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我去朝鮮採訪,原以爲朝鮮是沒有國際互聯網的,只有封閉的國內內網,無法透過互聯網與境外聯繫,會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擔憂。但身在朝鮮,互聯網上網服務,手機對外通訊,都出乎我意料,相當正常。近年,當局大力推廣,朝鮮的中小學校、少年宮、大專院校、政府機關、工廠及圖書館裡,都提供自行開發的朝鮮語的作業系統,供民衆隨意使用
大同江啤酒寫入朝鮮廣告史
——《朝鮮是個謎》一書節選
江迅
2009年7月2日晚上8點,電視新聞結束後,朝鮮中央電視台播出了一條廣告。這可以寫入朝鮮廣告史了。
“啊,真涼爽!大同江啤酒。”長達2分47秒的大同江啤酒電視廣告,給朝鮮人一陣驚喜。冒著白色泡沫的啤酒杯特寫鏡頭,隨即打出“平壤的驕傲,大同江啤酒”字幕;市民們在酒館喝啤酒的熱鬧場景,配以“首都出現新的風景線”的旁白;最後,廣告聲稱“我們的驕傲,大同江啤酒”,“將改善人民生活,與我們人民更加親近”。
市場經濟的氧化劑
廣告潛移默化影響朝鮮人生活,廣告也不斷打扮自己。
好的咖啡不能沒有好的伴侶,多彩的生活不能沒有多彩的廣告。
廣告發展是市場經濟發展必要的氧化劑。16年來,記者6次去朝鮮,平壤街上除了建築物,最顯眼的恐怕是撲面而來的巨幅革命宣傳畫,最常見的,無疑是讚頌金日成和金正日的標語,印象中看到的朝鮮電視廣告,由於意識形態所限,不是靜止而呆板的化妝品、糖果、飲料產品,就是生產廠家的畫面,毫無創意,索然無味,如今充滿活力的大同江啤酒廣告,卻頗具“資本主義”商業色彩。
變化是世界潮流,再封閉的朝鮮也漸漸如此。朝鮮藝術界“萬人迷”、萬壽台藝術團著名女舞蹈員趙明愛,為韓國三星電子公司拍攝手機廣告。她曾在韓國演出,令韓國人留下難忘印象。這是朝鮮當局首次准許朝鮮藝人參與拍攝韓國商業廣告。
平壤的交通
廣告不多的平壤,街道寬廣,紅綠燈少,汽車不多,車速通常很快。
平壤街道上的汽車種類挺雜,猶如萬國博覽會。在街上,能看到跨越半個多世紀的世界各國汽車,有奔馳、豐田、尼桑和現代汽車。貨車有上世紀50年代蘇聯生産的嘎斯,也有90年代中國生産的東風和解放牌卡車,都是路上常客。轎車以老式的德國奔馳、日本皇冠為主,偶爾看到美式吉普。平壤市内有計程車,價格不便宜,從首都機場到平壤市內15公里的路程,大約需要250元人民幣。金日成生前曾發起“週日步行”運動,號召所有人週日和節假日徒步出行,認爲這有利於增進戶外運動,保持身體健康。因此,每逢休息日,除了公交車和特殊車輛,街上很少看到其它車輛行駛。
在平壤街頭,上下班高峰期,常常見到公共汽車站排起長蛇隊。百米長龍,秩序井然。平壤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車。平壤很多人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到了晚上六七點下班時,平壤街頭就出現人潮。平壤是朝鮮公共交通最好的城市,除了公共汽車,還有電車和地鐵。不論乘公共汽車、有軌電車、無軌電車,還是地鐵,不論坐幾站,實行統一票價,全部是5朝元。按照當時的官方匯率,1元人民幣相當於17朝元折算,大約相當於3角人民幣。朝鮮的物價在不斷上漲,在2002年,統一的票價還只有2朝元。沒去過平壤的,大多是憑媒體報導積累的印象,覺得朝鮮人貧窮,什麽都缺。其實,坐計程車的,主要還是當地朝鮮人。
