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星期日

北京不應錯過兩岸關係發展機遇期

范世平

 六月二十八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他願在「沒有預設前提」下,以「民進黨黨主席」身分往訪中國,迄今大陸沒有任何回應。事實上早在六月十三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就曾說,「對民進黨的歷史我們也是瞭解的,但是如果主張和堅持台獨,那就是自己給自己設置了與我們交往的障礙」。

 對蘇貞昌來說,明知大陸一定要民進黨宣布廢除台獨黨綱才會接觸,為何又要用熱臉去貼北京冷屁股?他很清楚,我既然已「沒有預設前提」的希望訪問大陸,就是對於大陸二○○五年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與始終堅持統一之立場不持異議,但若大陸還糾纏著一九九一年的台獨決議文不放,則阻礙民共兩責任不是民進黨,而是中共。

 蘇貞昌很清楚,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雖強調「依照台灣主權現實獨立建國,制定新憲」,但有其特殊歷史背景;而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強調「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事實上已經接受了「中華民國」。民進黨過去對於中華民國是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但《台灣前途決議文》則是對中華民國從「否定」轉為「不否定」。到了二○○○年執民進黨執政政之後,則是「被迫接受」中華民國,正式從體制外的台獨革命路線,轉而成為體制內的中華民國路線。雖然民進黨內心不一定真心喜歡這個國號,但中華民國已經是台灣社會最大的公約數,這使得民進黨對於中華民國,從「被迫接受」轉變為「完全接受」。

 因此,對於健忘的台灣人來說,誰還會在乎這個二十一年前的決議文?當前民進黨的兩岸定位論述,完全符合台灣的主流民意,甚至與國民黨差距不大。唯一的差距,是國民黨仍然堅持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主權仍及於大陸與蒙古,但民進黨的中華民國則僅包含台澎金馬。民進黨一方面認為自己的中華民國論述是民意主流,特別是對於年輕族群,而國民黨的中華民國論述仍有許多破綻。另一方面,大陸死扣《台灣前途決議文》而一再拒絕民進黨,只會讓民進黨不斷塑造「熱臉貼冰屁股」的悲情色彩;加上民進黨早已不講台獨而接受中華民國了,難道北京還要把中華民國視為台獨?這完全不符合台灣主流民意。簡單來說,民進黨的這些動作就是要累積未來批判大陸的「相罵本」。

 大陸因為已把民進黨視為「敵我矛盾」,所以對於這種「苦肉計」毫無回應能力,只能消極重申立場,而無法主動掌握民共對話的機遇。北京過去以來一直錯失兩岸互動的「機遇」,原因在於北京只視國民黨是「機遇」,對民進黨永遠視為「挑戰」。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導致北京對台政策始終誤判,而且錯失機遇。例如一九九五年李登輝訪問美國,大陸認為李登輝是在美國的撐腰下搞台獨,結果發動「文攻武嚇」,除了兩岸兩會的談判被迫終止外,更激發台灣民眾「仇中」的思維,兩岸關係也陷入長達十三年的冰封期,更助長台灣「去中國化」的氛圍,可是當時李登輝成立的「國家統一委員會」與《國家統一綱領》,對今天的北京來說何止是一種「奢求」?二○○○年陳水扁就任,提出的「四不一沒有」,大陸也是以「聽其言、觀其行」的不予回應,最後陳水扁不滿北京的冷處理,加上黨內獨派勢力的嘲諷與批判,最後終於採取一系列激進的作為。然而,兩岸關係冷淡事小,造成今天兩岸難以跨越的壕溝則事大。特別是當前的台灣民眾,對「中國」這個概念的無感與敵視,時至今日依舊無法改變。

 所以過去北京一再的錯失兩岸交流的機遇期,結果是苦澀的。今天北京面對蘇貞昌的提議,如十二年前面臨陳水扁的情況一樣,依舊是冷處理。但會不會又是錯失機遇,恐怕北京的大宅門不這麼想,他們仍然充滿自信,認為「機會是站在我們這邊」。這種自信與淡定,在一九九五年與二○○○年不是也都曾有過?

(作者為慶應義塾大學訪問學者,台師大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