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13天,中華民國就要在台灣選舉總統。從選戰過程來看,正如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所說,這是一場承不承認「九二共識」的選戰,也是一場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前景作出選擇的選戰,更是台灣是否能及時融入東亞貿易圈,進而有效整合進入全球化發展大潮,或是無可奈何被阻擋在大趨勢外,再一次眼睜睜看著「東協」國家一個個超越我們的選戰。這一部分,在台灣已經多所討論,本報也多有所言。
不過,這是從台灣看兩岸關係。台灣固然是兩岸關係的一方,但畢竟是影響力較小的一方,是被結構決定的一方,如果立足在北京,是如何看待兩岸關係呢?
首先,2012年對北京而言,唯一最高的核心利益是政權穩定和世代順利交班,攸關此一利益的主要變數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胡錦濤在新年賀詞中,一開始就明示此一「變數」的關鍵性重要意義,他說「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將……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鞏固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明確指出,中共迎接「十八大」工作的主要部署,是在「保增長、促穩定」。
台灣選舉並非中共2012主要議題,如果台灣政局發展按北京期待方向發展,將是錦上添花,不論新舊領導人都會按「既定方針」辦事。如果出現波折,但還不至傷筋動骨影響大局,北京穩妥的因應之道是暫時擱置,觀察變化,再作處理。
台灣問題是北京的核心利益,是統治權的戰略利益,是一種長期利益,事關長期利益就會有長期的戰略部署。對北京而言,「國家統一」的威脅是「台獨」,從上一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歷經近20年的折騰,特別是2008年之前民進黨執政期間,在應對各式各樣的「台獨」作為後,北京已經學會從「因應台獨」的挑釁,轉為「管理台獨」的影響,甚至有了「預防作為」。
如今中共的「反獨」戰場,已經從國際轉入台灣島內,「國際反獨」的工具是外交圍堵、壓制、打擊等實力外交;「島內反獨」則是靠經濟、文化、交流等和平作為軟實力,前者隨著中共國際實力增長而信心更強,收效顯著;後者是民心向背的調整,收效一定比較慢,而且不能排除「反覆」的可能性。有了此一大局判斷,則不論台灣選舉結果如何,「反獨」的大形勢不會有根本的改變,「反獨」的主戰場與手段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所以,胡錦濤在2012新年賀詞中,強調了「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增進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換言之,從北京的角度看,只要管理「台獨」的格局沒有變化,和平發展的方針就無需調整;除非台灣的作為明顯挑戰其政權的核心利益,但目前看來,國際形勢並沒有重大變化。
華盛頓或東京當然有各自的利益,但有一點很清楚,他們要在東亞地區實現利益,北京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台北。因此,縱然民進黨執政,台灣企圖以片面作為成功挑戰北京的戰略利益,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在此大結構下,2012的兩岸關係大致的圖像是「和平大格局」不會有變化,台灣的變數如果是正面因素,則ECFA的談判將進一步發展,形成兩岸共同應對全球經濟寒冬的格局,兩岸文化交流的框架也將建立起來。
至於軍事安全互信及和平協議,雖然已經放在北京的台灣議題清單上,但是台灣不會完全配合,難有具體進展。北京一方面會在打壓、對抗的基礎上,尋找若干正向管理「台獨」的方法,以便使台灣擁有若干「非主權國家」的國際存在空間,使台灣民眾能明確感受「兩岸有和平,台灣得發展」的和平紅利。如果民進黨當選,就要看蔡英文挑戰大陸「反獨」大戰略的強度,挑釁力度愈強,台灣國際空間愈小、兩岸協商之門關得愈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