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改革"
德媒认为,胡温体制的特征是害怕失去控制,不敢推动未来,然而中国必须改革,看来根本性问题有待新一代领导人解决。
《南德意志报》3月15日认为,"若是在过去,这个政治事件或许就秘而不宣了,失宠的薄熙来会在10月份的党代会后悄无声息地调到别的位置。但北京的掌权者这一次不得不一反常态,必须对人民的声音作出反应。……"
评论说,"薄熙来的突遭免职更是透明度的胜利,而不是党内争斗的结果。薄案表明,党的决定和腐败不可能再被简单地隐瞒了。薄的垮台也是即将卸任的温家宝为首的改革派的一个胜利。他在今年的北京人大会议上令人惊讶地公开提到中国需要政治改革。"
该报指出:"……中国必须改革,经济上本来如此,但也要从政治上进行,包括一份自由报纸,来揭露干部们的肮脏交易,比如薄熙来一案。"
"根本问题有待新一代解决"
《法兰克福评论报》(3月15日)分析说,"全国人大以92%的多数通过了新的刑诉法,从而将镇压异议人士披上法治国家的外衣。"
该报写道,"……中国的政治精英在全国人大比对草案更感兴趣的问题是,未来领导人能在多大程度上为改革路线提供新的方向。因为,即使在92%的人中也有许多人认为,镇压最多只能短期而非长期地保障权力,人民的福祉就更不用说了。似乎广泛的一致看法是:胡温时代的标志不是勇敢地推动未来,而是害怕失去控制,根本性社会问题还得由下一代解决。"
"习近平和李克强作为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接班人,继承一个复杂的权力结构,基本决议只能由政治局常委会作出,其9名常委作出决定的原则是一致通过制。围绕这个领导核心的未来构成,还在争夺,就像薄熙来一案表明的那样。……尽管如此,观察家最终看到习和李带来更大的改革意愿。"
该报认为,"观察家们觉得,甚至在政治改革问题上,亦可看出习近平愿意思考新的途径。根据网上的消息,习招募大胆批评政府的法学教授贺卫方进一个工作班子为他拟建议。倘若中国迄今被压制的意见得到新领导人倾听,就可以让全国人大92%的多数决定更好的法律,而不是将镇压转化为法。"
《日报》(3月15日)引述总部设在香港的人权观察研究员比奎林(Nicholas Bequelin)的看法说,"中国还没有绕过领导人更替的暗礁,这是专制政权传统的致命弱点。精英的政策依然是反复无常和危险的。"
中共依然是西方的谜团
《巴塞尔日报》(3月15日)则认为,"对西方来说,中共依然是个谜团。这个一度的农民党早就成为有史以来或许最成功的经济党了。……
"中共促进经济的新路线以及中国的巨大经济成就在西方引起幻想,人们以为政治也会转变,将会产生一个多党民主制。这是完全脱离现实的,这个党依然是全能的,并且竭尽全力继续保持下去。它依然奉行列宁要求的维护权力原则,就像(英国《金融时报》)马利德(McGregor)描写的那样:'尽管过去30年的所有改革,党全力以赴,为了确保其生存战略的三大支柱:控制人事、宣传和军队。"
报摘:林泉
责编:谢菲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