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星期三

如果不是廢除科舉而是改革科舉


羅小朋 


庚子之亂,終於迫使慈禧下決心推行憲政,地方自治發展很快。不少人認為,正這關鍵一步,促成了清的滅亡,斷送了君主立憲的最後機會,中國由此走向天下大亂。百年之後的今天,中國再度處於大變革的十字路口,該如何來總結晚清的憲政改革,確實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我認為,首先應該承認,推動地方自治加速了朝廷政治權威的流失,從而加速了清朝的滅亡,這個邏輯是成立的。但由此推論當時不應推動地方自治的改革,推動地方自治就必然導致清朝滅亡的邏輯則是值得商榷的。我贊同這樣一種分析,當時的一步錯棋不在地方自治,而在廢除科舉。如不是廢除科舉而是改革科舉,同時也推動地方自治,事情可能會不一樣。
我不敢認同這樣一種邏輯,即清朝若不改革,就不會滅亡。我認為,更說得通的邏輯應該是,清朝若拒絕改革可能會撐一些年,但皇室的下場很可能更慘,尤其是對整個社會不利。我認為當年清政府推動地方自治,調動了地方精英向西方文明學習的熱情,改善了地方的政治生態,推動了各種進步的社會變革,總體上是健康的。問題在於漢人政治權力的迅速增長導致清朝突然崩潰,這完全出乎革命黨人意外,他們根本沒有做好準備,袁世凱也沒有做好準備,結果是雙方采取了急功近利的機會主義行動。但即便如此,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的地方自治依然在進步,許多地方執政者禮賢下士,推行重大的地方變革。一時間,有真才實學者有了用武之地,中國人才輩出,社會變革也大大加速。這個基本的史實是不應否認的。

正因如此,我也不能同意這樣一種歷史的解讀,即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隧道”(蕭功秦),此後中國所有的大災大難都是無法避免的。這種歷史解讀,不僅與真實的歷史邏輯相去甚遠,而且完全無助於我們應對中國未來的挑戰。

辛亥革命意外成功的一個背景因素,就是地方自治增強了各地漢人精英治理本土的信心。否則,武昌暴動之後就不會有各省紛紛宣佈獨立,朝廷也就有了回轉的餘地。中央權力的真空,尤其是袁世凱稱帝失敗,必然導致爭奪中央權力的混亂局勢,這個邏輯是不錯的,但是,當時地方自治能力的增強,也為中國創造了聯省自治、和平統一的可能,否認這種可能性的存在,是對歷史事實的不尊重。(《內幕》第2期 )


《內幕》第2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8 



羅小朋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