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在台大陸生追求民主感動台灣

亞洲週刊

汪煦



我的台大陸生同學喜歡交流對民主的看法,讓台灣同學感動。

在台灣大學做交換生,班上除了我,還有一個大陸來台大交換的同學小蘇。上課幾次發言,小蘇帶著明顯的北方口音,大家就知道她是陸生。課後總有台灣同學主動找我們聊天,想通過我們更多的了解大陸,小蘇每次都有問必答。台灣同學的態度都很友善,能感受到他們是真誠的希望交流,而不是挑釁。「真的,台灣解嚴前也是這樣」,這是他們經常給出的回應。

威權統治時代對這一代台灣年輕人來說,已是從父輩那裏聽來的故事,中學、大學考歷史要背的事件。對於我們,這些歷史都是第一次接觸。不過很快,小蘇就能如數家珍的向別人介紹台灣解嚴前黨外運動的「大事件」。「台灣的民主也是靠這些人的犧牲爭取來的」,她不無感慨的說,「後來國民黨的鎮壓成本越來越高,當然要考慮解嚴。」

台灣年輕人了解大陸的其實並不多,只有少數因為修過「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或是去過大陸參加交流活動的同學,相對了解多一點。「這也不是他們的問題,主要是沒有管道,台灣的新聞太娛樂化了。」來台灣之後,小蘇的人人網和新浪微博人氣大漲,因為她經常轉貼台灣的新聞,希望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台灣。

微博直播台總統辯論

兩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她都有在微博上即時轉播,很多人轉貼。對於台灣民主,小蘇認為還在探索中,很多問題,制度設計還有歷史原因,造成有很多可操控空間。

她很喜歡和台灣朋友交流對民主的看法,還總結出周圍陸生對民主的態度類別。「有一種比較激進,經常跟我講大陸需要廣泛的社會運動向政府施加壓力,不能指望上面主動贈送民主。還有一種比較主流的,來之後也沒什麼變化,認為民主內涵複雜,民主國家也未必實現公平正義,中國太大國情複雜,不是一句簡單的民主可以搞定的。其實台灣好多老百姓解嚴前也這麼想,怕亂。」講到這裏她自己也笑了。「但我會多想一些,捫心自問自己對民主究竟知道有多少。對我來說,只是一句『民主也沒有很好』有點消極。」

我們都很珍惜和台灣同學交流的機會,欣賞對方交流的真誠。兩岸年輕人有不同的生活場域、生命經驗,交流中未必達到共識,能了解對方的想法本身已非常了不起。

一位台灣同學在小蘇的Facebook上說:「你真的讓我很感動,你這樣願意了解台灣的一切,不僅會去看選舉造勢,還參加學術研討、沙龍,最讓我佩服的是你願意跟大陸朋友分享在台灣關於民主的心得。」她為此開心了很久。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