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本次的「兩會」於3月中閉幕後,下一件政經大事,就是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十八大)」的籌備及召開。由於十八大將對5年來的兩岸關係變化做出總結,並對未來的對台政策提出新的方針,因此今年的兩岸關係氛圍,將受到十八大因素的顯著影響。而以現況來衡量,該因素將帶動兩岸關係新一波的發展熱潮。
在「以黨領政」的大陸政壇上,五年舉行一次的中共黨代表大會,堪稱是最高層的決策會議。至於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在決策份量上應是第二位,這是眾所週知的事實。無論如何,備受海內外高度關注的中共十八大,一般預料將在今年9月或10月舉行,其籌備工作,已緊鑼密鼓地展開。
十八大之所以受到高度關注,乃是因為中共的領導階層要在此進行換屆改組。現任總書記胡錦濤,加上吳邦國、溫家寶等人所組成的中央政治局9人常委會,任期係自2002年的「十六大」起算,再經2007年「十七大」的連任(成員有小幅更改),迄今即將任滿兩屆,依例應在十八大進行大幅改選,充分交班。
從兩岸關係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十年來這兩屆的中共領導階層,面對了兩岸形勢空前的風雲變幻。其第一屆的任期內(2002至2007年),兩岸關係非常緊繃,常出「險情」。但到其第二屆任期(2007至2012年),兩岸關係就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先是2008年,台灣政黨再輪替,認同「92共識」的馬政府上台,使得兩岸關係頓時豁然開朗。
緊接著,兩岸恢復制度性協商,海基、海協兩會接連簽署了十幾項兩岸交流合作協議,其中以2010年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影響最為深遠。因為這項協議的簽署,使得兩岸經貿合作關係走向制度化,雙方執政當局因而可以透過彼此的政策協調,謀求兩岸經貿的深度合作及互補。
在此之後,2012年年初台灣的總統大選,馬政府勝選而得以連任。這是發生在本屆中共領導層任期尾聲的大事,理當能為其在十八大的相關「政績總結」顯著加分。關於這方面,在本次「兩會」上已看得到端倪,主要是大陸總理溫家寶對「兩會」做政府工作報告的兩岸章節,一開始就強調「過去的一年,兩岸關係經受了嚴峻考驗,取得了積極進展」。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在講這一年來台灣的激烈選戰,以及馬政府的最終獲得連任。
跡象顯示,今年下半年,中共十八大登場時,會上主要報告的內容中,一定會有顯著的段落,來表述現任中共領導層發展兩岸關係的成果,並以此帶出下一任領導層的對台政策導向,以開啟兩岸關係的新局面。
但嚴格說來,現今的兩岸關係發展情況,仍有相當大的「充實」空間,亦即雙方雖有了合作框架和行事原則,但實質、細部內容卻只完成一小部分。例如經貿方面,ECFA實質內容只有「早期收穫清單」,至於後續的投資保障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貨品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等,都還在洽簽,有的更只是開始商談而已。還有兩岸產業合作事項,也尚處在「初級階段」。
經貿之外,另可看到,兩岸文化交流、政治互信,乃至「不武制度化(即軍事互信)」等方面事務,現在兩岸都還沒有正式的接觸,只是由雙方專家學者進行「務虛」式的議論。
由此看來,中共現任領導層在未來半年內,勢必會大力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帶動新一波的兩岸「全方位」交流合作熱潮,俾為十八大的兩岸相關論述,增添內容與光彩。起碼這波熱潮會促使兩岸投保協議早日簽署,兩岸文化合作提早開始協商,以及兩岸政治對話出現開端等。
當然這會對我方政府當局的大陸政策帶來一些壓力。我方現階段「以經貿為主」 的緩進式兩岸政策規劃,可能會受到考驗。也許馬政府這方面可以做相應的調整,以對中共十八大表達「友情支持」,也可藉此爭取適度的「回報」。兩岸如能因此而強化彼此的「經濟互利」與「政治互信」,那絕對將是好事一樁。總之,只要能把握兩岸衡平、對等原則,則雙方關係發展速度就不是問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