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中俄两国日益互相戒备

德媒认为,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冷战时代的共产主义对手,表面团结,实际上彼此戒备,更是一种竞争关系,两国都有战略设计师将对方视作长期的最大战略威胁。

《每日镜报》6月6日写道,"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上的相互理解,可以从去年观察到,中国学者给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颁发了中国版诺贝尔和平奖,奖励他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卓越贡献。这个'孔子和平奖'是中国2010年秋季发明的,作为不同于诺贝尔和平奖的选择,……然而普京对这个新奖似乎不太信服,只派了'两名'北京语言大学的俄罗斯金发女大学生去领奖。'

该报认为,"这两个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相互支持,正如在叙利亚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这两个常任理事国两次否决安理会的叙利亚决议。而中国在叙利亚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利益,所以遵循俄罗斯的表决行为。……"

该报指出,"这两个冷战时代的共产主义对手之间,并非一切都团结一致。俄罗斯担心经济上强盛的中国在其东亚边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加,现在说俄语的人就向靠近中国的边境地区移民,以阻止那里的人口外流。在普京领导下,俄罗斯眼睛盯着东方几乎看得脖子发硬,所以他最近设立了一个新的部:远东发展部。"

将对方视作长期的战略威胁

《维也纳日报》6月5日评论写道:"对中俄两国而言,远比叙利亚更为重要的是探测亚洲地区的地缘战略可能性,因为两国虽然近年来一再显示其良好关系,而且这一次的方案也是扩大战略伙伴关系,然而,双方在幕后却日益狐疑地彼此打量。尤其是俄罗斯感到自己在这个关系中是失败者,中国人直线上升的经济增长不仅增添了自我意识,而且明显减少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依赖性。过去解放军对武器装备的巨大需求是俄罗斯军备工业的重要因素,那么最近其出口惨痛地下跌。现在甚至不敢向中国供应武器,因为害怕中国人会干脆加以仿造,从而在世界市场上与俄罗斯竞争。

"中国在能源领域也将其供货商多样化,石油大都来自沙特阿拉伯,其次是安哥拉和伊朗,在天然气方面也类似。在被俄罗斯视为政治上的后院的中亚国家,中国找到了新伙伴,而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天然气交易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评论认为,"这种关系更被俄罗斯评论家描写为竞争关系而非伙伴关系,要真正地改善这种关系大概不会这样快。因为,即便最近产生了别的印象,而俄罗斯和中国基本上在反对美国时才有共同的观点。否则,实用主义和冷静的成本效益分析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常常比这还差,比如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Sipri)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断定,'无论在北京还是莫斯科,都有战略设计师将对方视作长期的最大战略威胁。'"

编译:林泉

责编:达扬


德国之声中文网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