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日星期五

張倩燁:北京暴雨沖出城市之殤

暴雨中的地下室成了北京之殤。一些外地青年赴京追夢,卻無法享受應有的體面與安全;北漂新含義竟是漂在北京洪水中等死。

北京暴雨的積水雖已漸漸退去,但留在人們心中的傷痛卻遠未平息。

在受災最嚴重的北京市房山區,遇難者王建生的遺體被打撈上來後,當地急救中心一二零竟上演了一齣搶運遺體並收取高額出診費的醜劇。在確認王建生遇難後,當地一二零救護車將王的遺體運送到火葬場,竟收取了六百多元人民幣的費用。「火葬場車在那兒等著,他們不讓拉,非得讓一二零給我們拉走他。都泡了兩天的人了,還能活著嗎?一二零你搶救什麼啊?」王建生的妻子趙燕哭訴著。

在官方公布的七十七位遇難者中,有三十八位身處房山區,最小的遇難者只有八個月大。在災情嚴重的房山區河北鎮崇青水庫附近,有兩個佔地約一千畝的高爾夫球場。有當地居民質疑,正是高爾夫球場的建設,削弱了水庫的防洪能力。亞洲週刊記者向房山區國土資源局求證,未得到肯定答案。

「七二一」暴雨已經成了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首都的全城之殤。全市十六個區縣中,目前發現遇難者的區縣就有七個。在北京市南部的豐台區五里店南里小區十六號的一間地下室,來自山東的王靜不幸溺亡。北漂的王靜與弟弟王曉居住在租金便宜的地下室,暴雨襲來那天,水位最高時距離地下室的天花板只有十厘米左右的距離,二人被困房內。救援人員趕到時,王曉在防盜門內聲嘶力竭地喊著﹕「救救我們!」最終,王曉得救,但姐姐王靜卻不幸遇難,年僅三十三歲。

地下室成了北京抹不去的城市之殤。無數外地青年懷揣著「北京夢」來到這裏尋找未來,卻受到戶籍限制、地域歧視,他們承載著北京的底層辛酸,卻無法享受應有的體面與安全感。「北漂」一詞,在象徵著漂泊、貧窮的生活之外,如今又被賦予了新含義——漂在水上等死。

七月二十五日,暴雨後的第四天,北京市才正式成立「七二一」特大自然災害善後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剛被任命為北京市常務副市長的李士祥擔任。暴雨後三天內,因北京市正在重組黨委、政府人事架構,任命新的市委副書記和市長,因此官員們不敢輕舉妄動,一切等待人事任免塵埃落定後,才成立善後工作組。在工作組會議上,組長李士祥表示,將「適時公布」死亡和失蹤者消息。

官方這一表態引起民間極大關注。接受採訪的許多市民都表示,不相信官方公布的遇難者人數。媒體在採訪過程中也多受阻攔。內地記者閔雲霄就遭遇了政府部門互相推諉、拒不接受採訪的情況。當閔雲霄發現災情十分重大,希望向政府部門了解總體災情時,房山區宣傳部門讓他向防汛辦公室尋問,防汛辦公室要求宣傳部門發函才能接受採訪,而再回到宣傳部時,被告知:宣傳部沒有這個規定,可以嘗試幫忙協調;於是再回防汛辦,被重新要求宣傳部發函……

另一位內地記者趙繼成也有類似遭遇。當他試圖採訪房山區官方時,被告知:你不級別,不能採訪。

暴雨後,北京市的排水系統受到廣泛質疑。目前,北京市已經全面擧動了對災民的善後安置工作,在七月二十七日晚的又一次大雨中,記者在街頭看到,北京市朝陽區的抽水車做到了及時出動,救援工作也有了更有序的預案。但北京的城市排水系統改造卻是長久話題。同為國際化都市的東京、巴黎,擁有先進的排水系統,但現階段北京的城市結構已較為成熟,再大興土木重建地下系統,並不是一個現實的改造方案。

驚心動魄的財政史

如何建立一個高水準的城市排水系統,或者推而廣之,如何實現高效的城市建市,在FT中文網財經板塊主編徐瑾看來,根本是一個預算安排問題。中國總理溫家寶曾表示﹕「一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如果你讀它,會從中看到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社會的結構和公平正義。」財政預算用到何處,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城市的市政建市是圖有光鮮外表,還是充滿了人性化的細微之處。

徐瑾認為,北京大雨揭示了公泷參與對於社會改良的軸心作用,並呼籲公泷從現在開始關注「預算法」的修正案,並且官方應做到預算高調公開,接受公泷監督質詢。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