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任璧蓮:小說人物的感受必須很真實



明鏡記者柯宇倩/美國文壇用英語寫作的華裔作家裡,有的是來自中國的移民,有的是移民第二代。出生於紐約長島、目前定居於波士頓的任璧蓮(Gish Jen),父母來自中國,由於擁有移民背景,任璧蓮的小說加入了許多移民的元素。但帶著各式“鏡片”看世界的她,並不侷限於中國文化與移民題材,讀任璧蓮的小說,總能見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

成長過程接觸各式各樣文化

任璧蓮會關注不同類型的移民與非移民,與其成長背景有關。任璧蓮童年時住在紐約市北部的揚克斯(Yonkers),該區居民多為工人階級,任璧蓮一家是唯一的中國人家庭,經常受到歧視,甚至會遭受居民的石頭攻擊。之後任璧蓮一家搬到斯卡斯代爾,也就是《夢娜在應許之地》故事的發生地。該區有40%的猶太居民,因此對於其他少數族裔也較友善,任璧蓮形容那是個“少數族裔像多數族裔”的地方,任璧蓮在此學習到許多猶太文化。

任璧蓮高中時曾擔任校刊編輯,進入哈佛大學英文系後,任璧蓮選修了著名詩人費茲傑拉德(Robert Fitzgerald)的詩歌課程,雖然費茲傑拉德鼓勵任璧蓮繼續在文學界努力,但在父母的期望下,任璧蓮在1977年拿到學士學位後,1979年進入史丹佛大學商學院就讀,只是任璧蓮很快發現到自己對商學沒興趣,相當有主見的任璧蓮甚至從第二年開始再也不到學校上課,並在1980年時跑到中國一年,在濟南礦業學院教英文,她的母親為此整整一年不跟她說話。

1981年,任璧蓮進入了著名的愛荷華作家寫作坊學習創作,並發表了《Bellying Up》(逐漸死亡)、《The Small Concerns of Sparrows》(麻雀的小擔憂)兩篇故事。第三篇小說《White Umbrella》(白傘)之後,本名Lillian Jen的任璧蓮開始以“Gish Jen”的筆名發表文章,此筆名的靈感源於著名演員吉斯(Lillian Gish),任璧蓮希望自己寫作時能像演員一樣自由揮灑。1983年,任璧蓮取得愛荷華作家寫作坊碩士學位。

個性大方、開朗,經常愉快大笑的任璧蓮,作品也洋溢著明快、幽默的氣氛,少有憤怒的極端情緒。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典型美國人》在1991年發表後獲得廣大迴響,入圍美國書評小說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Fiction),同時被《紐約時報》評為當年最值得注意的書籍,1996年出版的《夢娜在應許之地》也被《洛杉磯時報》評為年度10大好書,初踏文壇就取得成功,使得任璧蓮被譽為繼湯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和譚恩美(Amy Tan)之後最受矚目的美國華裔作家。

任璧蓮小說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就是故事說進了讀者的心坎裡。任璧蓮對《明鏡》表示,身為一個作家,她認為自己有責任去呈現事物更深一層的樣貌。“有些事實確實存在,只是還未暴露,試圖找出深層真相,就是我們的工作。”任璧蓮指出,有的作家不描寫實際的事物,但她身為一個寫實作家,在挖掘深層事物的同時,也有責任盡己所能正確地描述表層的事實。

雖然任璧蓮的小說人物是虛構的,但人物的感受卻必須很真實。任璧蓮對《明鏡》坦承自己在呈現事物樣貌的過程中,也經常會發生理解錯誤的事。“對我來說,只要書中寫到任何事情或描寫到任何族裔,我都必須確定寫出來的是正確的。”為了將錯誤降到最低,她經常聽取特定人士的意見,例如當小說提到猶太人,任璧蓮會把作品寄給猶太朋友看,當提到基督徒,她會把作品拿給基督教朋友看,如果內容涉及科學,任璧蓮就請科學家閱讀她的小說, 確定自己寫的正確。

任璧蓮2010年出版的小說《World and Town》(世界與鎮)描寫一名中美混血婦人搬到河湖鎮(Riverlake),認識一個柬埔寨移民家庭的故事。任璧蓮對《明鏡》表示:“我感到很驕傲,因為我最近聽到柬埔寨社區對這本書的評價,他們很高興,因為我正確地描寫了他們的語言,更重要的,是寫出了他們的文化。”



任璧蓮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典型美國人》發表後獲得廣大迴響,入圍美國書評小說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Fiction)。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