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胡錦濤為什麼選擇李克強?


《明鏡月刊》留香


胡錦濤不懂經濟

2011年11月3日,胡錦濤參加在法國戛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六次峰會。胡在會晤金磚國家領導人時曾指出,二十國集團要更好地同舟共濟,同心協力,共克時艱,以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尤其是要把實現強勁增長放在首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要保持經濟平衡較快增長勢頭。衹有這樣,世界經濟才能實現復甦增長。俗話說外門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胡的這些話聽起來不錯,可是在經濟學研究者看來,胡的講話犯了經濟學中一個最基礎性的錯誤,違反了經濟學中的最基本規律,那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並不是無限的和可持續性的。胡本人對經濟是個外行,是經濟的門外漢是毫無疑問的。當然,胡的講稿都是幕僚和智囊提供的,那最有可能的就是胡的智囊和幕僚也都不懂經濟。
在經濟學理論中,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並不是可以無限的,制約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條件至少有三個,那就是勞動總人口,資本量及其國家的科技水平。而推動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的手段卻衹有三個,一個是出口,一個是投資,最後一個是個人消費。由於發達國家在這幾種推動經濟發展的手段基本已經達到了極致,所以這些國家的經濟根本無法強勁增長,在不發生人類的新一代科學技術革命的前提下,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衹能斷斷續續,這也是這些發達國家這些年經濟時好時壞的最主要原因。而推動中國這些年經濟能快速發展的手段裡投資和出口已經差不多發展到了極致,現在的經濟增長主要來源於最後一個手段個人消費,然而個人消費也並不是可以無限增長的,一旦達到某種程度,必然速度要降下來,所以中國經濟增長必然有一天也會象發達國家一樣躊躇不前,蹣跚而行,可見胡和他的智囊團連這個經濟學的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曉得。



李克強

胡為什麼選擇李克強當總理?

胡出身於平民,必然擁有平民心結,那就是必然對王孫貴族“不感冒”,習絕對不是胡心目中的第一接班人的人選,第一人選必有他人。其實這並不稀奇,在江時代,江也擁有同樣的階級身份心結,江同樣對胡也“不感冒”,在江的心目中第一接班人選是根正苗紅的曾慶紅,而不是出身低微的胡,奈何胡為小平欽定,而且還有一些顧命大臣在支持和輔佐,更重要的是胡萬事都小心翼翼,不留一絲把柄給江,這讓江和曾倍感無奈。曾也是個聰明人,看到自己沒有機會登基,便在十七大關鍵時刻,以自己的急流勇退為代價,和江聯手推習為未來胡的接班人,讓習接了自己職務的班。本來本來以曾慶紅的年齡,他仍可多做一屆政治局常委。于是乎,習也被視爲未來江派和太子黨的利益保衛者和代言者,所以推測,在習執政的期間,老人幹政在中國依然無法得到根本的改變。如果習不是胡的第一接班人選,那會又是誰呢?是不是傳說中的李克強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胡的心目中,李克強最多算一個飽學詩書的書呆子而已,最多隻是一個正統出生的白面書生,想做這頭一把交椅必然要懂得政治學,說穿了必然要會玩弄權術鬥爭的厚黑學,而這方面李卻是恰恰缺失的,所以李絕對不是胡心目中的接班人選。最近在網上流傳,李是因為胡弱而敗給習,無法做第一把交椅後,才被胡來選擇當總理的,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如果沒有猜錯,李克強從來都沒有被胡考慮過接替自己出任主席的,而一開始就是按照經濟總理一職來一步一步培養的。
也許胡也痛感自己和溫都不太懂經濟,這些年中國經濟有破亂之象,而朝裡的一品常委大員中卻沒有一人真正懂經濟,其他的江派和太子黨都不用多說,就拿胡溫兩人來說,兩人都是學理工的,一個學水利,一個學礦業,兩人都是經濟的門外漢,而被外界譽以經濟沙皇的朱鎔基和拆彈專家王岐山也都是半路出家的,而衹有李克強,不僅年輕,政治正確,而最重要的是正統科班出身的經濟學博士,自然不能同那些水貨博士相比。在中共政治圈內,無論是庶民派還是利益集團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衹有經濟發展才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合法性存在的最根本的保證和基礎,找一個能力太低的太子黨或江派很可能會讓共產黨翻船,所以找一個真正懂經濟的人有能力的人當總理,也成了各派的共識,而江派和太子黨卻偏偏沒有這種人才,所以李克強才能夠成為各派妥協的對象,才能夠贏得擔任未來國家總理一職,這其實和當時朱鎔基能成為總理是一個道理,那就是有能力者衹能為中共做牛做馬,而能夠享福受樂的卻衹有太子黨集團和那些權貴階級利益相關者。(《明鏡月刊》第23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