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胡溫十年 經濟躍升潛藏挑戰大

(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24日電)大陸經濟在胡溫任內躍升至世界第2,胡溫也有意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縮小城鄉、貧富等差距,卻遭逢金融海嘯、地方不配合,成效有限,反使社會興起左派聲浪,未來潛藏挑戰仍大。

中國共產黨今年秋天將召開象徵權力交班的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18大),屆時「胡(國家主席胡錦濤)溫(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體制」將告一段落,由第5代領導人接棒。

中共15日宣布解除薄熙來重慶市委書記職務,不少學者認為是中共18大權力鬥爭大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突顯大陸民眾不滿貧富差距過大、權貴貪腐盛行等問題,因為薄熙來試圖以左派路線形式緩和高漲民怨。

若從大陸這十年總體經濟數據來看,可以發現隨著大陸經濟實力「超日趕美」,各國期待大陸出手救歐債,但大陸社會內部民怨卻反而升溫。這到底怎麼回事?

先來看看大陸總體經濟數據,這十年來,大陸經濟規模超日趕美,200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僅約人民幣12兆333億元;2010年以39兆7983億元,躍升為世界第2大;2011年再躍升至47兆1564億元。

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童振源說,從這些數據來看,以及大陸安然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領先各國率先經濟復甦,確實展現了相當大的經濟韌性。

不過,他也說,胡溫十年經濟快速成長,但政府介入的力量卻更強了,「國(國有企業)進民(民營企業)退」將是一大隱憂。

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張榮豐說,前大陸領導人鄧小平高喊「發展是硬道理」、「讓少數人先富起來」,透過「流血式出口擴張」,雖然讓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卻也讓農村和城市出現嚴重社會分配不均的現象。

他說,胡溫面對後鄧小平時代難題,確實努力想化解,例如提出「以人為本」,希望能平衡發展;「和諧社會」希望所得分配可以平均;提出工資成長訴求,希望可以改變經濟發展的模式。

但張榮豐說,「胡溫有意識與警覺到問題,也想改善,但有心無力,有時中央下達,但地方不配合,還是沒辦法轉變大陸這種經濟不平衡的成長方式、城鄉與貧富差距仍大、農村每年也發生幾萬人次的動亂。」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陳華昇分析,「胡溫有心改革,但改革不前,不進則退;主政十年,國企改革反而走回頭路」,國企壟斷市場,再加上部分官僚操縱國企利益,貪腐盛行,「官僚資本主義」更為嚴重。

專研大陸經濟改革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明澤也說,「胡溫在農村稅費、首次收入分配改革等有所進展,大陸最低工資近幾年成長迅速。但其他方面改革甚為有限,特別是國企改革幾無進展。」

在這種情勢之下,不少大陸民眾開始懷念起當年計畫經濟時代,因為「大家都窮」,「相對剝奪感也較低」。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吳德美就說,大陸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非全民共享,某些人經濟地位非由市場競爭得來,貧富差距擴大,民怨日深,「紅眼症」潛伏在大陸內部,隨時可能影響大陸社會穩定。

薄熙來雖未必是左派,但近來高舉左派旗幟化解民怨,吳德美就說,中共對薄熙來出手,可能代表不想用「左」的政治路線解決這些問題。而且若默認薄熙來能解決這些問題,「不也代表中共中央做不到?」

儘管此舉可以打擊大陸社會近來興起的新左派論述路線,但大陸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依舊難解。另一方面,大陸主要依靠公權力介入帶動經濟成長方式的模式也必須調整。

對此,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把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下調至7.5%,是希望調整結構,讓大陸經濟能克服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也要求地方諸侯不要再一味瘋狂追求GDP的成長,並強調今年要努力完成七大任務,包括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大陸宣示改革決心不變,但到底能做到多少?各界都睜大眼持續觀察。1010324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