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

中国会将欧洲企业“一扫而空”?

危机之下,欧洲急需来自中国的投资,但中国是否会大举收购欧洲的企业呢?


欧债危机远未结束,银行出现信贷紧缩的担心也依然存在,企业界更是为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而忧心忡忡:时局如此,难怪除了政治家和银行家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管也都在寻找投资者的过程中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由于欧洲的问题积重难返,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将在欧洲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而有些商家在面对中国时却捏着一把冷汗,比如意大利威尼斯的穆拉诺岛(Murano)玻璃商人。这里的玻璃纯手工制作,色彩鲜艳,款式优美,非常具有知名度。一名玻璃作坊老板在大门口挂上了一块非常显眼的牌子:"这里没有'中国制造'",而就在不远的转角处,就有人以极低的价格销售类似的玻璃制品,当然都是从中国进口而来。

对于中国人的到来,有些人感到生计受到威胁,而另一些人则带着期盼的心情:尤其是那些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洲国家政府,他们希望能从中国得到巨额资金。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总额高达32000亿美元。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需要依靠"欧元保护伞"的庇护,欧元拯救者们也希望能够从东方得到资金援助。

不过,中国也逐渐开始寻找除外国国债以外的投资可能,而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欧债危机的爆发。中国人日益将视线投向了西方的工业企业。上周,中国三峡控股公司出资26.9亿欧元收购葡萄牙电力运营商EDP21.35%的股权,击败了来自德国的竞争对手E.ON,这可能预示着一个新趋势的来临。

分析家:中国人也会在德国展开收购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明年也会加强在德国的收购。杜塞尔多夫的投资银行Bankhaus Lampe的加布里尔(Marc Gabriel)表示:"看看德国企业估价如此之低,那出手收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今年,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就已经开始出手:比如阿尔迪超市的电脑供货商Medion就被联想收购了。

不过专家们并不认为,未来德国或者欧洲的企业总部门前会大量的飘起五星红旗。美国荣鼎咨询公司(Rhodium)的哈内曼(Thilo Hanemann)表示:"会有一些收购案,但我们不会看到中国将欧洲一扫而空的场面。"

有很多理由支持这一观点:首先北京相关管理机构的动作迟缓,使得急于脱手的卖家对中国企业有所顾虑。其次,中国经理人普遍缺乏将海外公司整合的能力。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前景比欧洲要好得多。

银硃顾问公司的雷晓波(Edward Radcliffe)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将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增长率相比较,那么去那些已经度过了最好年头的市场投资还是理性的做法吗?"银硃公司专注于中国的跨国收购业务。不过中国企业集团未来也必须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如同日本和韩国企业此前所做的一样。哈内曼认为:"从长期而言,没有理由让人相信中国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他估计,2012年中国会在欧洲的科技业和消费品业进行并购。

在欧洲与来自中国的投资进行抗争有多困难,看看试图获得中国投资援救,但最终失败陷入破产的瑞典汽车制造商萨博(Saab)就很清楚。特别是萨博的前东家通用汽车对中国投资者的介入表示了反对意见。不过同样在瑞典,中国投资者也有过成功的经历:吉利汽车去年顺利收购了沃尔沃。

来源:路透社 编译:石涛

责编:任琛

德国之声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