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記》記者柯宇倩/郭岱君對《新史記》表示,每位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主題和多年來的關注重點,閱讀蔣介石日記時都有不同的期望,每位學者閱讀蔣介石日記後,也都有不同的心得,但每位看過後,都對郭岱君說,他們感到震撼
蔣 介石日記開放後,許多學者來到胡佛研究院,原先對蔣介石評價各有不同的學者們,看完日記後都有相同的感覺:“震撼”。郭岱君對《新史記》表示,每位學者根 據自己的研究主題和多年來的關注重點不同,在閱讀蔣介石日記時都有不同的期望,有人特別想看西安事變、有人想看抗戰,有的人想知道蔣介石與宋美齡的關係, 每位學者閱讀蔣介石日記後,也都有不同的心得,但每位看過蔣介石日記後,都對郭岱君說,他們感到震撼。
郭岱君舉例,一位正在英國牛津大學 做訪問學者的加拿大教授,出生北京,他過去曾聽岳父隱約談過一些蔣介石的事蹟,但總是欲言又止,只是鼓勵他多讀、多看、多思考。事隔15年後看到蔣介石日 記,才知道為何當年岳父只能隱約透露,“原來他有太多想說卻又不能說的事!我的岳父15年前就為我鋪了到胡佛的路!”這位學者說。一位目前正在胡佛看檔案 的學者也有許多感慨,他驚訝蔣介石的毛筆字這麼工整。也有學者很佩服蔣介石先生每天寫日記的恒心與毅力。
而郭岱君自己最受震撼的,是從日 本侵華開始一直到國共內戰的日記,深深顯示蔣介石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堅持到最後的精神。就是這樣的精神,才能帶領中國贏得對日抗戰。過去在很長時間 內,有許多人指責蔣介石不抗日,但日記公開後,包括她自己在內,沒有一位學者認為蔣介石不抗戰。其實蔣介石不但主張抗戰,還積極備戰,在投入戰爭後反對與 日和談。日記中諸如這種顛覆自己過去觀念之處還有很多。
郭岱君介紹,蔣介石年輕時留日,對日本有相當瞭解,1928年濟南“五三”慘案後,日記每天的開頭都寫了“恥”或“雪恥”,一直到他過世,且整部日記蔣介石都稱日本人為“倭”,或“日倭”,可看出蔣介石對日本沒有好印象。
而 蔣介石看似不抗日的態度,其實是因為他瞭解日本的實力。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隔天,亦即9月19日的日記中,蔣介石寫道:“昨晚倭寇無故攻擊我瀋陽 兵工廠,內亂不止,天災匪禍,相逼而來,速我唯亡乎。”當時在南京的蔣介石還將宋美齡送到上海避難,但宋美齡到上海後很生氣,希望與蔣介石共度國難,因此 自己跑回了南京,蔣介石在之後的日記中寫道,宋美齡令他寬慰。
另一方面,一些人認為應該不顧一切抵抗日本,但蔣介石認為應該隱忍,暫時不 該抵抗,兩方很快有了爭論,在自知中國貧窮落後、實力不如日本,但不抵抗又愧對先祖的情況下,日記展露蔣介石矛盾的心情。蔣介石寫道:“日本三日可亡 我”、“日本三月可亡我”、“中國軍隊有敗無勝”,但又指出:“聞瀋陽、長春、營口被倭寇強佔,心神不寧,如喪考妣。苟為吾祖吾宗之子孫,則不收回東北, 永無人格矣!”“以手造之國家,辛勞八年,死傷部下三十餘萬,猶親生扶長之子,欲使一旦放棄,不能相見。經國赴俄不歸,民國扶持未長,皆欲使我一旦棄 去”;“於國為不忠,於母為不孝,於子為不慈,自覺愧怍”……當時,蔣介石甚至擬好遺囑,認為了不起就一條命,就去打日本吧。
1931年 孫科、胡漢民等人在廣州另立中央,12月15日蔣介石決定提出辭呈,第二度下野。當時其實國民黨大部分人,如胡適、蔡元培、汪精衛、陳布雷、傅斯年,也都 認為中國一時無法與日本對抗,除貧窮落後外,也因為軍閥割據。郭岱君說,蔣介石一生都無法統治中國大陸,頂多只有沿海幾省,此時蔣介石心裡想的是,軍閥盤 據,各有所謀,不先剿共、滅匪,則不能御侮。不先平內,則不能攘外。蔣介石認為“中日必將一戰”,但“此次對日作戰,其關係不在戰鬥之勝負,而在民族精神 之消長,與夫國家人格之存亡……徒憑一時之興奮,不具長期的堅持,非與國無益,反速其亡。” (《新史記》第4期)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一月
(1649)
-
▼
1月 26
(51)
- “软实力”概念首创者为中国软实力开药方
- 政治風向決定重慶模式持續性?
- 四川藏區衝突蔓延 軍車進駐
- “共產黨國家”是個貶義詞
- 孔慶東說出誰的心聲
- 世界經濟論壇 中國低調與會
- 中華民國是台灣共識
- 中印雙強,爭而避鬥
- 賈慶林訪非洲 龍年外交頭炮
- IMF增胖 能救全球金融?