平壤的公共汽車車身顯得相當陳舊,卻乾乾淨淨,車廂外見不到大花臉般刷滿商業廣告。在少數的平壤公共汽車上刷著政治性標語。偶爾可見到大都新亮的雙層巴士行駛。
平壤的電車,分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有軌電車儘管有兩節車廂,容客量大,但常常很擁擠。有軌電車東西兩條線路,穿越整個平壤市區;有軌電車比地鐵上下方便。當局不讓外國遊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外國遊客接觸朝鮮普通百姓。不過,地鐵是朝鮮的重要建設成就,不可不向外國遊客展示。因此,外國遊客坐地鐵倒是被允許的,會直接接觸平民百姓,便又不重要了。
這個被視為落後的國家,卻早在1968年,就在平壤動工地鐵,1973年,建成世界最深的地鐵系統,最深處達地下200米,平均深度達100米,某些山區路段深度達150米。在當局思維中,地鐵系統除了交通運輸外,還有防空功能,是特別為可能發生的戰爭而考慮設計的。
1973年9月6日,平壤第一條地鐵線路千里馬線,即一號線通車;1975年,第二條革新線,即二號線通車。這兩條線,呈十字交叉形,貫通全城東西南北,總共17個車站。然而,其中革新線上的光明車站則在金日成逝世後被關閉,不再使用。初建成時,朝鮮當局就聲稱,所有運行的地鐵車輛均為本國所造。但據我所知,當時採用的是中國吉林省長春客車廠(現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客車,在2000年起已更新使用德國製造的新型客車。除地下鐵路系統外,平壤亦有三條地面有軌電車鐵路,採用中國、捷克、德國等國製造的機車。現時地下鐵路系統總長40公里,日均客流量達40萬人次。
在一號線,步入地處中區的榮光站。入口處是滾動式電梯。登上電梯向下一望,感覺像井一樣深邃看不到頭,從地面乘電梯到月台竟花了近3分鐘。地鐵站內沒有空調,常年能保持20℃左右的恆溫。電梯每隔一小段距離就有個小喇叭,播放朝鮮民族歌曲。平壤地鐵站的站名都和朝鮮革命史有關,比如紅星站、戰友站、凱旋站、統一站、勝利站、烽火站、復興站、光復站、榮光站、革新站、建國站等。乘坐地鐵,票價單一。
平壤地鐵月台不見五花八門的廣告,只見富麗堂皇的大吊燈,站台兩旁各有80米長的鑲嵌壁畫,宛如地下宮殿。站內候車客在報欄旁瀏覽《勞動新聞》、《體育報》等報紙。等了3分鐘,一輛地鐵進站。剛一上車,便一眼看見車廂正上方並排懸掛的金日成、金正日畫像。車廂顯得陳舊,但行駛平穩。朝鮮的地鐵車廂是30年前的,沒有全封閉且開著窗,門是手動的,第一個下車的人去打開,最後一個上車的人去關門,完全靠自覺。朝鮮人很文明,到處都能看到他們在排隊候車,沒有人插隊或高聲說笑。
“禁止女性騎自行車”
自行車是朝鮮人常用的交通工具。不過,1997年以後的幾年,我去朝鮮就沒見過女性騎自行車,覺得很好奇。一次,與平壤的一位官員聊天時,無意中破解了內情:朝鮮禁止女人騎自行車。
2005年4月,金正日視察中國首家投資朝鮮的自行車廠。金正日從小就學會騎自行車,常在院子裡騎着玩耍。由於特殊身份,從來沒騎車上街。1996年金正日一次偶然的談話,竟成了一道最高命令。當時,金正日看到一女子騎自行車,當即說:朝鮮女人傳統穿裙子,穿着裙子騎自行車,太難看了。
