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記者胡立/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選舉體制的建立卻仍只是緩步前進,雖然中國已有基層選舉,但與真正的民主選舉還有段差距。《親歷民主》一書作者龔小夏在接受《大事件》專訪時指出,選舉制度的施行與老百姓的教育程度和素質沒有直接關係,中國不開放黨禁、報禁,就不能算真正舉行了民主選舉。
龔小夏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碩士, 1987年赴美深造,取得哈佛大學社會學系博士,長期在美國從事教學、研究、媒體工作,熟悉美國政府各個部門以及民間機構的運作,現為美國之音中文部主任。2001年龔小夏成為美國公民,2009年以共和黨候選人參份競選維吉尼亞州眾議員,將競選手記集結成《親歷民主》一書,2011年11月由明鏡出版社出版。
亞裔對地方選舉關注度低
自從成為美國公民之後,龔小夏對美國政治從關注逐漸變成了參與 ,“既然民主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參與也就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每當有總統和國會選舉,龔小夏總主動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發傳單、打電話、撰文宣傳,但由於擔心移民英語口音得不到選民的信任,龔小夏並未認真考慮自己參選。2008年,美國第一次選出了黑人總統,路易斯安那州選出了帶著越南口音的眾議員,見到美國社會組成發生變化,加上發覺亞裔在政府中沒有自己的代表,因此龔小夏利用2009年維吉尼亞州將選舉州長、副州長、司法部長、以及一百位州議員的機會,決定參選46選區的州眾議員一職。
支持婦女墮胎權,也支持同性戀平權的龔小夏會認同共和黨的理念,是認為政府權力不應該無限制地擴大,龔小夏對《大事件》指出:“布什和奧巴馬兩屆政府在擴大聯邦政府權力的問題上,都做得有點過份,我主張小政府大社會,相信美國社會的活力在民間,也相信自由市場、私人企業,覺得政治權力應該更多地歸於地方,而不是政府,因此加入共和黨。”
當年11月3日為維吉尼亞州的選舉日,將近一年的時間,龔小夏一邊選舉、一邊記錄細節,最終將該年參選的過程,包括基層黨組織如何運作、如何選前教育候選人、籌款方式、動員選民到投票日當天的情況,集結在《親歷民主》一書中。
龔小夏對《大事件》表示,每當談起民主,好像就是一人一票這樣簡單的事,實際上做起來非常不容易。“我經常在想,如果中國今天民主了,要怎麼選?很多人心裡沒數。在西方生活的華人,雖然會去投票,但對於細緻的民主操作並不了解,也沒什麼經驗,所以我這趟競選花了很多力氣,把細節記下來,與中國讀者分享;中國如果實行民主選舉,應該怎麼做,也是我的書想回答的問題。”
龔小夏決定參選的當時,亞裔在參與政治的方面要落後其他少數族裔不少,投票率普遍低於其他族裔,但亞裔在教育程度、經濟收入等方面卻高於其他族裔,一些亞裔在自己的居住集中地往往沒有自己的候選人。
如今,亞裔對政治的關心程度仍然不高。龔小夏對《大事件》表示,少數族裔的參政度一向不如白人,並非因為人數少,而是長期以來沒有這樣的習慣,此情況在地方選舉尤為明顯。適逢選總統、聯邦級議員時,亞裔會出來投票或參選,但對於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地方民意代表就不夠瞭解,也不太會去投票。
龔小夏分析,原因除了語言隔閡外,也因為亞裔不清楚州、縣、市議會的功能是什麼。政府官員外,亞裔對於校董也不太關心。“其實地方上的職位特別重要,亞裔家長都知道為孩子找好的學區,但不會想參與校董會的競選、主動打造一個更好的學區。”龔小夏說,學區其實是由民眾選的校董會所管理,校董會能決定學校的設置、校科書的選擇。校董會有花納稅人錢的權利,有些地方,校董會有收費權,但亞裔想法較被動,較不會主動參與校董會事宜。
雖然目前工作忙碌的龔小夏不太有時間再出馬競選一次,但在推動亞裔參政度上,龔小夏仍會持續努力。
龔小夏。(龔小夏提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