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10月18日星期四
《新聞周刊》電子化 印刷版年底停刊
新聞周刊》創刊號於1933年面世。互聯網
最新一期的《新聞周刊》封面故事是談如何打總統選戰。
新一代轉向網上看新聞大潮,又令一家老牌新聞印刷刊物倒下,要轉型求存。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出版近80年後,宣佈雜誌印刷版出到今年年底就停刊,明年改為全數碼形式出版,只能上網看或在平板電腦看。
《新聞周刊》總編輯蒂娜.布朗(Tina Brown)昨天(周四)宣佈,雜誌的12月31日號,將是最後一期印刷版,明年起出版的純數碼版,將改名為《環球新聞周刊》(Newsweek Global),不像《新聞周刊》有多個地方版本,只有單一環球版本,可透過收費訂閱在網上或平版電腦觀看所有內容,The Daily Beast網站亦會提供部份內容免費閱讀。
「轉型不是向它說再見」
蒂娜.布朗表示,《新聞周刊》與The Daily Beast網站業務完全合併後,將會裁員,但沒有公佈詳情。
蒂娜.布朗強調:「我們是要《新聞周刊》轉型,不是要向它說再見。」她表示:「《新聞周刊》的品牌和新聞質素依然強勁,轉型的決定與兩者無關,而是關於印刷傳媒出版和發行的經濟困難。」
她指出,調查顯示39%美國人是從網上看新聞,「我們認為我們已到了一個臨界點,令純數碼形式能讓我們可最有效和最有效率地去接觸讀者。兩年前還不是這樣,未來幾年這情況將日益加劇」。她表示新的純數碼雜誌的目標讀者「有高流動性、會領導輿論、想透過深入的背景脈絡去了解世界事件」。
《新聞周刊》近年的問題,亦是普遍印刷傳媒的寫照,在讀者轉向網上新聞、廣告流失下,經營日益困難。
《新聞周刊》在連年虧蝕的情況下,原擁有該雜誌的華盛頓郵報集團,前年以象徵式1美元(7.8港元)將周刊賣給加州富商哈曼(Sidney Harman),《新聞周刊》後來與IAC集團旗下The Daily Beast網站合併,由該網站曾是《名利場》雜誌總編輯的出版界名人蒂娜.布朗接管。
每年蝕3.12億港元
蒂娜.布朗致力為《新聞周刊》搞話題,如在封面刊出英國戴安娜王妃的老化模擬照,但始終無法扭轉印刷版虧蝕問題,據報每年蝕4,000萬美元(3.12億港元)。哈曼去年逝世後,他的家人不肯再注資,迫使周刊要轉型求生路。
美國昔日三大時事周刊中,《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去年已率先停止定期出版印刷版,只作網上出版和出版印刷版特刊,如今連第二大周刊《新聞周刊》也步其後塵,只剩下《時代》周刊印刷版獨力支撐。法新社/美國《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
《新聞周刊》興衰事件簿
17/02/1933
由前《時代》周刊編輯馬丁(Thomas Martyn)創辦,最初名為《News-Week》
1937
繆爾(Malcolm Muir)成為主席兼總編輯,雜誌才改名為《新聞周刊》,引入專欄作家和推出國際版
2003
全球銷量逾400萬本,當中包括美國270萬本銷量,除英文版外,還有日文、韓文、西班文、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版本
2008
遭到新聞網站的激烈競爭,銷量大跌至260萬本,虧損1,600萬美元,雜誌進行改版和大規模重組,希望可重新吸引讀者
07/2009
銷量跌至190萬本,虧損擴大至2,930萬美元
01/2010
銷量跌至150萬本,蝕本1,100萬美元
08/2010
華盛頓郵報集團以1美元作價,將《新聞周刊》賣給音響先驅哈曼(Sidney Harman)
11/2010
跟The Daily Beast網站合併成Newsweek Daily Beast公司
18/10/2012
宣佈在12月31日起停印《新聞周刊》,改出網版
香港 蘋果日報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十月
(773)
-
▼
10月 18
(21)
- 《新聞周刊》電子化 印刷版年底停刊
- 北京過度厚待西哈努克
- 莫言舊居 山東砸31億翻修 諾獎獎金數千萬「何須國家供養」
- 國旗不能隨便降 老百姓命不值錢
- 外交不辨是非 統戰不分敵我
- 汪洋為何出局?或出任副總理
