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日星期日

希拉蕊北京行 考驗中美互信

美國務卿希拉蕊正在進行年內第三次的亞洲之行,北京一站將會晤中共高層,預料東亞國家領土主權爭端會是討論議題之一。

 過去幾十年,中國與鄰國複雜的領土爭端,源於各方自制未釀成事端,建構了東亞經濟穩定發展的外部環境,因此美國不會樂見東亞權力平衡的現狀出現異動。希拉蕊的北京行顯然為敦促中日雙方審慎因應釣魚島危機,避免擦槍走火,並傳遞美方支持東協區域論壇和東亞峰會重啟南海行為準則談判的訊息。

 美國若期望化解東亞領土衝突危機,須先揚棄獨尊的心態,否則希拉蕊此行恐難如今年5月促使北京同意維權律師陳光誠離境一般,輕易化解一場影響中國核心利益的衝突。

 東亞能維繫長期的和平與安定,主要基於中日韓和東協的對話與合作意願。2002年11月中國與東協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03年8月朝鮮半島建立六方會談機制、2009年7月中美攜手推動戰略暨經濟對話,皆因相關國家從大局著想願意擱置爭議。

 中美政治制度、意識形態、人權價值觀的差異甚大,競爭與摩擦已是雙邊關係的常態,但還能維持「鬥而不破」的局面,關鍵就在於對話與合作讓雙邊關係控管在免於衝突的範圍內。2009年11月歐巴馬總統首次訪問東亞時曾表示:美國無意圍堵中國,反樂見強大與繁榮的中國成為國際安定力量,但中美關係往往因區域或全球重大議題的分歧,無法免於陷入「競爭與合作」、「摩擦與和解」的循環。2010年9月釣魚台海域發生中日撞船事件後,美國進一步在東亞塑造對抗中國的「代理人」,用圍堵戰略因應中國的軍事崛起。中日釣魚台衝突與中越、中菲嫌隙的擴大,幕後皆不乏美國的身影。

 中美政治互信基礎薄弱,美國介入東亞領土爭端的表裡不一,更加深了中美關係的鴻溝。華府強調維持中立,希望各方和平對話的同時,卻也放縱特定國家抗衡北京。

 日本最先挑起釣魚台事端,美國刻意忽視,反批評香港保釣人士登陸釣魚台是「挑釁行為」。華府聲稱美日安保範圍涵蓋釣魚台,最近又改變傳統用釣魚台或尖閣諸島名稱互用的慣例,處處都在袒護日方。面對南海衝突不斷,美國不曾對越南或菲律賓說過重話,卻譴責中國設立三沙市與三沙警備區會升高緊張態勢。美國的立場偏頗,不僅難以維繫東亞地區長治久安,無助於美日韓軍事聯盟的初衷,對亟須強化的中美政治互信,更是雪上加霜。

 美國目前已瀕臨被捲入東亞領土爭端的風暴,不得不積極出面調解,終究東亞地區一旦爆發戰事,美國無論置身事外或被迫參戰,對全球經濟必然造成毀滅性的結果。日本外務省副大臣山口壯近期親自攜帶野田佳彥致胡錦濤的親筆信函前往北京,表達日方冷處理釣魚台問題與重啟雙邊領導人對話的意願,多半與美方幕後調解有關。

 不論從釣魚台或南海衝突的現狀來看,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不僅未能解決東亞的現實難題,華府對特定國家暗示性的承諾,反而帶給東亞安全更大的不確定性。美國若有誠意提升中美關係至亞洲共同領導夥伴的層級,希拉蕊此行就會是中美重建互信的起步。果真如此,東亞領土爭端自然也能重回「合作謀取和平、合作促進發展、合作化解爭端」的初衷。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