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另類舌尖中國 食在讓人不安

記者徐尚禮/綜合報導

 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引發熱議,但中國大陸的美食及各式小吃入口前要小心,因為除了不肖黑心製造商使用致癌物或有毒化工原料外。最令人防不勝防的是大陸不斷冒出新的「發明創造」食品,如牛肉膏、肉寶、一滴香、人造雞蛋等。

 《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後備受推崇,食材、食單也受到關注,但美食的背後卻存在不為人知的風險。財新網披露被使用在食物的化工原料包括敵敵畏(殺蟲劑)、硫磺、三聚氰胺、毛髮水、工業明膠等。

 發明類食品 層出不窮

 「財新網」近日推出「近年中國人不幸吃過的20種化學工業原料一覽」報導說,毒膠囊事件尚在查處之中,西南地區最大油脂企業又被曝光使用工業油製造食用油產品;廣東佛山出現工業鹽造醬油事件;發於山東的甲醛白菜事件則在多省發酵。

 近年來,大陸每年都有讓人錯愕的同類事件發生:2011年有雙匯瘦肉精事件;2010年有禁用吊白塊等系列事件;2008年、2009年兩年則是三聚氰胺引發的中國乳業大震盪。

 相關專家分析指出,民間使用化工物質進行食品造假的類型大致可分為四種:

 一、工業用原料代替食用類原料進入食品。例如毒膠囊、工業鹽醬油、工業油等。

 二、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如瘦肉精、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屬於此列,數量最多。

 三、合法食品添加劑被濫用。各種著色劑、防腐劑、甜味劑、酸度調節劑等,經常被濫用。

 四、新的「發明創造」。此類未被列於大陸衛生部名單,但中國民間的「化工食品專家」,一直活躍在此領域,近年湧現出牛肉膏、肉寶、一滴香、人造雞蛋等傑作。

 民間逐利 假酒最害人

 報導說,民間的「化工食品專家」出於逐利需要,在不斷進行著「發明創造」。如近年市場上出現的讓飯菜更香的一滴香,讓紅燒肉加倍美味的肉寶,可將豬肉製作成牛肉而難被識破的牛肉膏等。經專業人士研究,上述發明物,均由民間食品人士把各種合法添加劑和部分未證明無害的添加劑,進行各種配比的搭配而成。公眾的胃,正成為這些化學食品的試驗場所。

 報導說,在所有工業原料入侵食物的案例中,工業酒精勾兌假酒影響最為惡劣。

 2003年,雲南玉溪30多人喝過工業酒精勾兌的假酒後中毒,4人死亡;2004年,廣州發生兩起同類中毒事件,14人死亡,10人重傷;2009年,湖北五峰再發類似事件,4人身亡,12人住院。

 被用於食品中的非食用添加劑,其絕大多數為化學合成物。多數作惡的非法化學合成物,已因為食品安全事件被公眾熟知。例如因雙匯事件出名的瘦肉精,因三鹿事件出名的三聚氰胺、蛋白精,以及因作惡過多被熟知的蘇丹紅、吊白塊、皮革水解物、毛髮水、孔雀石綠、水玻璃等。

 食品安全專家認為,濫用合法添加劑現象在食品領域已非常嚴重。公眾經常見到的色美味香的醃菜、漬菜,可能加入了過量的胭脂紅、檸檬黃等著色劑,過量的糖精鈉、甜密素等甜味劑,以及過量的防腐劑。色澤紅潤細嫩的鮮瘦肉,也可能是用多了胭脂紅。那些煮了不發黑的海蝦,可能是蝦粉過量的結果。

 在市面上,總能見到漂白劑放多了的饅頭,膨鬆劑過多的油條、糕點,護色劑過多的滷肉,滑石粉放多的小麥粉等。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