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雷”作为中国人当中一个不太常见的姓氏因“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而在中国大陆广为人知。而“雷”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形容词流行于中国大 陆,尤其是流行于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用于“雷人”、“雷语”之类的词组中,则是非常晚近的事情。一般认为,“雷”的这种形容用法只是2008年才出现。

*“雷”的沿革*

每 年3月,在执政党共产党控制的中国大陆媒体奉命推出“学雷锋”官样文章的时候,也是中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最高政治咨询机构全国政 协召开年会的时候。近年来,每到这时候,有关“雷人”和“雷语”的消息就会在中国民间四处扩散,犹如雨后春笋,或百花齐放,将官方的“学雷锋”主旋律宣传 淹没。

“雷”作为形容词的这种最新用法带有明显的戏谑和嘲弄。其贬义显然是来自中国公众对中共所推行的所谓“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即“人 大代表会”制的不满。中国公众普遍抱怨,“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根本就不是选民选举产生的;他们大都甚至连自己的联络途径都不对选民公开,让选民无法 联络;他们平时对大众迫切关注的事情一律不管不问,装聋、装哑、装死;然而,每到开“两会”的时候,他们当中一些人却莫名其妙地从装死的状态中活过来。

那 些平时装死的“人民代表”在“两会”期间会提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跟公众切身利益毫无干系、或者是明显损害甚至是毁坏公众利益的莫名其妙的提议。他们在 “两会”期间的这种举止和言论,好似五雷轰顶的晴空霹雳,令人不知所云,不知所措,哭笑不得。于是,他们被中国公众称作“雷人”,他们的言论和提议被称作 “雷语”。

“雷”作为现代汉语最新形容词的明显贬义由此而来。

*官方为“雷”而苦恼*

“雷”在中国大陆流行的现代汉语当中这种最新的用法,显然对中共的宣传、对中共所坚持的一党独裁有理的意识形态富有十足的颠覆性。负责意识形态控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对此显然十分清楚。在去年“两会”期间,中宣部特别发出指令,明令“各媒体必须防止炒作雷人雷语并以此嘲讽两会的代表委员”。

然 而,正如中国老话所言,“形势比人强”。中宣部可以控制中国主要媒体,却很难控制住全中国百姓的嘴巴。因此,今年跟往年一样,有关“雷人、雷语”的消息依 然不胫而走,成为中国公众的免费笑料。“两会”由此成为中国民间看笑话的娱乐会,“两会”新闻在中国成为娱乐新闻,让中宣部无可奈何。

非 常有趣的是,一向遵从中宣部“主旋律”宣传指令、并且时常比主旋律还主旋律的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也加入了今年的讽刺雷人 雷语的大合唱。在中国民众对雷人雷语的嘲弄之声此伏彼起之际,胡锡进星期一通过他的新浪微博发出一个貌似涉“黄”的讽刺贴说:

“求少数两会代表别整太雷人的提案,类似富人可以买穷人的二胎生育指标之类,也别放太雷人的话,把两会新闻搞得跟娱乐版似的。今天听一朋友打个比喻:都是女王了,咱就不靠袒胸露背吸引眼球了。”

不知胡锡进是因为功课做得不到家,还是因为要执行中宣部指令、不给雷人雷语太多的曝光,他所列举的雷人提案显然过于贫乏,含金量严重不足。目前,中国网络间流传的最全面的雷人提案,大概是来自署名“政协委员韩志鹏”的微博:

“网 上流传全国两会雷人提案汇总:卖淫合法化;18周岁结婚;转赠二胎指标;让盗贼去沙漠治沙;关闭社会网吧;发行千元人民币;企业老板享受局级干部待遇;微 博问题用户加黑V;用高房价控制人口素质;让农民工开垦边疆;公积金可买汽车;雷锋精神申遗;人民币改中华元;建和谐女神像;简体字改繁体字。”

然而,韩志鹏这个比较全面的雷人提案汇总,漏掉了今年截至目前显然是最雷人的雷人提案,即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前总理李鹏的女儿、中国国家垄断企业中电公司董事长李小琳提出的“给每个公民建道德档案。”

*“雷锋”与“雷人”合璧*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的雷人提案包括“雷锋精神申遗”,从而使“雷锋”与“雷人”结合起来,也使“雷锋”的“雷”与“雷人”的“雷”合二而一,让雷锋正式成为中国民间的笑料。

富有敏锐的幽默嗅觉的中国笑星周立波闻风而动,星期一和星期二连续两天通过微博发表了关于雷锋的笑话:

“什么是谎言?只有听的人才当真。什么是誓言?听的人和说的人都当真!什么是名人名言?向雷锋同志学习!”

“朱践耳词曲的《接过雷锋的枪》小时候我们经常唱。现在想想有点后怕!一、我把雷锋的枪接过来,雷锋拿什么? 二、我把雷锋的枪接过来,算不算非法持枪?”

