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黑中更有黑中手:傅作義怎樣坑了同窗



《新史記》蘆笛



時 任第六集團軍總司令兼天津警備司令的陳長捷也是雜牌出身,曾與傅作義同窗,自保定軍校畢業後,即應傅之邀加入閻錫山的晉軍,與傅淵源至深。陳長捷當時的想 法與蔣介石一致,都是放棄張家口,將主力逐步轉移到天津、塘沽、蘆台、唐山近海方面,確保海口,支撐華北,實在不行時,即從海上退往江南。當陳與傅作義密 商時,傅作義表示完全同意,還決定將總部搬到天津去。但他卻將與中共的秘密勾結瞞得嚴嚴實實,根本就沒有按他與陳商定的部署調兵。

不 僅如此,當他在第一次談判中發現共黨要價太高時,他又打主意給自己留下逃往綏遠的後路,於是不通知陳長捷便將自己的嫡系部署到北平以西,不但令駐守新保安 的35軍突圍西去,動搖了將主力迅速轉移於津塘集結的原計劃,而且將暫編第3軍、第4軍推向懷來以西,就連已經部署好的第92軍、第62軍也調往南口、懷 來方面,“這正是落入解放軍的環圍,把第35軍、暫編第3軍、暫編第4軍他的基本得力的十多萬本錢喪光,使得唐山、蘆台、楊村空虛了,塘沽、天津暴露出 來,置於解放軍的直接攻圍之下”。(注54)

據陳長捷說,遼沈戰役開始後,蔣介石親自去瀋陽、葫蘆島指揮,兩次路過 天津。當傅作義報告實行平津塘分區防守佈置時,蔣介石認為,天津與塘沽兩區兵力單薄,不如放棄天津,把兵力合併到塘沽區,以固守海口為主。因為陳長捷是雜 牌出身,蔣怕將領不聽陳的指揮,還專門派副總長與總統府參軍攜帶他的親筆信到天津,分致陳長捷與各軍長,勉勵他們協力堅定固守,並叮囑各軍長一定要服從陳 長捷的指揮。(注55)

老蔣要老陳放棄天津撤往塘沽,說明他還是頗有點軍事眼光的。我在《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中指 出,毛澤東不但靠看地圖策劃大戰略,而且是用老百姓的外行眼光看地圖,只看得見位置與距離,看不見地形地貌。因此,毛代表中央軍委制定的平津戰役計劃的原 則是“先取兩頭,後取中間”,亦即先打西面的新保安與東面的塘沽,目的是既防止傅作義率嫡系西竄,又防止其他派系的部隊出海南逃。毛幾次強調指出,東線應 “力爭先殲塘沽之敵,控制海口”。只要殲滅塘沽之敵,“控制海口於我手中,則全局勝算在望”。(注56)

然而這不過 是紙上談兵,毛根本沒有考慮到塘沽的特殊地形,就像他當年讓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裏就地創建根據地一般,完全是構建空中樓閣。等到共軍奉命挺進到塘沽附近並準 備攻擊後,才發現塘沽地形十分複雜,東臨渤海,其餘三面都是鹽鹼灘,地形開闊,河網密佈。由於海潮漲落,冬季不結冰。既不便於展開兵力,又不便於構築工 事,大兵團行動比較困難。而且國軍已經做好南撤準備,一旦受到攻擊就會乘船南下。12月26日,四野參謀長劉亞樓在塘沽詳盡勘察了地形,並與前線指揮員磋 商後,于次日報告林彪:攻佔塘沽有把握,但全殲兩沽之敵則很不容易,最大可能是殲滅一部,大部逃竄,得失不合算,因此提出首先攻擊天津。29日,林彪與劉 亞樓報告了新的作戰計劃,決定放棄打塘沽,首先攻擊天津。同日,軍委批准了該計劃。(注57)

由此可見,若是老陳聽 了老蔣的話,迅速放棄天津,撤往塘沽,雖有可能遭受共軍襲擊,蒙受一定損失,但天津距塘沽並不遠,要突到那兒是有可能的。即使不能固守,也可以從海道逃 生,不至於到後來被全殲。老陳和下屬兩位軍長(守衛天津的只有兩個軍,而共軍攻城的有五個縱隊)商量了一夜,兩個軍長鑒於廖耀湘在東北大淩河轉進時全軍覆 沒的教訓,怕突圍出去後被消滅,不敢執行,而陳長捷則關切傅作義的處境。他認為,他離開天津很可以卸責,但將更置北平於死地。當夜,他幾次電話請示傅作 義,但傅作義不給任何指示,只是說:“待考慮考慮。”陳長捷說:“這個不指示等於已指示,我能領會。我當時的決心是一切應為傅負責,實踐他沒有變更的命 令,不嫌兵單,還恃‘陣固’,為北平免於孤立,以後好隨北平的局面同樣轉變,也為避免在轉移中一下子的被消滅,就決定堅守下去,不實行突圍。”


1949年1月14日,解放軍攻入天津市區。

12 月20日,共軍開始攻擊天津外圍據點。天津城內此前收容了大量潰兵,其總數竟達五六萬,超過作戰部隊。這些潰兵既無法收編,又騷擾民間,還得派部隊予以監 視。此外,傷病兵也達萬把人。因此,天津城內雖有國軍官兵13萬之眾,作戰部隊其實只有5個師(還欠一個團),兵力嚴重不足。老陳也知道天津遲早要陷落, 但他因為軍閥派系觀念嚴重,仍想作困獸之鬥。他見鄧寶珊到了北平,猜出了傅作義在向中共謀求和平的“政治解決”,因而以過去軍閥混戰那套類推時局,覺得 “平津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己死守天津,能增加傅作義與中共討價還價的資本。若是自己不顧老長官投降了,就會影響華北的“政治問題”。當天津戰 事日趨緊急時,傅總部的參謀長李世傑還頻頻傳達傅作義的指示:“堅守就有辦法。”這更助長了陳長捷的錯覺,讓他決定堅持到彈盡糧絕。當時市里的頭面人物頻 頻見陳,詢問局勢,委婉敦促陳投降,陳還告訴他們,大局由傅作義主持,說他從鄧寶珊到北平一事中看出,傅已在與中共談判。平津是一體,傅作義不會置天津市 於不顧。於是那些人派出代表,坐小飛機飛北平,去向傅作義本人請願,但傅作義始終未作答覆。(《新史記》第9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