於是,當局就下達“禁止女性騎自行車”的禁令。有一年3月,平安南道順川市發生一起女人因騎自行車而跳河自盡的惡性事件。她是位30多歲的女教師,在市場上買了5公斤玉米後,騎自行車回家,剛騎車回到銀山郡天星區家門口時,被警方扣了車。女教師的丈夫,是下肢不便的榮譽軍人,她下跪乞求說,“我愛人是個癱子”,警方不予理睬,堅持要扣車。一輛自行車,在許多朝鮮人家庭,是重要財產。女教師激憤中,無奈跳進大同江……不過,最近七、八年,這條禁令似乎已經不見蹤影。
潮流,畢竟是鎖不住的
一個國家的首都,幾乎沒有如此寧靜的。缺電的平壤,夜幕降臨,絲毫不像一座擁有200萬人口的城市,更像身處大海的夜色,漆黑一片。人睹物所見,常常依不同心情而迥異。平壤的夜,少了閃亮的霓虹燈,卻也有它的美:幢幢居民樓閃爍著黯淡卻又柔和的燈光,散發別樣風情。
平壤很乾淨。不見違章亂搭建,大街上不見地攤,小巷裡不見大排檔。街頭有一座座用藍白兩色布幔圍起來的小亭子,賣礦泉水。這是因爲在中國到處可見的易拉罐裝和瓶裝飲料,對於朝鮮百姓來說,太奢侈了。這些賣水的小攤也是國營的。在平壤街頭見不到報刊亭,朝鮮的報刊很少,幾乎都是公家訂閱。
時下,走在平壤大街上,常能看到一些衣著時髦的“潮人”,戴著耳塞式耳機,邊聽歌,邊閒逛。平壤學生流行MP3,有朝鮮人說,每10人中就有1人擁有MP3,時尚些的朝鮮年輕人,會從網上下載MP3歌曲,小巧便宜的MP3是年青學生夢中的追求。家庭富裕些的學生愛用DVD看中國影視劇。朝鮮人更愛看韓國影視劇,不過,這要冒風險,當局不允許民眾觀看未經批准的韓國影視劇,一旦有人舉報,當局就會上門搜查,取走光盤或錄像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朝鮮年輕人現在習慣用閃存盤USB記憶體在電腦上觀看,一旦遇到有人上門檢查等突發情況,可立即將閃存盤從電腦上拔下來。韓國流行文化對朝鮮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可小覷。
一次,說起哈利•波特,20歲的陪同翻譯崔玉珠滿臉興奮:“那部書啊,我喜歡極了!”這讓我頗覺意外。這個當時大三的女生會說一口流利英語和中文。她頭上別著淺藍色髮卡,手提粉紅色塑膠包。這身裝扮,與平壤街頭隨處可見的灰白色服裝形成反差。崔玉珠是朝鮮外貿官員的女兒,她更喜歡本國文化:“我們都喜歡看中國影視劇。我們電視台播放的節目比西方那些作品好,西方電影和歌曲沒什麼主題思想。”
手機和互聯網
世界一經打開,便收不起來了。
當下,在平壤街上,朝鮮少女身著長裙,腳穿鬆糕鞋,手持用彩色絲帶裝飾的手機講話,已屬常見。早幾年,手機在朝鮮還是人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平壤的“電話生活”正發生巨變。朝鮮人開始熱衷於手機,也就是近兩年的事情,目前手機用戶已達150萬戶。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從原來的奢侈品,成了日常用品,當然還沒到必需品階段。
