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

邱詠婷:凝視馬祖的各種可能性

猶記筆者在馬祖,四年的青春歲月在閩東建築石頭屋間的田調與社區參與如馬祖遶境特殊的福州話等,卻也深刻的感受西莒的遙遠,長期的城鄉差距,與在地人口的流失,飛機因東北季風的延誤無助只有曾在南竿機場等待過的旅人與鄉親才有的椎心無奈。

如果都市是我們對現代的想像,那鄉村的鄉愁真的隨博弈公投一去不復返了。五五波代表的是分裂,但這只是公投,政府的配套,層級組織架構與經費,全然的未到位,也未曾思考,簡言之,公投只是想像,最多就是喊話,希望被看見的吶喊。這是個集體想像和確定的分裂。縣長需要做的,不是選邊,是在公投意見的出現看見更多的可能性並提出縣府多年累積的藍圖,所以當開發公司用另個大型觀光的方案提出的想像背後,不管商業動機如何,馬祖的未來絕不是二元對立,開發或環保。

我所經歷的一鄉一新房,社區參與,和海鷗生態觀光,不應是片段的願景,縣政府應該先行提出在過去的基礎上累積出的規劃藍圖與思考提供給中央創造合作工作機制。馬祖的特殊社區狀態,與台灣土城的關係與中國大陸的類小三通不通後,與未來所面臨的交通邊緣化與不確定因長期的倚賴當然可能造成恐慌。但如果將環境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和結果當作定論,觀光或非觀光,甚至一切的想像都在回饋金和開發公司的非正式六百億支票允諾中,議題呈現的只是更混沌狀態。

觀光須與現狀連結

無論是期待政府興建完成更多的水電油公共設施,或是將居民對離島的想像,或是抓住對觀光客的想像,一切仍是對馬祖島嶼的環境想像,但其實需要與戰地歷史對話,與現狀連結:她如何在交通邊緣化後,自創成桃花園或台北大陸的祕境通道,或者觀光的高級化,部分的空間割讓給開發集團創造活路。畢竟大型觀光開發的形態已是多樣包容,但絕不該是吸金手法。

部分成為永續生態保護區其實需要更細緻討論與實質規劃的推動、想像和評估。社區參與、一鄉一新房也是空間規劃者浪漫想像,但所留下的是基礎而不只是幾間古厝的修復或報告書。因為空間不是意識形態的爭辯,是實質環境的細緻協商包括居民的想像,中央政府的,縣政府的甚至大陸觀光客的,這幾個必須聚焦,這不只是閩東文化認同,還要有完整的經濟價值產業分析規劃,如此馬祖才得以找到活路。

作者為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與經營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灣 蘋果日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