- 章子怡提告控誹謗,律師:難以證明
- 章子怡紐約亮相禁止媒體問薄事
- 真正傷害彭德懷的是周恩來等人而非林彪
- 谷開來案的法國證人,曾是中共元老“駙馬”
- 西哈努克—大国博弈游戏中巧妙周旋的小国之君
- 中国官方承认:中国核安全“不容乐观”
- 中国成为“不折不扣的压力之国”
- 贾庆林对林中森:盼台湾奉行更加积极的大陆政策
- 司法机关缺乏独立性和公信力导致中国司法不公
- 奧巴馬羅姆尼辯論後重投拉票活動
- 邱立本:莫言為何擊敗村上春樹
- 余杰定居美 架網站聲援劉曉波
- 莫言得獎 山東擬鉅資興旅遊業
- 2012年10月17日《明鏡郵報》
- 2012年10月17日《歷史日報》
-
▼
10月 18
(21)
-
▼
十月
(773)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歐盟,歐盟獲獎的原因是:「60年以來,這一聯盟和其先驅者為歐洲和平、和解、民主和人權等各方面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這樣的頒獎理由允稱客觀公正。第一,60多年來,歐盟從一個6國之間的煤鋼共同體起步,一路提升整合的層次,擴大整合的範圍,迄...
-
2012年,中国对美国的感知,与他国对当今美国的认识恐怕相差无几,即美国正处在四大困扰之中。 其一,全球化时代,美国与西方的金融力量在重组世界制造的同时,也在逐步抽空美国等国的国内制造业,造成这些国家难以挽回的就业流失以及与此相伴的财富分配更加不均。 其二,美国的生活与消费方式已...
-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7日電)中國大陸民運人士方勵之6日在美國逝世,大陸媒體截至今晚隻字未提,但仍有一些網友在微博上,轉貼港、台媒體對他逝世的報導,以及他在六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陸律師向中央社記者表示,他對方勵之的逝世,感到非常惋惜;這名律師還頻...
-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台北22日電 ...
-
已被中國當局移送司法審判的中國高官、重慶市前市委書記薄熙來,昨被宣告終止中國人大代表職務,意味他已被撤掉「刑事豁免」的保護傘,未來極可能步上其妻谷開來後塵,面臨刑事審判。 此訊息宣告的時間點與下月初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太過接近,外界研判相關審判可能延至明年4月開審。 官方媒體新...
-
苦心進行各方維穩 18大如期召開無懸念 社論 隨著全球矚目的薄熙來案件司法程序即將揭曉,中共18大的按期召開已經成為定局。這不但是因為中共黨內各派系已經在人事案上達成了初步的共識,並在今夏北戴河會議上得到最後批准,而且也因為中南海高層充分認...
-
最近中國大陸金融主管機關對於利率政策採取的運作,讓人頗感意外。除了6月初突然祭出降息手段,又在不到1個月之內,接連降息兩次;另外,還兼採了利率自由化、存貸利率降幅不對稱等措施。如此作法,對大陸當前總體經濟的優劣得失究竟如何,值得細加探索一番。 首先應該注意的是,這一波降...
-
《新史記》姚監復 記錄 著名改革家、思想家杜潤生,中共最資深的農村問題專家之一,曾擔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 參與和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推動農村改革。杜潤生將迎來百歲壽辰,現將2005年...
-
大部份參與昨日遊行的人均表示,七月一日會再上街,為李旺陽討公道。陳奕釗攝 【本報訊】六四工運領袖李旺陽「被自殺」,2.5萬名港人上街呼寃,多名參與遊行的市民均明言抗爭到底。既然候任特首梁振英無勇氣要求中央徹查李的死因,他們會趁國家主席胡錦濤7月1日訪港,再次透過腳步與汗水,要求中...
-
南华早报 有消息称胡锦涛倾向于在18大上放弃所有权力,包括军委主席一职。若胡锦涛将悄然退休一事属实,不仅对习近平是个好消息,对正在努力确立领导层换届程序的中共来说也是好事。 薄熙来落马和其妻涉嫌谋杀的爆炸性丑闻引起海外媒体广泛注意,而对未来几年中国施政将构成重大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