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拥有极高知名度的年轻作家韩寒最近接连发表三篇文章,讲述自己对革命、民主和自由的看法,也引起了不同的解读和回应。
韩寒之前曾经发表一篇短文,让网友把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他会一一作答,而这一系列文章就是对网友和国内外媒体的回答。短文之后的网友留言有三万多条,除了粉丝的问候之外,有人要求韩寒就校车事件等单独个案发表意见,也有人问关于其私人生活的问题,比如女儿的情况、为何拍广告等等,甚至还有人要求韩寒推荐汽车型号。但韩寒选择做出回应的,却是三个宏大的题目“谈革命”、“说民主”和“要自由”。
拒绝革命 期待改革
在首先发表的“谈革命”中,韩寒表示,革命最终都会被“心狠手辣者”绑架,中国不可能也不需要革命,而是需要有力度的改革。随后的“说民主”,韩寒将革命与民主的话题继续引申,指出革命不保证就能带来民主,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过这一点,而民主是复杂、艰难而必然的社会历程。韩寒关于革命与民主的结论是,“暴力革命我们都不愿意发生,天鹅绒革命不可能在近期的中国发生,完美民主不可能在中国出现,所以我们只能一点一点追求……改良是现在最好的出路。”
在最后一篇《要自由》里,韩寒以“文化人”的身份呼吁当局允许自由写作,为文化、出版、新闻、电影松绑,并提出以“不清算,向前看,不谈其(中共)在执政史上的敏感事件,不谈及或评判高层集团的家族或者相关利益,只对当下社会进行评判和讨论”作为交换条件,希望文化界和官方达成共识,“各退一步,互相遵循一个约定的底线,换取各自更大空间”。韩寒同时表示,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将在每一届的作协或文联全国大会召开时前往“旁听或抗议”。
有人支持 有人批评
博客访问量超过5亿的韩寒也许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但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时评经常被大量转载和评论,有时也会引起争议,但最近这三篇系列文章所引起的争论却无疑是最为激烈的一次。韩寒文章一出,就有不少人在网络上做出回应。被认为立场较为倾向北京的《环球时报》发表系列文章支持韩寒的观点,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的文章,称赞韩寒“化蛹为蝶”,超越左右。该报主编胡锡进也发微博说韩寒“讲了大实话”。
与此同时,不少人对韩寒的观点提出激烈批评,其中攻击最为集中的一点就是所谓“素质论”,也就是中国人素质太低,所以不适合民主。尽管韩寒在文章中曾表示自己并不是这个意思,但也确实强调国民素质虽然不妨碍民主的到来,但决定了民主到来后的质量。同为时评作家的长平表示,中国国民的民主素质不高确是事实,“但这是专制的结果,而非理由,就像你一直不让一个人下水,他当然就不会游泳,然后就说他不会水性,所以不配游泳,或者说要熟悉一些水性之后,再让他游泳,但如果照这样下去,这一天是等不来的。”
在韩寒文章中另一个引发激烈辩论的内容是关于革命与改良的关系。呼唤改良,避免革命,在这一点上很多知识分子与韩寒并没有太大的分歧,但对于改良和革命之间的区别,却并不一致。旅居澳大利亚的民主人士张鹤慈表示:"其实革命和改革他也没分清楚,他否定天鹅绒革命,而天鹅绒革命实际上比改革的代价还小,所谓天鹅绒就是没有打碎玻璃的革命,但从社会代价上来说,也是民主软着陆的形式。"
