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

趙祥亨:中國民主化對台極重要

本月6日,中國名物理學者方勵之去世,這件新聞令筆者有感,雖未曾謀面,卻敬佩他為中國大陸民主的奉獻,同時也感嘆台灣對於大陸的政治改革關注越來越少,因此希望這篇文章除了悼念方的逝世,也能喚醒台灣人民重新關注大陸的民主發展。

方勵之的貢獻不只在於學術,更在於堅持獨立思考,反思中國政治的發展。當時方是中國科技大學第一副校長,也是中共黨員,且他的研究與政治毫無瓜葛,但卻致力於政治改革。1986年因支持學生民主運動而遭開除黨籍,留下了名言:「民主不是由上而下給予的,而是由下而上爭取的。」在1989年冒著危險寄給鄧小平一封公開信,請求特赦政治犯魏京生等人,正好同年學生運動(八九民運)如火如荼展開,中共官方在六四天安門事件鎮壓後便發布通緝方,方只好走進美國使館尋求庇護。

在中美當時緊張狀況下,方勵之尋求庇護猶如兩方關係的引爆點,藉由美方在一連串下的談判,歷經一年,才讓中共官方以人道名義讓方出國就醫(美稱方有心臟疾病),之後方在美繼續批評中共政權,繼續致力中國的民主化。

不應輕忽對岸改革

然而,我們必須反思,近年來海峽兩岸交流密切,拋棄過去的政治對立,經濟掛帥成為目前的兩岸共識,但事實上,台灣的人民對於中國大陸的政治改革不甚關切,對於其民主化進程也是越來越冷漠,甚至於劉曉波、方勵之、魏京生等人的消息等只聞幾家媒體報導,內容也是鳳毛麟角。台灣人民長期陷於統獨意識形態的爭論,再以兩岸分治一甲子而造成人民間的思想歧見,雙方政治體制不同,這些都讓台灣人民顯現出「道不同不相為謀」之感。

筆者想要強調,經濟利益固然重要,卻切不可忽略根本的思想及政治價值交流,台灣不論是統是獨,在歷史及地理上都有責任為中國大陸促進政治民主化。一來,台灣身為亞洲民主的燈塔,華人民主的典範,如果格局不擴大,見識不深遠,我們的民主勢必無法長久。再者,台灣距大陸不過一百哩,雙方經貿關係及民間交流密切,但是政治上中國大陸未曾宣示不動用武力統一台灣,法理上未曾修改《反分裂國家法》,我們如果不能理解中國大陸的民主對於海峽問題的解決有何種影響,那麼不論統一或獨立,潛伏的武裝衝突仍可能爆發。

台灣過去受到威權政治毒害,現又面臨統獨紛爭內耗,台灣的未來究竟會如何?這是我們不得不嚴肅以對的問題,在民主深化的台灣,重新了解中國民主化的歷史意義,是須面對的課題。

作者為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台灣 蘋果日報

1 条评论:

匿名 说...

臺灣的民主及開放與言論自由才是最重要的根本,政治人物或學者所說的話,只是紅花綠葉,點出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不同,在兩岸頻繁交流之下,一定會有影響,臺灣不應該妄自菲薄.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