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4日星期六

毛澤東訪蘇:中蘇關係到頂峰就走下坡路了

重新找回來的毛澤東兩次訪蘇軼聞(9)

沈志華

《新史記》編者按:本文為沈志華教授2011年1月7日在由《文史參考》雜誌社主辦的文史大講堂上演講,略有删節。標題為本刊所加。

這次毛澤東訪蘇實際上起了兩方面的作用:中蘇關係已經發展到一個最高峰了,中蘇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向中國提供核武器的協定,再加上莫斯科宣言,就算中蘇政治上的合作,中蘇關係達到了一個頂點,這是一方面。

但 是另一方面也出現了重大的問題,這個重大的問題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政策開始發生分歧,莫斯科會議的前提大家都認為是一致的,整個國際形勢非常好,社會主 義陣營蒸蒸日上,那會兒報紙上天天登的就是“我們一天天好起來,敵人一天天爛下去”,蘇聯是1957年人造衛星上天,那會兒美國還沒有呢,社會主義國家非 常興奮。

這麼好的形勢,下一步政策是什麼呢?中蘇開始發生分歧了。赫魯曉夫認為,既然我們的實力已經超過了帝國主義,我們能顯示出社會主 義制度的優越性,你看我發展這麼快,我們更應該堅持和平共處的原則,我們不通過戰爭就能戰勝帝國主義,在談判桌上我們也有實力。所以他要繼續堅持和平競賽 的外交方針。

但是毛澤東的想法恰恰相反:既然我們力量這麼強大,我們還跟他談什麼,打就完了,敵人不打是不倒的,掃帚不到灰塵照樣不會自 己跑掉。必須要打,通過革命的手段,通過武裝打敗他。所以什麼“絞索政策”都是在這樣的觀念下提出來的。大不了就是核戰爭,核戰爭有什麼了不起,全世界 27億人,死一半還剩一半,中國6億人,死一半還剩3億,我怕誰去。
這個話一講完,全場鴉雀無聲,很多人沒聽懂,說毛主席怎麼了,死3億人不算什 麼?下面喝茶的時候都議論紛紛,捷克斯洛伐克總書記拿著咖啡直哆嗦,說中國6億人,我們才2000萬啊,都不理解。毛11月18號這次關於核武器的即席演 說,嚇倒了一片人。後來很多東歐國家不再跟著中國走,這是一個最主要原因,毛澤東提出的政策他們認為太具冒險性,太具戰鬥性,而東歐的很多國家不願意打 仗,這個跟蘇聯是比較一致的。

另一方面,毛澤東明顯地干預別國的黨內事務,這是原來中共堅決反對的:反對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反對蘇聯的老子黨。1957年毛澤東最典型地體現出他才是領導人了,舉個例子,他讓蘇聯人寫報告,就是《莫斯科宣言》,有這麼一段話講莫洛托夫反黨集團前前後後怎麼回事。

毛 看完以後不高興,說這個話以後就不要提了,這是你們黨內的問題,不要在國際會議上講這些,特別是不要再批評那些老同志了。人家回去就給刪了,這段就沒了。 18號毛澤東講話,講著講著突然來了一段:同志們,下面我談談團結的問題。最近蘇聯共產黨發生一件事,出現了一個反黨集團……就開始講莫洛托夫、馬林科 夫,他講的是我們是支持赫魯曉夫同志的,赫魯曉夫同志做的是對的,但是我們要懂得團結,你看我們,王明反黨,我們照樣把他留作中央委員。

他 說這話背後的潛台詞是什麼呢?米高揚7月5號到杭州找毛的時候,開始中國的意見是不要把這些人開除出中央委員會,但是米高揚說我們已經開除了,沒法變了, 後來主席說那就算了吧。毛在這個會上又重提,說中國保留了王明的中央委員。這讓蘇聯人非常反感:你不讓我們講,你到會上講;我們不能講我們黨內的事,你可 以講我們黨內的事,成何體統。毛澤東話沒講完,赫魯曉夫一下站起來了,直視毛澤東,瞪了毛澤東一分鐘,全場就這麼看著,一扭臉他就在走廊上來回走,也不坐 回去了。

“中蘇兩黨爭奪領導權的鬥爭開始了”

這時候卡德爾寫了一個紙條給南斯拉夫代表團另外一個人,寫的是:中蘇兩黨爭 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的鬥爭開始了。卡德爾這個話說得很對,看得很準,因為這個事不是簡單的關於團結的問題,也不是反黨集團的事情說不說的問題,而是 你在一個國際會議上,隨意地評判另一個黨內的事務,事先你又讓這個黨不要講了,什麼意思?蘇聯人非常不滿,這樣也造成了中蘇兩黨,特別是領導人之間一種內 在的衝突和矛盾。雖然表面上非常好,毛澤東也非常高興,後來坐飛機回來,在中共政治局黨內開會,毛也是非常滿意,除了個別的問題,就是關於和平過渡,搞了 個備忘錄以外,其他的他覺得都是非常滿意的。

但是在這背後就隱藏著中蘇之間內在的分歧,特別是中蘇兩黨地位發生變化以後,直接威脅到同盟 是否能夠持續下去,除非蘇聯認了,原來我老大、你老二,現在你當老大、我當老二,這個同盟還能繼續下去。到了1958年以後,赫魯曉夫膨脹了,他的地位也 穩了,連續三年農業豐收,再加上人造衛星、核潛艇,蘇聯那會兒不得了,赫魯曉夫還得當老大,這樣中蘇兩黨必有一戰,從莫斯科會議以後,中蘇關係開始走下坡 路。

這就是我講這兩次毛澤東訪蘇大體上的過程和結果,可以做這樣一個結論:

第一次訪蘇為了結成中蘇同盟,後來也簽訂了條約;
第二次訪蘇是中蘇同盟走向破裂的一個開端、一個起點。(《新史記》第4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