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

海峽論壇後「海西」對台的下一步

第4屆「海峽論壇」日前在福建熱鬧舉行,並順利結束了。這場盛會,已使「海西」對台的民間基層交流合作,出現新的高潮。但在該論壇結束後,海峽兩岸相關單位也有必要思考,海西對台的交流互動模式,如何在盛會活動成果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而不是完全倚賴一年一度的論壇大會。

 這次的海峽論壇,前往參加的台灣人士,總數超過1萬人,分別來自「士農工商」之各個領域,大部份是基層商民,包括餐飲小吃經營者、中小企業的老闆和職工、文化及體育工作者、宗教與民間信仰團體人士、農漁業人士、村里長和鄉鎮民代表等,另外還有經濟專家和科技專才。如此的陣容,堪稱為台灣基層社會「360行」的全景縮影。甚至可以說,海西方面藉由海峽論壇,搬去了一個台灣的「小社會」。

 兩岸社會基層的交流,實際上也藉此「全方位」地展開了。台灣與會的各界團體人士,分別和當地的「對口單位」,進行了晤談、研討,並形成各色各樣的合作協議。這當然有助於加強兩岸民間的相互了解,並使未來兩岸關係的持續和平發展,增添「社會支持度」。

 然而,推動此項活動的相關主事者也有必要注意到,海西對台的社會基層交流,如果只是依憑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大會,並不一定能真正落實生根。海峽論壇已經舉行4屆,歷來已形成了一大串的合作協議,包括口頭的或書面的文件。而這些協議的效應,現在看起來,主要是促成雙方「交上了朋友」,也就是「常來常往」得多了。但若進一步問起兩邊社會是否已真正「攜手並進」,其答案恐怕還是一個大問號。

 根據海西對台交流合作的政策規劃,海西正在致力建設成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也就是本次海峽論壇上高度強調的「共同家園」概念。這個在全大陸獨樹一幟的目標,如要充分落實,勢必不能過度倚賴海峽論壇大會的形式。因為,這種盛會和相關的交流合作模式,其他省市也做得出來,海西並不容易保有獨家的「專利」。

 其實,海西對台的下一步,可以努力從「社會基礎面」,來尋求「和台灣社會穩定對接」的新辦法。這是其他省市難以辦到的事情。而說到社會基礎的各種組成要素,最能「動見觀瞻」者,當為「社會運作的遊戲規則」。換言之,未來海西社會的運作,如能包容一些台灣慣見的規則,甚至形成一種「兩岸交融」的新運作模式,則海西對台灣社會的吸引力必定大增,而有利於兩邊社會的對接。

 關於上述「社會遊戲規則的交融」,眼下有一個事關「用字統一」的具體動態,堪可作為開端。這就是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剛宣布,允許當地台資企業使用繁體字來作戶外廣告。表面上看起來,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實際上卻牽涉到雙方社會遊戲規則的相互包容。因為在此一開放舉措下,未來平潭島的戶外廣告用字,不但會有繁體字或簡體字,甚至會出現一種「繁簡交雜並用」的版本,分不清是台灣模式或大陸模式。後者即為「兩岸交融,不分彼此」的創新形式。

 平潭地方政府主管當局願意對台資廠商廣告用字問題下工夫,說明他們懂得兩岸社會習慣與規則「相互包容」的重要性。但我們仍期盼,這樣的新作法,應該推廣到整個海西地區,而不要只在平潭島一隅實行。

 除此之外,海西其他的對台交流合作事項,也應該儘量包容或採用台灣的「遊戲規則」。譬如,對台灣居民申請來此開店、辦個體戶者,應該儘量引用台灣的小商號登記辦法,即用「負面表列」方式,只要申請者的經營類別非屬法律禁制範圍,即應讓其「登記完成立即生效」,而不要再用大陸慣見的「逐案審查」。還有,銀行融資、稅務管理、法律裁判等方面,也應儘量引用台灣相關規範中的優質成分。海西主政當局如果朝這個方向來做,則不久之後,當地即會對台灣商民發生強大的吸引力,台灣商民將會成群結隊「不請自到」。如此開放作法,也才是落實「共同家園」理想的最佳取向。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