早在2002年11月,朝鮮曾在平壤及周邊區域推出GSM手機服務,但18個月後,就禁止普通公衆使用,並開始回收未經授權的手機 ,只有在朝鮮工作的外國人和特殊階層可使用手機,移動通信開通費卻高達800美元。幾年後,迫於形勢發展,政府又允許特權階層以外的普通百姓也使用手機了。
朝鮮手機價格爲400美元至600美元,手機的功能和外形依然普通,通話範圍僅限於國內,手機價格幾乎是一般朝鮮國企職工大半年的收入。最便宜的電話套餐爲每月850朝(鮮)元,合每分鐘10.2朝元;最貴的電話套餐爲每月2550朝元,合每分鐘6.8朝元。人們也可用朝鮮貨幣購買充值卡,每張充值卡最低價格爲2500朝元,每分鐘通話時間僅需10朝元。
外國人不能攜帶手機入境,入境時需交出手機,離境時取回。但入境朝鮮後,可租用或購買當地的手機服務。在朝境內,必須使用在朝鮮購買的手機,訂購一部3G手機是220歐元。2009年那次到朝鮮,媒體記者獲得優待,朝方租借2G手機給記者使用,每天收費2.5歐元。無論使用哪一種手機,都要購買當地充值卡,每張15歐元,市內電話每分鐘0.04歐元,致電中國內地每分鐘1.5歐元,致電港澳每分鐘3.2歐元。
2009年10月,我去朝鮮採訪,原以爲朝鮮是沒有國際互聯網的,只有封閉的國內內網,無法透過互聯網與境外聯繫,會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擔憂。但身在朝鮮,互聯網上網服務,手機對外通訊,都出乎我意料,相當正常。近年,當局大力推廣,朝鮮的中小學校、少年宮、大專院校、政府機關、工廠及圖書館裡,都提供自行開發的朝鮮語的作業系統,供民衆隨意使用。2000年,朝鮮建成了覆蓋全國,面向國內群衆的電腦區域網絡,稱之爲“光明網”。事實上,這就是一個全國性的局域網,朝鮮的互聯網主管部門先從國際互聯網上下載“適合”於朝鮮網民閱讀的內容,然後上傳到伺服器,網民再登錄伺服器查尋需要的信息。朝鮮對通信工具管理依然很嚴。雖說平壤電腦普及率比較高,但是,所有朝鮮民衆使用的都是內聯網,即無法鏈接外界網站。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上網的樂趣。
國際互聯網的服務費相當昂貴,上網價格“在線式”39歐元一天,“撥號式”每30分鐘4歐元。上網流量費另計:每25KB收費2歐元。算一算,從朝鮮每發回一張照片,可能就要花幾十或上百元人民幣。電子媒體首10分鐘的電視衛星轉播費用爲500歐元,此後每分鐘27歐元。媒體不許自行攜帶海事衛星,只能用朝鮮當地的國際電話。
一位金姓朝鮮導遊對我說,他們國家的網絡發展勢頭不錯 。朝鮮2400多萬人中有30萬網民,其中15萬在平壤,當然無法登錄外國網站。她說,“信息很多,足夠了”。不知道她說的是不是真的“足夠”。
年輕人和婚姻
這天是假日,江邊,綠楊下,有人在釣魚,有人在下棋,下棋觀棋的幾個男人,個個抽煙。平壤男人抽煙者甚多,但幾乎見不到平壤女人抽煙。
沿著江邊,我走到下棋的人堆裡,看著他們玩,時不時舉起相機拍攝江邊景色。
“你是中國遊客吧。”一位年輕男子用中文問我。
我一愣,心存警惕。
我凝視著他,小心翼翼,點了點頭,說:“你的中文說得真好。”
“我是金日成綜合大學中文系學生。”這是朝鮮最高學府,以金日成名字命名。1949年創建的金日成綜合大學是朝鮮第一所正規大學,改變了朝鮮沒有正規大學的歷史。這所大學爲朝鮮培養了大批人才,金正日即畢業於金日成綜合大學。
“讀幾年級啦?”
