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4日星期六

「北大精神」流落何方

台灣《蘋果日報》

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日前批評香港人是狗,惹惱許多港人,激發陸港間的矛盾。最近有20多名在香港讀書的北大學生以「內地加香港人」的身分發出連署信,認為香港社會對大陸的積怨已「令人不安」,呼籲大陸人和港人體諒雙方困境,不要再互相貼標籤和敵視對方。他們在信中批評,孔慶東的言論加深雙方人民互相敵視,並要求孔向港人道歉,化解雙方矛盾。

在大罵「香港人是狗」之前,孔慶東還在第一視頻諷刺台灣大選是「假民主」,是「選舉電視劇」,馬英九得票不過600萬,「連半個北京都不如」,也引起了台灣網民的反彈跟抗議。

對孔慶東事件無聲

孔慶東會不會對這些事道歉,我不得而知。這事件發展至今,最令我訝異的是:發起連署要求孔慶東道歉的竟是「在香港讀書的北大學生」,而不是「北大教師或學生」。我想問的問題是:北大是否還有所謂的「北大精神」?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的產物,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百日維新」失敗,戊戌變法的其他成果都被剷除掉,只留下了京師大學堂。


民國8年,北大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也是中國最早傳播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在歷史上,北大從一開始就彷彿稟有一種使命,它是中國近代社會封建社會轉型到現代社會的象徵,是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綑綁在一起的。

有 人說「北大精神」是「在國難當頭時會衝向前線,在和平時期會默默反省,在轉折時期會出現吶喊,在正義的力量被壓制的時期就會有人拍案而起」。然而,在「孔 慶東事件」中,我們看不到有任何北大師生「拍案而起」,反倒是有在香港的北大學生在「默默反省」。「北大精神」是不是已流落到海外了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黃光國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