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報》
2月29日的《明報》報道,法國人因香港經濟好、機會多而湧來尋商機、謀發展,其總人數在14年間增加逾倍。法國駐港總領事館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1年底,在該領事館登記的人士共約1.04萬人,而若果加上那些沒到該領事館登記的人士,估計總數約達1.5萬人左右。值得指出的是,這些人士絕對不像內地人士湧到西方社會尋找機會的那樣大多從事低下層工作,而是佔據專業、管理或高技術階層。
進入21世紀,亞洲——尤其中國及印度——出現經濟持續增長的勢頭,就業空間與環境提升,但歐洲及美洲的經濟則相對呆滯,「歐債危機」及「金融海嘯」的交互影響,更加速了產業的萎縮,失業問題不斷惡化。正因世界經濟格局的逆轉,而全球化年代無論資訊、資本、能源及人力資源等的高度流動性,令愈來愈多歐美國家的人力資源流向亞洲,尋找機會,另闢生天,自不待言。
較正面看 香港人才薈萃精英雲集
作為高度國際化的城市,加上曾是英國殖民地的歷史及文化背景,香港顯然成為歐美外流人力資源其中一個理想落腳熱點,像法國人在14年間湧港人數倍升的情,相信亦適用於英美德瑞等國,而備受國債問題困擾的「歐豬」(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各國,可能更甚。若以法國人14年間湧港人數翻了一番粗略推斷,回歸以來,歐美國家人力資源來港謀生的人數,若沒達一倍之巨,亦應該相去不遠。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自回歸之後,內地專業、管理或高技術人士來港工作者亦有增無減,其中更有不少是內地居民在港攻讀學士或更高學位後留港發展的,而日本、台灣、印度,以至東南亞等地的專業及精英階層,來港尋求發展、施展抱負的人士,相信亦同樣有增無減、為數不少。更不用說那些九七年前移民海外,之後發現香港始終較多機會而「回流」的人士。
產生的陣痛 社會階層往下流動
從較正面的角度看,香港人才薈萃、精英雲集,當然可以帶來巨大經濟、社會及文化等直接或間接的巨大效益,有助提升香港在全球化時代的綜合競爭能力,但產生的陣痛——尤其是促使社會階層往下流動的壓力及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為何精英雲集會拉扯到社會階層往下流動的問題呢?剛公布的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數據,或者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資料。
附表是2001、2006及2011年按職業劃分的工作人口數據。簡單而言,經理及行政人員的比率,由2001年的佔整體工作人口10.7%微升至2006年的10.8%,然後是2011年的下滑至10.1%。專業人員佔工作人口的比率一直緩慢上升,比率由2001年的5.5%上升至2006年的6.1%及2011年的6.5%,而輔助專業人員的上升幅度最為明顯,2001、2006及2011年的比率分別為15.3%、16.1%及19.6%。一般而言,擔任以上工作崗位的人士,可被看作新中產階級,這與馬克思理論中的傳統中產階級——即小商人、小工業家及小農主,明顯不同,社會學家因而稱之為新中產階級,以作區別。
由於現代社會職業分工日趨精細,在新中產階級之外,其實還有不同工種,文員、服務工作及商店銷售員則被分類為邊緣中產階級。附表顯示,文員佔整體工作人口的比率由2001年的16.3%轉變為2006年的16.9%及2011年的15.6%,而服務工作及商店銷售人員的比率在2001、2006及2011年間的比率,則分別為15.0%、16.4%及16.2%。
在邊緣中產階級之下,粗略地歸類為工人階級。這個階級基本上由兩個組別的從業員組成:其一是工藝、機台及機械操作與裝配人員,其比率在2001、2006及2011年的數據分別17.2%、14.7%及12.4%;其二是非技術工作、漁農業及不能分類者組成,其比率在2001、2006及2011年的調查分別是19.8%、19.1%及19.6%(見表)。
由於本文只想集中談談中產問題,讓我們回到新中產階級10年來社會流動的問題上。一個十分清晰的圖像是:經理及行政人員所佔工作人口的比率,自2001年以來幾乎停止不前;專業人員明顯有所增長,但比率似跟不上整體人口教育水平的增長,而屬於新中產階級底部的輔助專業人員,10年間的升幅則相當明顯。
新中產階級上層 十分擁擠
若果我們結合本文提及的歐美各國專業、管理及高技術的人數,10多年來湧港謀生急升,加上內地、台灣、日本及東南亞等地亦有不少精英視港為大展拳腳的舞台,甚至有部分原本移民海外港人的「回流」,而人口普查數據中經理及行政人員與專業人員比率在10年間變化不大的情,則可十分具體地說明,新中產階級的上層,已出現十分擁擠(擠塞)的現象,其擠壓的結果,則是新中產階級下層的比率大幅上升。更為關鍵的問題是,部分本來可以晉升到新中產階級上層的淪為了下層,那麼本來可以在新中產階級下層的人士,必然被推往邊緣中產階級,餘此類推。這或者正是我們常說的「下流社會」問題。香港的中產人士近年來怨氣日增,或者根源於此。
被推往邊緣中產階級
在談到香港的社會流動問題時,香港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呂大樂教授曾經很精闢地說過,香港的中產階級面對的困局是「前進無路,後有追兵」,這無疑刺中要害,亦道出不少中產人士的心聲。由於香港屬於開放型國際城市,廣納四方才(財)一直被視作支持本身發展的重要基石,我們一如既往堅持此原則是毫無疑問的、不應動搖的,而香港人不怕競爭、歡迎競爭,以至做事積極、強調效率、肯拼敢搏亦是人盡皆知的。
筆者認為,現時新中產階級擁擠問題的癥結,在於經濟結構欠缺多元,而大財團壟斷市場,則令中小企生存空間收窄,因而削弱了企業創造更多經理及行政人員職位的能力。簡單而言,若果特區政府早年提及的六大產業——尤其教育、醫療、環保及創意產業——能真正落實(當然這些產業須避免大財團壟斷局面),不但可強化香港經濟結構的多元化,亦肯定可以提供更多新中產階級的工作崗位。
一句話:只有將餅做大,讓社會上階有更多空間與機會,其他各個階層自然會一層接一層往上升,「社會下流」的怨氣自然會消失於無形。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及政治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三月
(1978)
-
▼
3月 09
(72)
- 服精神藥物? 台灣法務部:扁同意 家屬知情
- 網民對兩會的疑惑
- 民主升級 邁向政治大國之路
- 獨立監督才能收反貪打腐之效
- 「不急著下判定」?「最好等老闆下台後再開會」?