*关于雷锋的雷人新闻*

今年是中共已故的领袖毛泽东题词号召中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于是,中共控制的报纸有关学雷锋的报道也比往年来得更强力,或曰更雷人,给文学研究者、传播学研究者提供了难以想象的奇妙文本。

例如,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在3月6日星期二发表的一篇报道:

“(2012年3月)6日10时,北京国际饭店国际厅。

“‘雷锋精神怎么学’讨论之声轩昂。宾馆‘90后’服务员开起了小差,端着水壶、杯子忘了送,厅边沉思仔细听。

“‘雷锋,不是英雄是模范,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义务的模范公民。’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委员一开口,会场立即静下来。”

如此煽情的叙述,如此这般的故事,令许多读者不禁要说:“太神了。”然而,人民网的这篇报道的题目是:“‘善与美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文艺界委员论学雷锋不造神。”

现在不清楚这篇报道的写手到底是讽刺中国的90后年轻人,讽刺全国政协委员,还是讽刺雷锋,讽刺学雷锋运动,或者是讽刺学雷锋运动得以推行的现行中国媒体和宣传制度,或者是写手自讽自嘲,或者写手完全是天真无邪,毫无自嘲(从而对中共的宣传构成更大的讽刺)。

20世纪英语世界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两度在中国长期任教的英国诗人燕卜荪(William Empson)曾经出版已经成为文学批评经典的专著《含混七型》,提出最好的文字往往是含混性、多义性最丰富的文字。显然,人民网的这篇文字应当让燕卜荪喜欢。

*“学雷锋”跟当今中国政治*

日本主要报纸《读卖新闻》星期二发表记者竹内诚一郎的报道,指出了当今中国的“学雷锋”跟当今中国政治的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在北京开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呼吁进行彻底的改革,消灭贫富差距和贪污腐败,从而正式宣布强化政府主导的思想工作。中国正在以过去的‘模范战士’雷锋(1940-1952)为榜样展开大规模的道德思想教育运动。”

“温 家宝在其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呼吁‘强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对强调社会稳定的胡锦涛 政权来说,在推行经济结构改革和收入分配政策的同时,提高对共产党向心力的思想教育是一个重要支柱。而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对‘雷锋精神’的颂扬。”

然而,当今中国毕竟已经不是50年前的中国。当今中国人,尤其是当今中国年轻人显然不是、或曰不全是人民网所报道的北京国际饭店为两会提供服务的90后服务员,听到雷锋就会痴迷得拔不动脚。日本主要工商新闻报纸之一《产经新闻》2月23日发表记者河崎真澄的报道,指出了中国当局如今推行“学雷锋”宣传运动的困难:

“中共在今年秋天将召开党代会,因此希望提高中国人对中共的向心力。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年轻人(在当局今年推出“学雷锋”宣传之际)开始通过互联网对这种宣传提出质疑,‘雷锋日记的内容有矛盾。’‘雷锋既然是默默奉献,为什么会留下有这么多的专业摄影的照片?’”

河崎真澄在报道的最后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了政治目的而推行的雷锋宣传效果会如何?”

*雷锋遇到谐谑嘲弄*

美国主要报纸《纽约时报》3月6日星期二发表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斯从雷锋故事的发源地辽宁抚顺发出的报道,其报道的题目就回答了河崎真澄的问题:“中国当局宣传(雷锋)的英雄主义精神招致谐谑嘲弄。”

雅各布斯报道的本身可谓又谐谑,又严肃,将严肃和谐谑完美地结合起来:

“有些国家的英雄来自战争的出生入死。有些英雄的来源则戏剧性少得多。

“1962 年夏天,在中国东北这个军队营地,一个开卡车的战士在倒车的时候撞倒一根电线杆,电线杆砸到了他一个22岁的战友的头上。那个年轻人死了,但他短暂的生命 为中共的宣传部门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榜样:雷锋,一位人见人爱的战士,工作刻苦,助人为乐,和蔼可亲,给战友补袜子,自己不吃饭,把省下来的饭给别人吃。

“毛泽东在雷锋死后一年号召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目的是向中国年轻人灌输一种自我牺牲和爱国主义的激情。另外,他或许还想让中国人因此而忘记他推行工业‘大跃进’导致的灾难所造成的痛苦的大饥荒。”

雅各布斯接下来在报道中列举了中国当局今年的学雷锋日(即3月5日星期一)所招致的中国公众的谐谑嘲弄,其中包括平时并非以喜欢谐谑嘲弄当局而著称的中国房地产大亨任志强对当局所宣传的雷锋“愿意做革命事业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嘲弄:

“要是这样,也就不需要民主、人权或自由了。”

*“脑筋有毛病的一帮人”*

跟已经是难得地直言不讳的任志强谐谑嘲弄“学雷锋”相比,国际知名的艺术家艾未未则要更直言不讳得多。日本《读卖新闻》3月3日发表记者加藤隆则从北京发出的报道说:

“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54岁)在接受《读卖新闻》专访的时候批评道,中国国内媒体从2月下旬开始的宣扬人民解放军的英雄雷锋精神的运动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求人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的爱国主义宣传’,‘让人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艾未未表示,这种爱国主义宣传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公众进行的欺骗’。他说,为了对抗民众对政府的批评,政府便祭出这种雷锋思想,这是‘脑筋有毛病的一帮人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