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英博物館通過館藏文物,講述世界歷史長河中的同性戀現象。
該指南由高級館員帕金森撰寫,探索對同性戀含義的藝術表現以及發現同性戀記載的困難所在。
此次大英博物館同性戀館藏作品指南的發佈,配合即將舉辦的年度「倫敦同性戀狂歡節」。該指南還通過音頻下載(Podcast)方式,讓人們可以聽到帕金森和藝術家瑪姬·哈姆伯靈以及作家凱特·史密斯討論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從古至今的一些主要作品
負責古埃及館的高級館員帕金森在指南中寫道:「作為公眾認知自己性取向的一種方式,博物館一直以來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說:「絕大多數博物館都保存著身體非常暴露的希臘和羅馬的男性雕像。對於那些對男性有濃厚興趣的男人來講,博物館是少有的幾個地方,他們能從文化的角度以尊重的眼光來看待裸體男性。」
對同性戀歷史文物的研究項目始於2010年,是當年「同性、雙性、變性歷史月」活動的一部分。
哈德良皇帝
帕金森說,2008年大英博物館曾經推出羅馬皇帝哈德良主題展,當時對參觀者所做的調查發現,很少有人知道哈德良「就是現代詞匯中的同性戀」。在音頻指南中,帕金森面對哈德良皇帝的頭像雕塑說:安提諾烏斯在尼羅河淹死後,據說羅馬皇帝哈德良「哭得像個女人一樣肝腸寸斷」。
「哈德良在雕像、宗教祭奠和錢幣中紀念安提諾烏斯。據說,我們知道這樣傾盡全部心力哀悼愛人的,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王子之前,還只有哈德良和安提諾烏斯。」
帕金森說:「人們總以為同性戀歷史不入主流,但事實上,同性戀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不同的性取向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影響。」
(編譯:鬱蘭 責編:路西)
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