“四年級,我還去過中國的瀋陽。”他告訴我,他姓杜。
朝鮮人能出國是石破天驚的事,他顯然十分自豪。我們開始聊天。
時光倒流十幾年。朝鮮戀人不敢在公共場合讓別人看出他們談戀愛,即便一起上街,還要一前一後走。在街上,看不到男女情侶牽手走路。戀人手挽手上街,會招人白眼,異性肩挨肩坐在石板凳上,已屬十分開放了,常常會引起路人異常眼光。如今,這已成了歷史。現在,常常能看到年輕男女高調秀戀情,有的在公園草地上緊挨著,有的在遊樂場一起玩,也有手牽手逛街的。如果是來自富裕家庭的情侶,還會去使用外匯的酒吧、咖啡廳裡喝一杯,晚一點則到餐館吃飯,很像中國情侶的傳統套路。
女性經常更換對象會被視為人品瑕疵。因此,不少女性遇到確信可相伴終生的對象時,才開始談戀愛。與杜說起朝鮮年輕人的婚齡,他說,男子一般二十五六歲結婚比較多,女子在二十三四嵗。這是大學剛畢業的年齡。今天的朝鮮也有不少大齡未婚青年,獨身開始被社會接受。中學嚴禁男女學生談戀愛,大學沒有規定,學生情侶都處於地下作業,不敢公開,仿佛見不得人似的,同學們對此卻心知肚明,學校也不干涉。
選擇結婚伴侶的標準可謂見仁見智,但也會有所謂的“流行”。在上世紀90年代糧食危機以前,如果男性參軍後入黨,又讀了大學,就會有無數千金的家長爭搶他。但是,21世紀的今天發生了變化。
以前,去工廠、農村、軍隊,曾是青年人報效祖國的直接途徑,如今涉外專業和部門漸成熱門。能從事外交和外貿工作,畢竟都是尖子。於是,一些年輕人就退而求其次,轉到涉外服務行業去。一些朝鮮公司和飯店在海外開設朝鮮料理館,年輕人也就有了到國外工作的機會。平壤有一家外事服務培訓學校,專門為涉外服務行業培訓各類人才。因為涉外服務行業的對象是外國人,所以,能在這些行業工作的年輕人,都有可靠政治背景、精湛的技術技能,以及出色的外貌形體,須千挑萬選和多年培訓後才能上崗。因此,涉外工作的年輕人,往往成為異性婚戀最佳對象。
朝鮮年輕人擇偶時,會考慮對方政治前途是否可靠,是否勞動黨黨員,是否有一份體面工作,收入又如何?比起以前單純強調政治因素,現在,經濟條件也成了重要指標。城市姑娘嫁到農村的場景,也只是在電影中才能見到了。
在今天,新郎通常分為三個等級。一等為所謂“三外”男性,即指經常出入國外,在外貿企業工作,能講流利外語的。二等為父母是幹部或家境富裕的男性。三等是父母雖然沒權沒勢,但男子能幹,已服完兵役,又入了黨,憑自己能力在大學讀書。
婚姻是人生大事,現在,朝鮮年輕人的戀愛觀、婚姻觀,都較父輩們開放了不少。朝鮮男女談戀愛仍堅守道德底線,很少有婚前性行為。朝鮮的婚姻法明確寫著,只有婚後,才能做“社會倫理允許做的事”。
平壤男性挑選對象的標準,一等為,父母有權有勢有財的女性,有不少男性就是借岳丈家的光而出人頭地。二等是,雖然父母能力不足,卻憑藉自己能力養活自己的大學畢業生女性,平壤外國語大學、平壤醫科大學畢業的,就堪稱錦上添花;從師範大學畢業擔任教師工作的女性,始終是絕佳的新娘人選。三等為,父母沒權沒勢,也沒讀過大學,卻因具有較強生活能力,特別是會做買賣的女性。今日朝鮮,不會做買賣的女性,被男人視為沒本事。
女青年都愛找男軍人為自己婚戀對象,駐守板門店三八缐的軍人,更是不少女子的“夢中情人”。在朝鮮,軍人的聲望很高,年輕人都嚮往參軍,女孩子婚嫁,大都以軍人為首選對象。據朝鮮白茂貿易公司的一位人士說,在朝鮮,軍人至少有100萬,即20個朝鮮人中就有一個。政府在極為有限的條件下,仍給予軍人最高榮譽和最好待遇,在糧食供應、交通、住宿、退伍後就業,甚至理髮、飯館用餐、影院購票等日常生活上,都給予特殊照顧。當然,對軍人的評估,這只是當局通常說法。(小標題為《 大事件》所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