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日星期四

奧運金牌變「黑牌」 體育精神蕩然無存

八名女子羽毛球運動員因為「打假波」被取消奧運參賽資格只能說一句:「活該」。任何看過這場比賽的人都會認同,八位羽毛球手包括世界頭號女雙中國的于洋、王曉理在場上的表現完全不符合奧林匹克運動會精神,完全是對對手及觀眾的侮辱。只有重罰她們才能煞停這股歪風,才能避免堂堂奧運會變成「造假、作偽」的大會。

英國歷史學家 Eric Hobsbawm在《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一書中指出,現代大型體育盛事自十九世紀後半葉開始冒起,例如1870年代開始的英倫三島足球賽,1877年大英帝國板球賽,1903年的環法單車賽,當然還有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這個時候的運動賽事都是業餘性質,運動員基本上是有其他職業的平民,沒有球會供養,也沒有政府或甚麼機構出資訓練或資助他們參賽。

過不了多久,不管是政府或企業都發現運動盛事有重要的意義。對政府而言,運動比賽可以凝聚民心,增強民族認同,甚至作為國力的象徵。對企業而言,運動盛事成了冒升的工人階級、中產階級的重要娛樂,每次比賽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帶來龐大的商機。自此以後,從政府到企業開始大量在運動產業上,包括興建大型運動場館,資助培訓優秀運動員,把賽事常規化及職業化等。走得最先最快的是足球,其後一些原本業餘的賽事也逐步走向職業化、專業化,包括籃球、網球、賽馬……等。

相比之下,奧運會在職業化方面走得比較慢。雖然同樣深受政治經濟壓力影響,但大會仍盡力保留君子之爭的氛圍,強調公平公正;某些項目更限制職業選手參賽,以盡力讓不同國家選手(不管貧富強弱)都有參加及競逐的機會。可惜,對一些國家及她們的運動員來說,多一塊金牌意味多一分國力,意味巨額的獎金及贊助,意味整個家庭以至街坊鄰里都受惠。於是,為了爭奪這塊只是表層鍍了一點金的金牌,教練、選手在艱苦訓練以外還會鋌而走險,採取旁門左道的辦法。服食禁藥提升比賽表現的事件層出無窮,加拿大飛人 Ben Johnson、美國女飛人瓊斯都因此而身敗名裂。想不到的是,今次幾位羽毛球運動員只為了走線,只為了較容易拿到金牌就在眾目睽睽下打假波,就在運動場上演故意開球落網的鬧劇。那一刻,奧運精神、體育精神可說蕩然無存,金牌也登時一文不值。

盧峯

香港 蘋果日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