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星期五

紀念胡耀邦卻不捅破那層窗戶紙


《明鏡月刊》編譯  江松京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逝世不只是一名具改革意識領導人令人惋惜的殞落,也促使中共統治以來最嚴重的反政府騷亂──“六四”事件。對中國期盼改革的人而言,胡耀邦之名象徵共產黨短暫的開明執政,直到坦克開進天安門廣場一切才被粉碎,2013年4月15日是胡耀邦辭世第24週年,“六四”尚未平反,但特別的是官媒對胡的致敬變得更明顯、更大膽,是否在如嚴冬般的一黨專政下,“北京之春”的前兆已然降臨?

官方懷念胡的舉動漸開放

    “六四”事件發生至今已24年,不過《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觀察到,一直以來黨的領導人對於如何處理胡耀邦的政治遺產意見分歧,舉例來說,當他身故後,儘管學生高舉他的肖像要求自由和民主,但黨對胡的治喪規格仍按照長期擔任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模式進行;1987年,胡耀邦被指責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去總書記,卻還能在去世前保持政治局常委的位置;胡耀邦也是跟隨毛澤東參與過革命的沙場老將,無論強硬派領導人如何試圖在“六四”事件中抹滅他的形象,其風骨依舊讓人難以忘懷。

    多年以後,“六四”動亂的回憶顯得褪色許多,黨內官員對胡耀邦的態度也變得較為開放。2005年11月胡耀邦90歲冥誕之際,中共於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胡耀邦的座談會;此外,2010年,時任總理的溫家寶在《人民日報》上發文悼念胡耀邦,他以溫情的筆觸寫道,每次想到胡,“眼前便不斷浮現出耀邦同志誠摯坦蕩、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積蓄多年的懷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湧動,久久難以平復。”《經濟學人》指出,胡耀邦去世後,胡錦濤和溫家寶常在農曆新年期間拜訪其遺孀獻上尊重,新領導人習近平與李克強同樣曾這麼做過,然而,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共有意重新倡導胡的改革議程。

    當然,2013年對胡耀邦的感念稍微將屏障往前推了一點,《解放日報》說,現在“有一點和耀邦當年力促改革時頗為相似:改革同樣面臨巨大阻力,同樣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而且如今面對的,乃是“發展起來以後更巨大、更多元、更深層次的矛盾堆疊和利益衝突”,因此,當前中國“迫切需要黨內健康力量重新凝聚改革共識。”此文作者是周瑞金,一位已退休的報紙編輯,曾幫助鄧小平於1990年代初期對反對經濟改革的保守派反衝。

習近平仍視“六四”為禁忌

    儘管如此,當局仍急於防止胡耀邦引發有關“六四”事件的辯論,2013年同過去20幾年一樣,官媒沒有提及發生在1989年6月3日及4日的血腥鎮壓,“胡耀邦”三字還是新浪微博上的敏感字詞,搜索後只會得到“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果未予顯示”的答案,所以許多用戶通過使用胡耀邦的羅馬拼音來規避審查,用一根點燃的蠟燭當作懷念象徵。

    等到2014年,也就是胡耀邦逝世第25週年和“六四”事件25週年,《經濟學人》認為北京政府會越來越難阻擋人們將兩起事件連在一起討論。習近平上台後似乎有一番新氣象,打擊腐敗和官場奢侈之風毫不手軟,但針對“六四”如此禁忌的話題,他看起來並無意為無辜犧牲的學生平反,目前官方仍將1989年天安門廣場的抗議活動定調為“反革命動亂”,被害者家屬也一如往常,被當局警告不可參加任何紀念活動,即使是中國傳統祭祖的清明節。

    另一篇由《紐約時報》記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發於《國際先驅論壇報》博客《會晤》(IHT Rendezvous)的文章提到,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死於心肌梗塞,在此之前兩年他因為太“自由化”、太“同情抗議者”被鄧小平趕下台。有趣的是,中國政府現在面對的壓力,恐怕不亞於“六四”事件爆發前那種詭譎氣氛。

    因此狄雨霏同意,官媒上對於胡耀邦的高度評價有其重要意義,人們不免好奇:這些作為黨的喉舌的媒體,既然已這麼顯著地紀念胡耀邦,是否表示政府緩慢達成政治共識來推動改革?

 http://www.chinanews.com/tw/kong/news/2008/10-21/U136P4T8D1420505F107DT20081021233916.jpg
    每年大約有30萬人前來憑弔胡耀邦的墓。


習李應像胡耀邦有所為

    胡耀邦死後的骨灰按他的遺願歸葬江西共青城,狄雨霏引述中國新聞社報導,當地導遊童麗紅稱,2013年4月15日上午,約莫有上千名哀悼者來到胡耀邦墓前表達敬意,童麗紅還說,每年大約有30萬人前來瞻仰胡耀邦精緻的墓碑。“胡耀邦是我很敬佩的人,”來自甘肅蘭州,78歲的哀悼者郭錫廉接受採訪時說:“他一生光明磊落,兩袖清風,是我們的模範。我自己會向他學習,也會告訴我的子女向他學習。”

    從黨報或官媒而來的說法至關重要,因為任何改革如果沒有共產黨支持都是黃粱一夢。有些評論人士認為,周瑞金的文章是以習近平為首的新領導班底中有人為改革做出的部分努力,他們隱晦地向中國自由派和改革派表示意向,希望能在改革問題上建立共識。

    胡耀邦離開人世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姓名不見於中國官方媒體上,但現在情況已不可同日而語,《環球時報》的官方微博寫著:“24年前的今年,他走了……中國的出路是‘民主’和‘科學’四個字,我們為之奮鬥了近70年,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現在還要繼續努力──胡耀邦(1915.11.20-1989.4.15)。”

    《中國改革》雜誌前主編李偉東表示:“中國政府和媒體一直在避免談論胡耀邦這個話題,所以發表這篇(紀念胡耀邦的)文章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不過中共領導人應謹記在心的是,胡耀邦離去多年後人們依然懷念他的理由是他的確做出一些不同之事,而不是在象徵層面上大打迷糊仗,全中國人,甚至全世界都在等著習李兩人何時才能“甩開膀子”有所作為,再拖下去,眾人的耐心只會越來越少。(《明鏡月刊》 40期)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5/%E6%98%8E%E6%9C%88NO.40-%E5%B0%81%E9%9D%A2-final-new3.jpg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