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從香港所面對問題 選出適合特首人選

【明報專訊】今屆特首選舉,競爭激烈,是回歸以來所僅見,這是民主進程所難免,選委如何體待今日投票,或許有各種心情。就下任特首選舉,《明報》約3年前開始關注和開展相關工作,編輯部一些同事的思路歷程,已反映在《明報》處理選舉事態的編採以至評論等實務上;明報的立場和原則,可用18字概括:「非挺唐梁,只挺香港;按其言行,是其是,非其非。」我們竭力盡新聞工作者的責任。這一段歷程,我們願與大家分享。

能為港把脈斷症開藥方

這樣的人才適合做特首

約3年前,編輯部同事討論下任特首選舉時,很快就達至一個共識,就是:不應該再出現輕率地由中央欽點特首的情,期望參選人無論來自哪個陣營,都要有「三要」:

一要有系統地總結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的經驗教訓,找出成功經驗以進一步推廣,找出問題以對症下藥解決;

二要提出具體可行治港藍圖,為香港走出政治經濟社會困局,提供可能出路;

三要促使社會就參選人的治港藍圖展開理性辯論,以便構建社會共識。

這個思路,中心思想是能夠為香港把脈斷症、開出藥方的人,才適合做下任特首,3年來社評評論選舉事態時,曾經多次表述過這個觀點。

2011年9月開始至今年1月,《明報》闢設「新特首危與機」專版,訪問各界別人士、專家學者約20人,請他們為香港回歸以來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情把脈,總結5個問題,並提出藥方,建議下任特首匡正漏弊之法。我們多謝他們在百忙之中,抽時間接受訪問,並不吝建言。「新特首危與機」專版,是我們期望藉議題認定,誘發討論,促使社會各方面人士出謀獻策,構建社會共識。

這個「三部曲」思路,主要基於就香港發展歷程,新特首擔負承前啟後、開拓新程的任務,其角色和功能,有兩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新特首要做到切實有效領導,統率政府推動香港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發展。證諸董建華和曾蔭權施政舉步維艱困境,新特首需要有破有立,避免重蹈董曾覆轍。

其次,新特首應該是2017年首次特首普選的候選人,若非如此,則顯示未來5年,香港要歷經折騰,所以,未來5年是轉捩點,新特首若政績斐然,深得民心,未來5年是助跑,民主進程會平順一些,若情朝相反方向發展,事態就難以逆料。

4把標尺反映實際需要

量度特首人選客觀準則

香港現在所處的歷史時空,需要一個怎樣的特首?

我們認為回歸15年來,從香港急需處理的四方面問題,即香港與內地關係、打造新政治生態、推動經濟多元發展、消解社會深層次矛盾,以此為標尺,有助辨識和量度,為這個問題找出答案。

(1)香港與內地的關係。隨香港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香港與內地融合的密度和幅度,已非昔日可比。去年8月,副總理李克強訪港,宣示中央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需要特區政府密切跟進,其中談到「十二五」末,即3年之後,通過CEPA,內地對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這是內地市場刻日對香港全面開放,蘊含巨大商機,如何及時適當引導,以至協助商界開拓內地市場,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關鍵。以過去政府處理內地事務的力度,顯然未能配合新情勢的需要,亟待新特首回應轉變。

(2)打造新政治生態。董建華和曾蔭權在政治上都未能營造和諧局面,與民主派嫌隙甚深,回歸以來,董、曾的施政困局,一方面乃體制使然,不過,人為地朝野政治對立,也是主要原因。新特首要提出新思維,理順朝野政治關係。

(3)推動經濟多元發展。回歸以來,香港經濟原有優勢所剩無幾,金融業隨周期愈來愈短,使經濟起落幅度甚大;另外,曾蔭權政府一度推動的所謂6項優勢產業,未見顯著發展。產業結構窄化,與人口結構錯配等情,不僅經濟未能多元發展,也衍生大量社會問題;所以,調整產業結構,切實推動產業多元化,已經刻不容緩,新特首提出什麼願景和切實可行政策措施,為香港經濟找新增長點,是一項重要標尺。

(4)消解社會深層次矛盾。回歸以來,香港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整體社會氛圍瀕近臨界點,本月初,中大亞太研究所發表一項調查,發現官民矛盾在曾蔭權7年任內急速惡化,更首次成為社會三大矛盾之一。社會貧富懸殊嚴重,導致民心躁動、社會不安;貧富差距、社會向下流動環環相扣,與土地房屋政策失衡失誤直接、間接有關。新特首要以土地房屋為綱,提出合理規劃、完善土地房屋政策,以此為力點,帶動社會改革工程。

香港會否有改變

就看今日選委一票

我們相信,不少選委和市民,都期望新特首給香港帶來改變,這個也是我們就特首選舉思路的中心思維;我們認為用上述4把標尺量度誰適合做特首,乃結合香港實際需要的準則。這些是我們就今次特首選舉的思路歷程。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致力追尋事實呈現真相,根據候選人的言行,是其是,非其非;然而,我們並沒有選票,能否給香港帶來改變,就看選委手中一票了。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