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韓國光州事件鮮血澆灌民主的花朵

光州事件的鮮血,成為澆灌韓國民主花朵的肥料,加速民主進程,建設全民參與的公民社會。


如果沒有慘烈的光州事件,就沒有今天的民主韓國。這是研究韓國繁榮的經濟和民主活力的總結。一九八零年五月十八日,光州的學生與市民,為了抗議全斗煥的軍事政變以及長期以來的軍事獨裁,與軍隊對抗,慘遭無情鎮壓,血灑街頭,結果數以百計的民眾遇難,史稱光州事件。

但這些鮮血沒有白流。鮮血成為澆灌韓國民主花朵的肥料,加速了韓國的民主進程,讓威權式的獨裁政權軟化,也讓民主的選舉與生活方式,逐漸成為韓國社會的主旋律。

這樣悲壯的過程,都是韓國人民集體承受的重擔,但也刺激民間思考制度上的變革,如何推動民主勢力的上升,並探索改革的最佳路徑。就像電腦的運作一樣,若只有目標而沒有路徑,都是徒勞無功的。

而韓國社會的共識,就是認同制度化的建設,了解專制的、不受制衡的權力是無法持續的。而制衡的力量,除了政治廟堂的選舉之外,還需要建設一個全民參與的公民社會,從文化建設開始,凝聚人民的參與能量,改變國家的體質。

韓國在光州事件中記取了歷史的教訓,既爭取政治制度的改變,也落實公民社會的組織力量,讓老百姓動員起來,發揮光州事件中民間自發互助的精神,對蠻橫的公權力說不,也對不受民意約束的槍桿子說不。

這是韓國在經濟奇蹟背後的政治奇蹟。光州事件的鮮血並沒有白流,漢城高層的鮮血四濺也沒有白流。朴正熙被情報首長刺殺、全斗煥的無情鎮壓、盧武鉉的跳崖自殺、青瓦台血腥驚變,並沒有阻擋韓國的政治改革,反而激發全民的危機意識,煥發強大的時代緊迫感,要加快推動制度的變革,避免悲劇的重演。

朴正熙推動「漢江奇蹟」的經濟改革時強調:「先做後想。」只要方向正確,就立刻上馬去幹,切勿猶豫不決,避免蹉跎歲月。他在六七十年代所建造的基礎建設與教育普及,推動「新村運動」,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為韓國的現代化,作出了重要的鋪墊,也難怪近年韓國民調發現,朴正熙作為一個獨裁的領袖,卻被近半數人民選為戰後最好的韓國總統。

但韓國人民也記取所有獨裁專制政治的禍害,前仆後繼爭取民主改革,不允許執政當局以「國家安全」的名義鎮壓民主化浪潮,也不允許朴正熙、全斗煥、盧泰愚等威權模式以「經濟發展」的名義欺瞞百姓,而是透過自下而上的動力,「民逼官反」,終於迫使全斗煥的繼任者盧泰愚開放總統直選,啟動民主化進程,而最終由於反對派金泳三上台,讓光州事件徹底平反。

中國人看光州事件,肯定會聯想到八九年的六四。這是對歷史與未來充滿期待的聯想,光州事件不但平反,還帶來全民的反思,加速民主化的進程。六四事件的未來,也肯定會迎來制度的變革。鮮血不會白流,澆灌在沸騰的神州大地上,終究會開出漫山遍野的民主花朵。

邱立本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