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星期五

毛澤東模式保釣的弔詭


釣島重返中國人懷抱不再是夢,但夢境實現前,須提防動亂局面,驚破中國崛起的美夢。

中日終須一戰?釣島的紛爭,引爆中日外交危機不斷升高,不知伊於胡底?

從歷史角度來看,今天北京領導層的釣島政策,正從當年鄧小平模式退卻,開始揮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八字真言,轉而試用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模式,去探索解決釣島紛爭的新路向。

毛澤東的人民戰爭,並不見得要立刻槍林彈雨,而是展示一種決心與態度,在無所作為與全面戰爭之間,是否中國還有不少操作空間?一些低強度、高頻率的戰術行為,是否可以成為中國保釣的最佳戰略?

從中國漁民的千帆並舉,到全國百餘城市的示威,以及對日本企業的強大壓力,都有某種震懾的力量,可以讓日本當局了解中國人保釣的決心,但如何做到鬥而不破,避免群眾運動的利劍砍向自己,則在考驗中南海的智慧。

因為毛澤東人民戰爭成功的先決條件,需要強大的共識,有一種自下而上、萬眾一心的力量,就好像當年支援解放軍的農民「獨輪車」,提供後勤補給,前仆後繼,車輪滾滾,漫山遍野,為解放戰爭作出巨大的貢獻。

但今天中國的農民工,卻是被壓在社會的底層。恰恰是在這次全國的反日示威中,暴露了中國社會的內部矛盾和民怨之重。不少人藉著群眾運動打砸搶,借題發揮,有意識或是潛意識地發洩種種的不滿。

不少老百姓近年感受巨大的貧富不均,經濟利益分配不公,社會正義欠缺的重擔。經濟騰飛所帶來的巨大利潤,並沒有帶來他們生活太多的改善,尤其農民工在社保、基礎教育、住房等問題上長期受歧視,成為二等公民。他們在突然而至的城市躁動中,找到了一個宣洩的口子。有些人打砸路過的車子、搗毀豪華的百貨公司、燒掉日系的工廠——一切都以反日愛國的名義,其實骨子裏暗藏階級仇恨,滿腔反社會情緒,再加上有些別有用心者的挑動,更是後果難料。

在深圳,更出現了攻打市委大樓的場面。這是文革以來第一次挑戰政權的群眾運動,讓當局膽戰心驚。毛澤東和平年代的人民戰爭就等於文革,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刺向敵人,也可以刺向自己。

這次當局所發動的群眾運動出現失控,雖然還沒至不可收拾,但已對執政黨亮起了紅燈。

反而是海上的船海戰術,從千船到萬船,完全槍口對外,成為一種宣示主權的新模式。浙江、福建等地漁民可以編隊至釣島水域,成為一種常態。因為海上的人民戰爭,難以「畢其功於一役」,而是要不斷地進行,以實際的行動,展示中國的主權,也讓日本不敢再壟斷這水域的控制權,讓釣島之爭,回復到七十年代的局面,讓兩岸的漁民可以自由捕魚,讓中國人記者可以登島,讓近二三十年來被日本實際控制的釣島,不再是陷於「淪陷」的狀態。

這也是這次毛澤東模式保釣的突破。那些在街頭高舉毛澤東肖像的群眾,對這一位爭議極多的領袖,也許抱有樸素的信心和民族主義情懷,讓釣島重返中國人的懷抱不再是夢,但夢境實現之前,不要被社會動亂的局面,驚破中國崛起的美夢。

邱立本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