市場經濟的腳步,如此便能維持他們的政治權力和巨大的經濟利益,就如同300年前的英國,資產階級希望開放、平等,但原來的貴族希望維持原本的體制。
而權力不大的中層幹部,需要通過市場經濟喚起經濟活力,有了政績之後才能爬向高層,因此,谷雁翔表示,這批人更可能鼓吹市場經濟。另外,過去30年崛起的企業家也需要更開放的市場經濟,這些人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希望在高層領導中做自己的代表,而他們掌握就業機會、手裡有大量資金,也有比較大的發言權。
“至於老百姓,屬於弱勢的一群,基本上沒有發言權,說的話也沒什麼人聽,只能通過群體騷動來發聲,所以最近這些年的群體事件越來越多。”谷雁翔對《內幕》說。
在中國只要掌握了權力,財富也能跟著來,其中不乏見到貪腐情事,根據“透明國際”所公布的“2010年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中國在178個國家和地區裡排名第78位,中國科級、處級幹部被揭貪污的情況屢見不鮮。谷雁翔指出,就是因為掌權的利益集團能獲得巨大的好處,因此更不願意放棄權力。
“我懷疑廣東和重慶模式的提出,恐怕政治上的動機還更大。廣東原本就是講改革開放,從黨14大開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建立法治,本來就是大趨勢,所以特別強調廣東和重慶模式的討論,背後有政治因素在,想通過這種辯論,看誰好誰壞,以取得下一次權力分配的席位。”谷雁翔認為,從政治角度來看,太子黨可能更希望保持重慶模式,而新興資產階級和後起官員可能更希望保持廣東模式。
紐約州立大學杰納蘇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Geneseo)金融教授谷雁翔。(谷雁翔個人網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