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記者黃舒心/2000年開始,中國房地產不斷升溫,但法制與文明建設卻遠落後於房地產業的發展,最終讓“房地產惡夢”成為事實,整個中國陷入“被房地產”的困境中——這是王鍊利新著《中國房地產之厄》點出的主題,整部書,王鍊利都讓數字、圖表說話,這樣實憑實據的話語最具說服力,書甫出版便獲得廣大市場反響,但同時也產生了民間熱議、學術界集體漠視的奇特現象。
書市大賣、學術界漠視
《中國房地產之厄》不只在香港是暢銷書,在大陸一樣廣被詢問。時寒冰推薦此書的當晚,淘寶網只有兩賣家販售此書,但如今該網已有超過300名賣家供應此書,雖然其中盜版眾多,卻也說明了書的市場。
經濟觀察報前主編鐘偉志對此書的評價為“一部超越之書”,知名作家陳行之則認為這本書是“多年來用心血和生命澆灌出來的精神花朵,無比艷麗,賞心悅目”,然而,從理論到實踐闡述了經濟情況的《中國房地產之厄》,未見經濟界人士表態,此書也涉及法律領域,同樣沒有法學界人士的評價。此外,媒體與喧囂的左右兩方人士同樣對這部上了暢銷書榜的書集體沉默。
一位北京大學教授認為,今日的學術界普遍關注的是利益,而非學術和社會責任,真正讀書思考者少,因而未見學術界的聲音。王鍊利則分析,或許左派不喜歡她支持市場經濟、清算文革、要把每個人當成人的立場,而右派則一直將她歸為烏有之鄉一類。其次,有影響的媒體人士,一是認為她並非他們眼中的民主自由人士,二是坐不下來看這本不難懂但充斥著數據的書,三是沒有發現此書的亮點,因而選擇漠視。
不過,王鍊利認為這些漠視的背後,還有一個更有力的“上面”,左右著發聲權。2010年,新浪網曾邀王鍊利開設“民生專欄”,但只寫了三週,新浪網就因上層壓力與王鍊利中斷聯繫,一年多後,一位已離職編輯告訴她:“有人不喜歡妳發言。”2009年,王鍊利的文章曾在鳳凰網吸引最高58萬的點擊率與3000多條評論,但之後鳳凰網不再於首頁推薦王鍊利的文章。《中國房地產之厄》一出版,百度就取消了王鍊利在博客中國專欄上的搜索導航,王鍊利認為這本書被漠視,真正的問題在於:政府要回避真相。
王鍊利對《明鏡》表示:“其實,這本書也是在與經濟學人士對話法學界人士對話——我有資格與他們對話,資格就是這本書,從這本書可以看出我不是半瓶水晃蕩——這個對話不是空對空,而是面對實際的中國住房問題。”
抱持“任何職業任何學業,只要‘鑽’進去了,就是我的專業”的王鍊利相信,只要不抱偏見,經濟學人士、法學界人士不會否認她具有一定專業水平,這才是她迫切希望這本書擴大影響的主要原因。“這不是本風花雪月之書,因此,我希望能有人針對此書,也即針對中國最棘手最與百姓相關的問題,與我對話,在對話中,給中國房地產找個好出路!”
以下為王鍊利對《明鏡》幾個問題的深入回答:
問:您能否說明不買房、不搞房地產的中國百姓也該看您書的原因?您希望讀者從書中瞭解什麼?
王:不買房、不搞房地產的中國百姓,生活也受“房地產之厄”的影響,因為房地產占有了巨量的資源,這些資源的占有對整個社會再生產毫無建樹——《國家災難——在宏觀領域稱霸的房地產資金量》、《苦惱的消費和消費的苦惱》等章節清楚地闡明了這些問題。並且,買不買房不是中國百姓說了算的事情,是政府說了算的事情——要看政府是不是強迫動遷。
至於我希望讀者能從我的書中了解什麼?我想,書一個月中三次重印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讀者從《中國房地產之厄》中找到了困惑他們已久的真相,他們信得過王鍊利提供給他們的真相,因為王鍊利提供的真相,與常識相符——對!就是“常識”,普通人不可能具備經濟理論、統計理論方面的專業知識,但他們具備常識!而我們的很多專家學者,就是置常識而不顧,所以說他們是在信口開河。
問:您書中的數據是您闡述事實時的有力佐證。請問您如何收集資料?書中的數據大部分引用官方資料,官方數據是否可信?
王:為了“安全”,也為了能有力說明問題,文中所有數據資料一來自國家統計局,二來自媒體報道內容,這些內容已歷時幾年,並無受到異議。關於“官方數據不可信”,我認為,總體而言,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是可信的,其實國家統計局有些數據是相當準確的,不可能造假,如稅收,如屬於國家勞動統計制度範疇內的“職工”人數多少——統計規則中“職工”是不包括私有企業從業人員和民辦教師的——以及限制性很強的“職工”所得的“工資”,都是很準確的。勞動統計口徑中限制性很強的“職工”和“工資”概念,起源於計劃經濟時期,計劃經濟時期“職工”人數是嚴格控制的,就像如今公務員人數受到嚴格控制一樣。居民儲蓄存款數據、金融機構的貨幣供應量、工資性支出數據、存貸款數據、住房公積金數據,也都是相當準確的,否則我沒法分析了。
當然根本不可信的數據也有,如我在書中揭露的“人均住房面積”的統計,純粹是在胡編亂造,但因為這種胡編亂造是地方政府需要和政府官員需要,就沒有人去發現和質疑其中的經不起推敲之處。
根據我這麼些年對國家統計數據的分析以及觀察一些“專家”對統計數據的指責,我倒認為,說“官方數據不可信”,更多是因為一些專家學者,特別是號稱經濟學方面的專家學者缺乏統計學方面的學養,他們以為國家統計局公布出來的數據是可以無條件引用的,所以有些人就胡亂引用了再自由發揮,以求吸引眼球,他們喜歡登高一呼從者眾的效應,他們闡述經濟現像不是為了實事求是反映問題、從而有針對性解決問題,而是為了或左或右的立場需要,他們因“立場鮮明”而呼應者甚眾,可惜他們立場鮮明遠甚於學術觀點鮮明——不要忘記,從1966年起中國中斷了高等教育整整十年,教育為政治服務則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了,因此在如今60歲上下一代人身上很難尋找嚴謹的學風、深厚的學養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國的“經濟學家”太廉價,不會查閱統計年鑒的、怯於計算的,都成了經濟學家,放到國外要笑死人的。
窗外是王鍊利最愛最熟悉的風景(顧力攝,王鍊利提供明鏡)
1 条评论:
學術界 媒体 等的漠視 都起因于 作者对他们的权威 利益 的漠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