长平也认为,韩寒对于革命和改良的论述从某种程度上重复了李泽厚"告别革命"的说法,也是对中国历史演进的一种事实描述,"但这种论述忽视了民众的权利,似乎历史都是由社会精英周密安排的,普通民众只有被安排的命运,他们的个体权利在等待改良的过程中成为理所当然的代价。"此外,刚刚发生的乌坎事件,民众成立自治组织,并与官方进行部分带有暴力性质的对抗,最终达成官方与民间的协商和妥协,类似事件是否能简单地用"革命"或"改良"来概括,值得深思。
不同声音 激辩民主
在很久之前就撰文批评韩寒"肤浅"的张鹤慈曾经遭到"韩寒迷"的围攻。对于韩寒这次的三篇文章,张鹤慈依然坚持认为韩寒"逻辑混乱"、"表达不清",比如认为"一切能用钱解决的社会矛盾都不算什么矛盾"。但张鹤慈强调,自己与其他批评韩寒的人并不一样,其他那些批评者其实"误解"韩寒了,"他们认为韩寒过去挑敏感问题说,就成为了不同政见者,作为民众领袖了,这不是韩寒的责任。韩寒有他的自由。他们过去自己心目中造就一个韩寒,一旦韩寒和他们心目中不一样,他们就生气了。其实像韩寒这样的不同声音能够出来,不管水平高低,对于中国社会多元化是一个好事,但不要搞成造神运动,捧得那么高。"
曾经长期在中国内地从事媒体工作的长平认为,韩寒过去主要针对具体事件发表评论,而这次用三篇小文章来谈三个大问题,的确留下了很多讨论的空间。但是,在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社会人物中,韩寒是少数愿意公开就此类话题发表言论的人之一,仅此一点就应该鼓励他继续表达观点,引发思考和讨论。
作者:石涛
责编:雨涵
德国之声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2011
(1474)
-
▼
十二月
(1474)
-
▼
12月 29
(65)
- “剩男”增多,中國加強維穩
- 建國百年與宋慶齡的美國情人
- 馬英九敗選 國民黨可能陷於分裂
- 2012年注定是中國多事之年
- 中日關係正常化-平等對待的中日關係
- 中日關係正常化-日相訪陸尋求務實合作空間
- 2011風雲人物昂山素姬 民主曙光照亮亞洲
- 中國美國加持 金正恩繼位態勢穩固
- 重要會議相繼召開 中國金融業再釀改革
- 2012將是中國與美國關係關鍵年
- 烏坎呼籲:馬英九在哪裏?
- 《林彪文集》面世顛覆官方史觀
- 當年中國人怎樣哭毛澤東的?
- 新疆暴力挾持案 公安斃7人 維族集團挾兩同胞 疑涉極端宗教勢力
- 2012年全球經濟三個不可忽視的風險
- 專訪昂山素姬:希望訪問中國
- 脫離民意 後胡溫時代路難行
- 大腦仍在發育 金正恩心智讓人擔心
- 官二代戴罪提拔 當代衙內誰敢惹
- 華裔美軍陳宇暉被欺虐身亡黑幕
- 男人提錢進步 女人日後提拔
- “不解決毛澤東,就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 胡楠仁:红卫兵报刊幕后往事
- 青岛爆发鼠疫官方疑隐瞒,已造成至少10多人死亡
- 就算日后中国统治了世界
- 2012年的中国:随着压力的上升而关注于稳定
- 瓦茨拉夫・哈维尔:布拉格城堡里的剧作家
- 一篇让中国人开始谈论“要自由”的文章
- 平壤可能走向“多元专制”
- 国葬确定金正恩体制中枢人物
- 韩寒论“革命民主自由”文章引发互联网激辩
- 港人中国人身份认同感降至12年最低
- 维权人士倪玉兰案高度戒备中开庭
- 黑老大和CCTV王寧關係不錯?
- 新疆公安与维人交火共死伤13人
- 美籍华裔士兵遭欺侮后死亡事件受到调查
- 一顆“釘子”的五年孤守(組圖)
- 移民成为美国热门政治话题
- 李天福翻供:節日送領導幾萬是慣例
- 移民富豪:稅收高 綠卡太貴了
- 毛小平捨身護主救家人?