- 東江西江齊污染 港澳何曾喝淨水
- 铁流紧急呼吁:拯救年仅30岁的女企业家吴英
- 與何頻商討:革命正進行,雙方在努力
- 世界媒体看中国:反对制裁伊朗的利弊
- 人权观察致函奥巴马促其就人权对习近平施压
- 四川藏区甘孜等地互联网和电话通讯被封锁
- 挪威或将阻止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
- 中方不批准日本驻华新使馆投入使用
- 薛理泰:伊核问题上的战略博弈
- 英国警方抓捕近百名奥运票贩
- 广西水污染事件:柳州人抢购瓶装水
- 中国铁路今天迎来春运返程客流高峰
- 广西龙江镉污染团进入下游柳江
- 中共從來就是建立在綁架上的
- 林彪兒子林立果參軍被任命為空軍黨辦秘書
- 杨继绳:集体世袭与“权力场”
- 袁伟东:破除“既得利益格局”的最好办法
- 邓聿文:当下中国改革侧重点是“社会结构滞后”
- 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变身反核活动家
- “美国制造”的中国概念股泡沫
- 藏区抗议持续,中共增派军队入藏
- 美国与菲律宾展开军事对话抗衡中国
- 德媒呼吁:北京对藏人自焚不能再无动于衷
- 铁流:杀吴英,就是杀中国民营企业家
- 许小年:中国政府成为最大利益集团
- 诡异的一九七六年
- 大西洋月刊:中國將走向民主
- 海内外學者讀蔣介石日記感到“震撼”
- 從外逃未遂的直昇飛機上查出一份名單
- 癌症,正在无情地剥夺六四难属们的生命
- 孔庆东风向急转,发博文赞港人
- 去年中国赴美游客约115万,人均消费8千美元
- 恐怖分子欲在开罗机场引爆客机
- 刘军宁:关于改革的顶层设计思路是一条死路
- 周其仁:权钱交易令人不寒而栗
- 中國否認北京核反應堆發生事故
- 胡溫春節足跡 透露施政方針?
- 2012年1月25日《歷史日報》
- JC Penney大膽變身 降價四成
- 工作時間太長 可能導致憂鬱症
- “非法集资”?从孙大午徒刑到吴英死刑
-
▼
1月 26
(51)
-
▼
一月
(1649)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要聞組綜合30日電 法新社發自北京的報導稱,中國30日禁止網上搜索「習近平」,前一天彭博新聞社報導有關習近平家人財富的新聞,導致彭博新聞社網站被中國封鎖。 彭博社使用公開資料,報導習近平親屬的投資細目,總額據稱高達3.76億美元。 彭博社的報導沒有追蹤習近平本人、妻子彭麗媛及女兒...
-
新华社 北京4月10日电 鉴于 薄熙来 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 中国 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 政治 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 中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 调查 。 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进行复...
-
...
-
德國之聲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卸下中共中央總書記職位。目前看來,胡錦濤似乎已屈服於保守派的勢力,作出關鍵決定對薄熙來事件「降低調查規模」。這意味著只有薄熙來和他的妻子會受到調查。 薄妻谷開來被控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極有可能難逃多年的牢獄之災。然而,直至目前為止薄熙來只被控違...
-
《明鏡月刊》何頻 二十一世紀,毫無疑問注定是中國世紀。 這並不是說,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新的超級霸權,也不是說中國模式可以和民主社會瓜分天下。而是說,中國將從一個一黨獨裁國家,建立起民主憲政體制;從一個貧富懸殊巨大、官僚資本控制一切的國家,建立起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和公平開放...
-
未普 3月15日,两会刚刚结束,薄熙来就被胡锦涛和温家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免去重庆市委书记职务,外界对此错愕不已。错愕的外界纷纷在问,薄熙来到底为何被免职? 中国官方给出的理由语焉不详,似是而非。从温家宝在两会上的答记者问、李源潮在重庆的讲话和一些分析文章来看,胡温搞...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消息人士告诉明镜新闻网,已被拘捕、正接受审查的谷开来,指控周永康策划了取代习近平的政治计划,对抗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的其他成员。 她把周永康称作“政治局常委中的坏蛋”。 谷开来提出用交代关于周永康和他的密谋作为交换,恳求当局不要判自己死刑。
-
香港数万民众周日走上街头,参加一年一度的“七一”大游行。尽管高温酷暑,游行整个过程持续了6个多小时,队伍穿越市区,道路交通和公交运营受阻。 组织者称,参加人数达40万,几乎是去年的两倍。警方估计的人数仅为63000人,但也是2003年以来最多的一次。 ...
-
《明鏡月刊》何頻 (續昨)當今中國的官僚層,畢竟不是殺人放火出身的那一代所謂建國者。即使他們身上可能有一張假文憑,但他們對知識的看重還是真實的。他們了解世界,內心世界也是開放和多元的,他們甚至比民眾更了解現行體制的弊端和無可救藥,更痛切地知道,只有建立起民主機制,才能解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