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

林振雄:香港推動中國企業國際化

去年港交所IPO集資額中超過三成七由中國大陸企業募集。中國逐步從資本輸入向資本輸出轉變,越來越多內企利用香港人才雲集、法治健全優勢,邁向國際化。

受 惠於中國的經濟規模和高速增長,國企及民企大小公司崛起,不少大陸企業看中香港金融市場的優點,紛紛湧進香港上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不但有人才雲 集、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位居世界前列的優勢,而且相對中國內地城市來說,還有貨幣自由兌換、健全的法治等特點,為中國企業國際化創造條件。中國企業集資規模 龐大,歷來全球十大首次公開招股(IPO)排行榜,中國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分別排列第一和第二(兩家銀行的IPO同時在香港和上海進行)。二零零九至二零 一一年香港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首次公開招股市場。二零一一年,香港交易所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三百六十一億美元——比第二位的紐約泛歐交易所(美國) 的三百一十四億美元為多,其中超過三成七由中國大陸企業募集。

中國企業在香港股市舉足輕重。為此,亞洲週刊每年都進行中國大陸企業香港股 市一百大排行榜。排行榜涵蓋對象包括國有企業、「紅籌」公司和民營企業。排名是以企業市值為準:去年十二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量乘以股價。市值不計 算中國企業在大陸掛牌的A股、B股和非流通股的數值。排行榜首三位為中國移動、中國建設銀行、中國海洋石油。在二零一一年底中移動、建行、中海油分別是香 港股市第一、第二、第四市值最大公司,它們的市值加起來已佔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兩成,接近三萬五千億港元(約四千四百億美元)。

一九九三 年,中國首家國有企業青島啤酒的股票在香港上市。自此,約六百四十家內地國企、「紅籌」公司(中央政府部門、中央機構和各級地方政府的「窗口」投資公司) 和內地民營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總額達三萬二千一百億港元。截至去年底,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為二萬二千五百億美元,是紐約市場的五分之一,當中大陸企業在 香港交易所的市值為一萬二千五百億美元,約佔香港總市值百分之五十五。

中國企業令香港股票市場的規模大躍進,從一九九五至二零一零年,香 港股票市場的總市值由二千六百億美元增加至二萬七千億。基金管理公司、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因而增加對港股的資金投放,香港股市的交易量水漲船高。二零 零四至二零一零年,香港股市的成交量每年以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長,平均每日成交量達六百八十億港元。去年股市疲軟令成交量無大增長。二零一一年,香港二十 種成交最活躍股份中,十四家為中國企業。受惠於港股的活躍交投量,香港交易所的公司市值已貴為全球同行之冠。內地企業去年的成交量佔香港股市的總成交量三 分之二。

中國企業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令香港可供選擇的股票種類大大提高。直至九十年代初,港股業務分布集中在房地產、金融、公共事業和綜合企業,現在則有互聯網、資源、能源、保險、基建、汽車、重工、冶金等行業供選擇,投資者可透過內地企業來參與這些行業的發展和分享其盈利。

一 九九三年,香港股票市場最大的十五家市值公司裏,只有中信泰富一家是內地企業。二零零三年,十五大裏有中國移動、中海油、中銀香港、中國聯通四家國企。今 天,香港十五大市值裏有八家是內地企業,當中包括中國移動、建設銀行、中海油、工商銀行、中國聯通、騰訊、中國銀行、中石油。從這個排名變化裏已充分顯示 大陸元素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國際分享中國經濟成果

至目前為止,大陸股票市場只是有限度地透過B股市場和合 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基金來對外國投資者開放。B股市場只有二三十家股票,而QFII的額度也不大。外國投資者要分享中國經濟的成果,正好可以投 資香港上市的中國國企、紅籌、民企等股票。再者,香港掛牌內地企業的素質和盈利能力大都較滬深上市的公司高,特別是大型國企未回歸A股市場以前。數年前, 許多優良的國企如中石油等只在香港掛牌,沒有在深滬A股市場上市。

港交所及金融市場向來對來港上市的內地企業非常重視,先後於一九九四及 二零零六年分別推出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股指數)、恒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指數,以讓投資者更方便掌握市況及揣摩這些中國公司的動向。內地股市日益蓬勃,香 港與之合作發展乃必然趨勢,二零零九年香港交易所先後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簽署更緊密合作協議,加強雙方合作,促進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港交所背靠內地優勢。由於內地公司已成為香港股市的主要動力,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上任後設定了三年規劃,期望利用香港與內地的緊密關係作為優勢,吸引更多內地公司來港上市集資,當然也包括中國以外、甚至來自新興市場的公司,藉此加強香港在金融領域的競爭力。

港 交所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亦正準備迎戰,追上國際改革步伐。港交所去年於三月初打破二十五年來的慣例,把交易時間延長一小時,並把開市時間提早半小時至九 時半,緊追新加坡股市的交易時間的同時,與大陸A股市場同步開市,讓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更為貼近,使港股可以就內地消息作出更快速反應,充份利用「背靠祖 國」的優勢。今年三月初,港交所下午交易時段由一時三十分至四時延長至一時至四時。

港交所第二次轉型

港交 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說,繼轉型成內地企業的首選海外集資中心,香港證券市場正面臨第二次結構轉型的挑戰和機遇,在中國資本帳(current account)提速開放的大環境下,大陸逐步從資本輸入向資本輸出轉變。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大陸已積累了相當規模的財富,如何實現財富的保值和增 值,成為了政府和民間迫切關注的問題。李小加說,內地資金投資海外的速度將會增加,香港的挑戰和機遇是要打造成內地資產的「首要海外投資中心」。為配合中 國大陸對基礎金屬的需求,港交所剛落實以十三點八八億英鎊(約二十一億美元)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基礎金屬期貨市場,佔遠期和 期權合約成交量的八成。

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賈沛年說:「香港享有通往中國龐大巿場的地利優勢,是拓展中國業務的理想平台。與此同時,內地 公司亦以香港作為跳板,邁向國際市場。」六月中,大陸的龍頭房地產開發公司萬科企業總裁郁亮在西安舉行的員工會面時表示,下半年萬科將設立海外事業部,營 運總部設在香港,集團會首先考慮投資美國等發達市場。萬科以十點七九億港元向永泰地產收購香港上市房企南聯地產百分之七十三點九一的股權。

當時,萬科董事會秘書譚華傑解釋,收購目的是為實現國際化鋪墊,國際化是萬科需要思考的長期發展方向之一。郁亮在今年股東大會上還表示,需要開闢國內外多元化融資管道。

中 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在內地、香港關係密切的前提下,這成為了香港的發展優勢及潛力。香港金融市場是否能繼續在國際間脫穎而出,需看香港是否能發揮這個優 勢,並利用自身原有的完善體制吸引更多大陸及外地高質素公司駐紮香港。中國企業擴大香港股市的規模,香港反過來也把大陸公司帶進國際資本市場,香港不僅為 這些企業提供持續融資渠道、收購合併的資訊,更以市場力量促進中國大陸企業的管治改革。中國大陸和香港在股市發展中兩蒙其利。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