- 傳前無錫書記毛小平 墜樓亡
- 劉志軍下場會如何?中紀委八道辦案程序
- 林彪說:文革也就是一個批判幹部的運動
- 2011年中国十大文化事件
- 徐元宫:解密档案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的意义
- 学者激辩2012文化强国下的中国话语权
- 资中筠:知我者谓我心忧
- 乌坎土地抗争颠覆了“中国模式”
- 倪玉兰案开庭 律师做无罪辩护
- 圣诞节攻势:中国利用金融实力出击
- 胡平:美国也有少数民族自治区
- 刘植荣: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
- 王震請教周揚一個問題:“yi hua兩個字怎麼寫?”
- 陈杰人:温州事故责任人处分有放纵的嫌疑
- 查韦斯怀疑南美国家首脑患癌与美国有关
- 2012年:关键的一年,全球领袖却都将缺位
- 中国赴台湾团体旅游达300万人次
- 《中华读书报》评出2011年度图书十佳
- 廬山會議證明毛犯下的不只是認識錯誤
- 海内外关注韩寒论“革命、民主、自由”引发争论
- 中石油将与阿富汗签石油开采合约 支付七成利润
- 武汉正式启用25万个监控探头,技术先进
- 山西官员之子出狱后被洗白身份变身副处长
- 广东乌坎原村委会换届选举被认定违法
-
▼
12月 29
(65)
-
▼
十二月
(1474)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明鏡記者柯宇倩/“華視報紙王,給你現賺45,大家早。”週一至週五的早晨打開電視,你都能聽到一個親切又專業的男性嗓音,用國、台語為觀眾導讀各大報的重點新聞;他是主播楊舜欽,31歲就坐上採訪中心副主任的位置,雖然年輕,但他可能比年長的記者都要資深,而耀眼的成就背後,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努...
-
在網路上流傳的車震死者照片中,可見兩人下半身赤裸。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驚傳解放軍高官與小學女老師在車震過程中,疑似因一氧化碳中毒,兩人呈現性交姿勢「裸死」車內。據悉,兩名死者皆各有婚姻關係。此訊息第一時間就遭當局嚴格封鎖,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更限制兩名死者...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预告:明镜即将发表关于薄熙来周永康事件独家报导
-
萬眾矚目的薄熙來案昨日一審判決,貪污、受賄、濫權三罪並罰,重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上台不久的中共第五代通過重判桀驁不馴的薄熙來殺一儆百,警告那些心有異志的政治勢力及野心家,並不令人意外,然而當局將之塑造為反腐打老虎的典型,卻缺少說服力。 中國歷史上的宮廷鬥爭一直是血雨腥風...
-
馬英九對立法院長王金平展開整肅式的鬥爭,在台灣的媒體上,有兩種稱呼﹕ 一種稱之為「鍘王記」,親國民的報紙都用這個名詞。「鍘」這個字主要是出自包公傳奇,意思是說他公正廉明,雖然王公貴族同樣一律法辦「鍘殺」之。親國民黨的報紙用「鍘王」這個字,已不言自明的認為馬鬥王是正確的。 但台灣最...
-
越南國家油氣集團指責中國漁船,在越中兩國有爭議的南海水域破壞該公司一艘勘探船。 越南新聞報道稱,上星期五,當地質勘探船「平明二號」在越方所稱的越南領海勘探時,與數艘中國漁船發生碰撞。 越南油氣集團官員範越勇表示,中國漁船從後面「撞向「平明二號」,並將該船的勘探電纜扯斷。」 越南油...
-
(中央社台北2日電)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報導,中共未來將興建比「遼寧」艦更大的航空母艦,並推測初期數量很可能是6艘,北海、東海與南海艦隊各分配2艘;但這個目標在2035年前達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軍工信使」還談到共軍攻占台灣企圖與發展航艦的關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地理接近,不...
-
自古艱難惟一死。 二十二日,山東省濟南中級法院判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犯受賄罪、貪污罪、濫用職權罪罪成,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允其上訴。 宣判前,關於薄督將遭遇何種判決的猜測,涵蓋了從判囚七年、判囚十五年、無期徒刑、死刑緩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