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被打成叛國主義者的愛國主義者馬思聰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與馬思聰一家有密切往來的前中新社駐紐約高級記者麥子,出於對馬思聰的敬仰和崇拜,不但辭去工作,還6次自費機票飛回廣州,協助籌備“馬思聰音樂藝術館”。在馬思聰誕辰100週年之際,麥子對《新史記》回憶與馬思聰交流的往事,他表示,如今最令他感到可惜的,就是馬思聰的一家五口已完全凋零。


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的馬思聰,其動人的曲調,陪伴著許多中國人的成長。2001年10月29日,“馬思聰音樂藝術館”籌建辦公室在廣州掛牌,2002年5月17日,該藝術館在廣州藝術博物院揭幕,5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展出馬思聰的生平照片、手稿、過去使用過的鋼琴、小提琴、舊居模型等物。

“馬思聰音樂藝術館”能建成,要給麥子記上很大一筆功勞。本名麥啟凌的麥子,60年代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擔任中新社駐美國高級記者達18年之久,是馬思聰在1985年獲得平反後,第一個採訪馬思聰的記者,麥子在接受《新史記》採訪時表示,他從此寫了很多關於馬思聰的報導,並與馬思聰成了忘年之交,亦與馬家亦關係密切,因此當“馬思聰音樂藝術館”的想法出現後,麥子毅然決然提早退休,自費機票飛了6趟廣州,與同是資深新聞人的魯大錚一起為馬思聰遺物的捐贈和建館奔走。

馬思聰是解放後第一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11歲時就跟隨大哥馬思齊赴巴黎學習小提琴,15歲時考入巴黎國立音樂學院小提琴班,是中國第一個留學該學院的學生,也是年紀最輕的留學生。兩年後,馬思聰回到中國,在南京、上海、香港、廣州、台北等地舉行音樂會,被譽為“音樂神童”,1931年,馬思聰重返巴黎學習作曲,1932年,創辦私立廣州音樂學院並任院長,翌年出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講師,4年後被聘為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麥子對《新史記》回憶,他自兒時開始,便“認識”了馬思聰。“我還沒讀書時就唱《思鄉曲》,很動人的一首歌,但當時還不知道作曲者是誰。之後,我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這首歌也是馬思聰所作。第三,馬思聰在中山大學教過書,我也是中山大學的學生,1960年,馬思聰跟老婆到中山大學演出,我沒錢買票,就趴在窗口聽他們的演奏,那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馬思聰。”

全文將刊於《新史記》



麥子(《新史記》記者柯宇倩攝)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