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星期三

“北京失去了它的心”——讀《天安之城》



《明鏡月刊》申民



寫中國,成了時髦。趕時髦的,大有人在。在中國旅行過的、做過生意的洋人,有幾個中國朋友的,或者娶個中國女人做老婆的,都以為自己了解中國,可以成為馬可 波羅或是斯諾什麼的。其實,走進歐美一些書店,打開幾本寫中國的書,叫你大倒胃口,毫無趣味可言。那些連方塊字都不認識、在中國匆匆來去的人,怎麼就能在 書裡堆砌易經或禪學?就大談中國的經濟與文化?騙騙無知的讀者罷了。

洋人寫中國的書,譯成中文之後,更是被細心的中國讀者挑出毛病。比如索爾茲伯里的《新皇朝》,把道聽途說的毛澤東艷史寫了進去,反叫該書減“色”不少。

最 近,有朋友向我推薦明鏡出版社剛出的《天安之城》,居然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作者是英國人賈斯柏·貝克,明鏡出版社曾經出過他的《餓鬼——毛時代大饑荒揭 秘》一書的中文版。作者為《餓鬼》的寫作固然採訪了許多人,但是,畢竟不如楊繼繩,後者有著父親和親人餓死的慘痛經歷,又利用新華社記者的方便收集到全國 各地的具體數據。


貝克的獨到之作

這本《天安之城》則不同,400多頁的書,力透紙背,濃縮了作者自1985年到2008年的長期觀察、研究和思索。從文中列出的書目、採訪的對象、陳述的歷史環境及篇章架構的安排,都可以感到功夫之深,堪稱筆酣墨飽,絕非急就草成之章。

《天 安之城》是賈斯柏·貝克最新作品,之前他已經出版過六部著作,其中三部寫中國、兩部寫蒙古、一部寫北朝鮮。可見,貝克最關注的是中國和亞洲問題。他的書已 經譯成六種文字。貝克的書雖然在中國大陸還沒有中文版,卻在淘寶網、孔夫子舊書網等網站上,出現英文版的《中國人》(The Chinese),售價人民幣89元。貝克在2002年出版的這本書,現在還沒有中譯本,明鏡出版的《餓鬼》依然進不了大陸。

1956年 出生的賈斯柏·貝克受過良好的教育,分別在倫敦大學的戈德斯密斯學院、德國慕尼黑著名的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攻讀,又在倫敦大學獲現代漢語文憑。除 了英語、漢語,他還通曉德語和法語,既便於在不同國家採訪,也可以收集不同語言的資料,便於寫作。在常駐中國之前,貝克已經在布魯塞爾、日內瓦及法蘭克福 擔任過新聞特派員。1985年,他以英國《衛報》記者的身份定居北京,一直到1989年的天安門屠殺。這一年,他被《衛報》評為當年最佳外派記者。回倫敦 後,貝克一度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世界新聞中心擔任亞洲事務分析家。貝克依然牽掛北京,很快就謀得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北京辦事處主任的職務, 重返京城。算起來,貝克在北京當記者的時間前前後後有18年之久。
讀《天安之城》,可以感覺到作者既有新聞記者的敏銳、又具備歷史學者的深邃;他像外國遊客那樣好奇,又有著思想家的辨析。

該 書的正題是《天安之城》(City of Heavenly Tranquility),中文譯本的副題是:北京的帝國渴望和現代惡夢,似乎和原文Beijing in the History of China不太一樣。不過,翻譯此書的還是《餓鬼》一書的譯者姜和平女士。從譯文的流暢以及能把英文版的中國古書譯文準確地回譯成中文,就可以知道,譯者 和作者頗為默契,副題改動當出自貝克之意。

全書除中文版前言及導言外,共分19章。從作為元上都的北京,一直寫到2008年奧運,作者為中文版的前言寫於2008年11月。自1985年計起,貝克關注北京足足23年了。這時,他明白無誤地坦言:“對我來說,北京失去了它的心,也失去了它在我心中特有的吸引力。”

儘管貝克的原著用英文寫成,他自己恐怕也意識到,就是譯成中文,可以在香港、台灣及海外所有地區發行,現在卻進不了中國大陸。他還是表示:“從各方面來看,這本書就是為中國讀者而寫。因為最關心老北京命運的應該正是中國人自己。”


厚重的歷史感

《天 安之城》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寫出了北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站在天安門前寫起,走過元、明、清和民國以及毛澤東時代,到今天,為奧 運會一個“拆”字了結。貝克認為,儘管北京在蒙古人統治的元朝(1279—1368年)以前的兩個朝代,就已經相當重要,但是,不妨從元朝開始敍述這個城 市的歷史。

從全書19章的編排,可以知道作者的用意:從元上都開始,雖然有過戰亂與外國人掠奪,到1949年為止,儘管經歷蒙古人和滿族人的統治,北京依然具有古都的魅力。

北 京的根本改變恐怕起自毛澤東。貝克在書中這樣指出:“身居明代皇宮的毛,既無意保存舊制度的象徵,也不想保留這座古都本身。毛很有可能從一開始就想重建京 城。1950年剛過,天安門廣場四周的建築就立刻被拆除,隨後,按蘇聯模式重建。那時候,蘇聯還是中國的老大哥。1950年代初,蘇聯派遣十六名城市規劃 專家抵達北京。蘇聯專家建議,要在天安門模仿莫斯科紅場修建大廣場,用於大規模群眾遊行和集會。為了修建遼闊的廣場,天安門城樓前面丁字形宮廷廣場上的長 安左門和長安右門都被拆毀。”北京的破壞不是歸於戰亂,也和八國聯軍或者義和團扯不上邊。只是因為要仿照蘇聯模式,先拆了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然後開始了 拆除北京城牆,最後又有胡同的拆除。(未完待續。《明鏡月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