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

陋規:中國官場的癌細胞

陳智傑

【明報專訊】廣東陸豐烏坎村的風波,使地方官倒賣民地的老問題又再浮出水面。基層幹部為了「建設」而強搶農地、污染水源等「舊聞」,成為2011年歲末的亮點。在千夫所指之際,廣東省政府承諾向村民讓步,使各方暫時找到一個下台階。

貪污欺民,固然涉及官員的品格。不過,把問題完全訴諸於道德和幹部質素,亦是十分簡化的陳義。建國以來,中央不知破了多少回特大貪污案,撤換了無數玩忽職守的官員,但幹部問題仍屢見不鮮、群體事件此起彼落,甚至是被撤官員「帶病復職」也漸漸見怪不怪。中央用以糾察百官的兩門板斧:訴諸道德和人事任免,已開始顯得黔驢技窮。再者,中國官場之人員多如繁星,尸位素餐者有之,但亦很難說其中沒有秉公正直之人。問題是:好官跑到哪兒?好官是否都沉默了、變壞了?

中國的官僚集團,源遠流長。在「家天下」的時代,龐大的官僚集團成了王室管理帝國的命脈,但官僚集團賴以為生的種種陋規,卻成了一個又一個皇朝的催命符。陋規,是指不公開的公家收支,但卻為政府和社會默認,情就如黑市(見蔣夢麟之著作《西潮》)。所謂的陋,是指不好說,不太合法,但卻是官場中心照不宣的期待(見吳思之著作《潛規則》)。

地方官薪俸微薄,經費不多,但官場開支卻大得驚人:招待及孝敬各級各部的大吏、外賓及其隨從、一旦要平亂的軍費、爭取政績的地方建設、繳納中央要求的稅金,以至自己和手下的生活開銷等。入不敷出的結果,自然是設法挪用公費,巧立名目聯同奸商刮取民脂。朝廷不一定全不知情,但財需殷切,唯有對陋規隻眼開隻眼閉。

地方官未必好當

如今雖然「家天下」不再,但當我閱讀內地新聞,實在無法不聯想到陋規。截至2010年底,廣東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高達7502億元人民幣,全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則為10.7萬億元人民幣。但同時,按《中國青年報》今年3月的調查,高達92.6%和83.1%的民眾認為公款吃喝和公務車輛是最嚴重的浪費項目。溫家寶總理亦於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公費出國、公車消費、公款吃喝這「三公」零增長的目標,可見內地官場的公費開銷問題何等嚴重。

地方債台高築之時,上繳中央的稅金仍十分可觀(以廣州市為例,2010年的稅收為3380億人民幣,其中2100億上繳中央),意味地方官可能要在稅收外自行籌措爭取政績的公費。無怪不少地方政府都與房地產業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據報,賣地一般佔地方收入達四成)。在富庶之地當官還好,在貧地當官則更「好受」。2006年,國家調高公務員的薪酬,但據北京傳媒報道,當時江西省一個叫宜黃縣的窮縣,全年收入5000萬人民幣,支出卻達1.3億元,公務員被拖欠工資的情十分嚴重,更別說加薪。

十八大 穩定壓倒一切

以上述的背景視角,回望烏坎村和廣東省近期的村鎮風波,若仍把倒賣農地、官商勾結等視為官員的道德和思維問題,則也許未能對症下藥。這不是說地方官的質素沒問題,但在陋規處處、府庫空虛、公家開支龐大下(加上個人貪念),他們自然會打地皮的主意,排擠「不合作」的同僚。

「十八大」漸近,黨中央和地方大員要預備「權力再分配」,維穩成了硬道理。地方幹部管治的老問題,一時三刻沒法解決,而且一旦鬧大,吵上中央,更可能於這敏感時刻觸發派系間出現意想不到的互動。在華南輿論對地方幹部的惡行咬牙切齒之際,我相信,遠在北京可能也有人對這問題感到麻煩,希望地方官府能大事化小。

不過,陋規就如官場的癌細胞,滋養貪腐的蛆蟲、蠶食黨政人員僅有的先進。全國最富饒的廣東省也出現陋規的病徵,何是資訊更封閉的內陸省份?維穩只是止痛藥,如何把公費收支規範化、透明化,改革官員的考核準則,以求減少重複建設、形象工程等惡性競爭,才是中國官場需要的治療。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