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

一國兩制下的若即若離

楊兆中

 7月1日是大陸收回香港主權15年的日子,儘管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南下致慶,但在香港似乎沒有太大的節日氣氛,只當回歸日多一天的公眾假期,這或多或少反映出香港人在回歸15年後,對中共的感覺依然是若即若離,反映著香港這個地方雖然已掛上五星旗,但港人心裡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仍然未回歸。

 香港大學民調發布研究指出,港人對「香港人」身分的認同感對比六個月前略為回落,但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感已下跌至1999年底以來13年新低。反映了中港之間的關係真是若即若離,雖然大陸對港經濟有助益,但高度自治卻成為空話。

 過去15年,香港對中國經濟的貢獻,逐步轉型為協助大陸企業及貨幣走出去的平台。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證券市場總值已經由1997年的約4萬億港元攀升至20萬億港元,整整翻了5倍;而大陸企業目前已經在香港籌集超過3.27萬億港元。香港人民幣的存款今年5月的5500億元人民幣,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大陸在2003年起主動開放大陸指定城市居民到港自由行,令香港的零售、飯店及相關行業景氣大好。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亦由1997年的1.36萬億港元,升至去年的1.89萬億港元。

 兩地自2009年起便簽定更緊密經貿安排,而在未來5年,隨著大陸經濟轉型,香港的服務業將成為轉型的先鋒,以協助大陸刺激本土消費,擺脫出口主導的增長模式。經濟上,北京算是為香港交出一份成績不錯的答卷,但實際上香港人並不完全感受到經濟帶來的好處。大陸旅客來港令零售業偏重陸客口味,名店搶租重點旺區鋪位,令租金飛升,不少香港老商戶被迫結業。亦導致大陸人來港置業當度假屋,使香港的房價在過去三年被搶高,新案動輒定價逾千萬港元一套。

 最令港人不滿的就是大陸居民來港產子以換取孩子的居港權,影響香港產婦輪候保健的資源,日後這些孩子則要跟港童爭奪學位。此外,香港自回歸後每天向150名大陸人發居港權,更成為香港社會福利的包袱。

 香港兩任特首董建華及曾蔭權的施政皆不得民心,在2003年的7月1日,50萬港人在回歸日走上街頭,抗議當局就大陸國家安全條例進行立法,這是港人捍衛個人自由最大規模的抗爭。

 遊行過後,北京積極干預香港政務。除暗中策畫董建華腳痛下台,由曾蔭權補上,在2010年更直接介入香港的民主進程立法,結果令香港的反對派四分五裂,終導致激進黨派如人民力量及社會民主連線的成立。

 過去15年,香港人政治意識高漲,選舉遊行的參加人數不斷增加。這都是建基於北京對香港事務介入日深的後果。北京當局一方面要借助香港國際地位,為大陸國力推上另一台階,因而不斷對港派發經濟利多,以求維持香港經濟發展,表面上這個政策是成功的。

 但另一方面,北京則恐懼港人爭取民主的心會動搖中共政權,香港政治可謂牛步發展,要待2017年才能直選特首。

 回歸15年,在兩地融合上,北京或許未體現港人愛中國之情,往往對國內發生不合世界價值觀的事情「說三道四」,但其實這正是香港這一制的獨特之處。北京一直依賴香港為大陸經濟走出去,但也應有量度去接受香港人以普世價值觀,去看中國的一些議題,這樣中國才能進步和強大。

(作者為《旺報》香港特約記者)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