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

台灣是人民幣境外市場下一站

任康鈺

 大陸的經濟發展是一個持續融入世界經濟的過程,全球化在給我們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確實給了我們很多機遇。然而,相比較於經濟的其他方面,大陸的貨幣,融入世界的步伐似乎相對慢一些。不過,近年來,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各項政策相繼出台,開始加速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香港已是排頭兵

 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可能也大體要遵循這樣的規律:首先是該貨幣的逐步完全自由兌換,然後是該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廣泛使用。當然,兩者可以有一定的重疊。

 近年來,人民幣改革的路徑基本如此。一方面,在人民幣匯率的確定及波動幅度上,越來越由市場力量發揮主導作用,如2005年以來的若干次匯率改革;另一方面,在跨境使用人民幣、建立人民幣境外市場等領域,從試點到推廣,不斷擴大範圍和加深市場的深度。例如,2009年7月起,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點工作;2011年,又進一步開展了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的結算試點工作。

 在人民幣不斷向外「拓展」的進程中,香港發揮了非常突出的作用。2010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修訂人民幣結算方面的規定,香港允許人民幣基本可兌換;同時,大陸發債主體包括中央政府和境內企業等到香港發行債券的範圍和規模不斷擴大,「點心債券」成為流行辭彙;兩地繼續支持和推進大陸企業赴香港上市;香港聯合交易所可能允許人民幣計價的股票發行等等。

 同時,香港的人民幣存款不斷增大,預計幾年內就可達到2兆元。這都加強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使香港成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實驗田和排頭兵。

 那麼,台灣是否可以成為繼香港之後、人民幣的下一個境外市場呢?金融的發展往往發端於貿易、投資等基本經濟活動。今年1-5月為例,大陸與台灣和香港的貿易額分別為614.8和1184.5億美元,前者僅是後者的一半多一點;同期,大陸實際使用的台資金額為13.1億美元,而港資金額為270.6億美元,前者不到後者的5%。僅從資料來看,對在台灣建立「人民幣境外市場」似乎並沒有那麼迫切的需求。但是仍可以看到在台灣建立人民幣境外市場的前瞻性。

 浮動匯率有差別

 首先,同香港一樣,台灣在地緣、文化和語言上與大陸有共同的淵源。兩岸在已有經濟交往和進一步經濟合作都具有潛力。2010年中,《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的通過提供制度保障。台灣建立人民幣境外市場,必定會進一步為大中華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金融環境。

 其次,與投資相比,大陸與台灣之間的貿易活動規模大,並具有持續的發展潛力。因此,貨幣合作可以從貿易清算協定開始,在貿易活動上利用貨幣國際化的優勢,並不斷向其他領域擴展。

 第三,與香港實行聯繫貨幣制度不同的是,台灣採用的是浮動匯率制度。從交易雙方管理外匯風險的需要出發,更深化的市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能夠在台灣建立人民幣境外市場,並通過這一市場的深化發展形成管理風險的金融工具和利用資金資源的平台,無疑會促進兩地經濟的發展。而且,台灣本身也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更廣深的金融業發展本身也與其經濟發展相輔相成。

 但是,人民幣的國際化本身是大陸金融改革的一個構成部分,還需要與其他改革如匯率和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大陸的銀行業和其他重要金融機構的產權改革以及健全的監管體系等協調配合。借鑒香港在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經驗,從制度、政策等各方面不斷準備和建設,穩步推進在台灣的境外人民幣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金融系副主任)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