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0日星期五

江迅:中日鬥而不破避免亮劍

北京高層凝聚共識,中日關係須「鬥而不破」,既要還以顏色,又不能鬥破,操之過急,適當運用經濟力量和手段箝制日本,確保中國總體經濟發展不受干擾;不到必須亮劍時,絕不走到決戰東海這一步。

南海波詭浪急,激流暗湧;東海風高雲譎,博弈不斷。中共高層領導人齊聚河北秦皇島市西部的北戴河海濱,在多個場合,中南海高層議論到當下的國際風雲,特別是對釣魚島爭議持續升溫下的中日關係時凝聚共識:繼續在「鬥而不破」的格局中演變,以確保中國的總體經濟發展不受干擾為原則,既要鬥爭,還以顏色,又不能鬥破,操之過急,適當運用經濟力量和手段箝制日本,中國與日本都面臨一場「大考」,過於強勢會折斷,軟弱無力,則損及國家主權,不到必須亮劍時,絕不走到決戰東海這一步。據悉,這一談話精神已在外交部傳達。

時下,日本經濟在泥潭中掙扎,國內面臨政治危機,消費稅增稅法案導致民主黨分裂,首相野田佳彥支持率持續下滑,北方四島領土爭端,日本更遭俄羅斯戲耍。遭遇「三一一」特大地震後,日本民眾心理承受巨大挫傷。恰逢周邊曾受其援助最多的中國卻一躍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頗多失落。伴隨中國經濟崛起,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暴增,而日本與中國又有歷史糾葛、領土爭端,日本人的不舒服已轉為對華恐懼的心理。近來,日本政府頻頻在外交上挑釁中國,東京巿長石原慎太郎揚言買島、野田欲國有化釣魚島、派自衛隊護島等接連出台。

八月六日,第七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在東京開幕,中日雙方簽署了四十七個合作項目。日本經濟產業相枝野幸男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會晤表示,日方相當關切南通最近的反對日本王子製紙南通工廠排海管道工程項目的抗議事件。枝野還再次希望中方能放寬稀土類出口限制、重啟東海油氣田共同開發締約談判等。

中日雙邊經貿往來,二零一一年已激增至三千四百四十九億美元,其規模之大,其他國家難以企及,中國已超過美國而成為日本最大交易夥伴。據外務省一位官員透露,前官員孫崎享日前說,關於中日領土紛爭,看台灣就可明白,過去有些台灣人要求「獨立」,現在這種聲音已大為降低,這就是北京經濟力量強大帶來的結果,而日本似乎還沒有理解這一點,一旦日本人醒悟了,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或許會變得慎重些。

探索不動武突破口

有北京學者認為,中國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用武力打擊日本,如果能運用中國的經濟力量,可以讓日本收斂。但中國似乎還沒找到不需要動刀動槍就能打壓日本的方法,經濟和商業手段是一個突破口。

在北京軍事評論家宋曉軍看來,「對於日本民主黨而言,『收購』釣魚島鬧劇無非是即將到來的九月黨首選舉的籌碼」。因不同意日本首相、民主黨代表野田佳彥提高消費稅的法案,民主黨「小澤派」已經脫黨自立。宋曉軍分析,民主黨通過釣魚島「國有化」拉選票已不是第一次,通常在新一任黨首上台後,日本政府就會重新評估釣魚島「國有化」問題。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呈現強烈反應,日本政府不得不重視中國的動向。宋曉軍說,「其實,政治家對於中日關係,尤其是經貿關係的影響力有限。從目前的統計資料看,中日經貿關係並未因釣魚島局勢突變,旅遊、進出口資料均呈現繼續穩定的態勢」。

北京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吳建民認為﹕「世界上有很多矛盾,很多利益衝突,解決起來無非是軍事解決或政治解決。軍事解決就是強權政治。人類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再搞強權政治,大概是不可接受的。」絕大多數國際摩擦事件是人為「製造」出來的,不是自然發生的。某些國家這樣做是有其潛在目的,這些國際摩擦在解決過程中幾乎都是「鬥而不破」,或以「對等」形式結束摩擦,或是雙方達成妥協,或是承認某種「事實」的存在。

始終關注國際問題的北京文化人宋強認為,「鬥而不破」是說兩者經常爭鬥,但這並不因爭鬥激烈狀況的升級而發生「熱戰」,即以荷槍實彈的戰爭而撕破臉皮。「鬥而不破」關鍵是適度。中國人習慣說「有理、有利、有節」。有理,雙方往往較難一致;有利,雖不能全都一致,卻也能較多的一致;有節,就是適度,就是節制。即使理異利歧而無可奈何爭鬥起來,雙方就盡量做到適度。兩國決策的大智慧正在於把握適度,認清過度。決策的大勇氣在於守住適度,頂住過度。

不過,美國斯坦福大學學者薛理泰認為,北京無須對於美國新軍事戰略過於緊張,美中關係還在變化之中,有待繼續觀察。今日美國沒有財力再同中國這樣的地區性核大國在軍事上長期對峙,更不用說兩個核大國迎頭相撞,美國在主觀上也沒有這樣的對決意志。薛理泰說,目前看得出,美國與中國對峙的戰略目的仍然是「防」,而不是「抗」。儘管在「防」與「抗」之間並沒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壁深塹,但「鬥而不破」的局面還是可以維持下去的。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