- 終院提請釋法 體現「一國兩制」
- 廣東省長朱小丹看烏坎:改變「亂舉」情況
- 蕭海燕﹕奪權者之戰還會殘殺多少無辜?
- 選情雖云出乎意料 進程陣痛仍有得覑
- 陳文茜:當中國也陷入經濟漩渦
- 重慶官員不同回應
- 內幕傳聞不絕 王立軍案疑點重重
- 既問心無愧,何妨休假避嫌?
- 貪財•好色•可能涉黑
- 靈境胡同:王光亞明年退休?
- 自由派與新左派
- 惠東鎮壓示威 封村拘百人
- 香港特首選戰亂局降溫不易
- 「小圈子」選舉 程序增加 麻煩多多
- 痛心認用人失察 薄熙來以退為進
- 書記和校長劇烈內鬥,鬥得復旦人事大地震
- 海淀警察:民众见人大代表是非法行为
- 叙利亚反对派拒绝安南对话建议
- 以色列总理重申军事打击伊朗决心
- “中国人权状况恶化至十年最糟”
- 被警方带走的人大代表仍“被失踪”
- 王立軍為何要去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 李迅雷: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被低估了多少?
- 杜邦商业间谍案追根溯源到中国
- 三一零呼吁: 請華人發出正義的呼聲
- 林彪抨擊美國實際是“醜國”,專幹壞事不幹好事
- 中国“裸官”简史揭秘:官员的出逃路径
- 陶郁:中国对外援助碰撞国际规范
- 張春橋聽到林彪死訊:今天我花錢請大家乾一杯!
- 孙立平、秦晖:过渡性制度不能固化
- 薄熙來相信胡錦濤最終會去重慶視察
- 呼吁全国人大检讨和纠正现行民族政策
- 2012年3月8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3月8日)
- 2012年3月8日《歷史日報》
- 薄熙來入常?須「摸底投票」
- 被警方帶走的人大代表仍「被失蹤」
- 北韓美國突然「調情約會」是要甩掉中國?
- 薄熙来首次对王立军事件公开表态
- 挺薄熙來 周永康肯定五個重慶建設
- 對中國民主選舉有幾大迷思
- 薄熙來:從未料到王立軍出走
- 德国专家谈中国经济走向
- 西藏起义53周年 德国十余城市集会纪念
- 人大:危害国家安全可秘密拘捕
- 青海军警向藏人开枪 一死二伤
- 美国会报告:中国打台湾前先打美国
- 薄熙来重庆代表团露面首度谈王立军
- 藏族女作家唯色呼吁藏人停止自焚
- 看中国刑诉法修正案与秘密拘捕问题
-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国际排名仅列全球第132位
- 美国会报告:中国网络间谍对美国军方构成威胁
-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 银行下岗职工总行请愿被阻 维权者试图向代表谏言被扣押
- 台数千猪农立法院外集结 抗议马政府开放政策
- 上海两会访民遣返后拘留 访民透露敏感年截防措施
- 中國不保八走出正確一步
- 新疆發生規模6.0地震
- 粵省長:香港個媒挑撥兩地關係
- 薄熙來:有人給我潑髒水
- 小心外交陣線外弛內張問題
- 人大重慶開放日 上百記者被阻入內採訪
- 烏坎經驗的創新意義
- 下屆人代選舉 首次城鄉同比例
- 胡德平﹕潛規則成改革阻力
- 鄭宏泰﹕中產階級好痛
- 拒答丁子霖是否愛國 梁避談六四 政綱百多字談政制 稱留討論空間
-
▼
3月 09
(72)
-
▼
三月
(1978)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明鏡記者柯宇倩/“華視報紙王,給你現賺45,大家早。”週一至週五的早晨打開電視,你都能聽到一個親切又專業的男性嗓音,用國、台語為觀眾導讀各大報的重點新聞;他是主播楊舜欽,31歲就坐上採訪中心副主任的位置,雖然年輕,但他可能比年長的記者都要資深,而耀眼的成就背後,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努...
-
在網路上流傳的車震死者照片中,可見兩人下半身赤裸。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驚傳解放軍高官與小學女老師在車震過程中,疑似因一氧化碳中毒,兩人呈現性交姿勢「裸死」車內。據悉,兩名死者皆各有婚姻關係。此訊息第一時間就遭當局嚴格封鎖,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更限制兩名死者...
-
VOA记者: 张蓉湘、张松林 图片来源: 来自视频截图 国务院发言人纽兰 美国国务院星期一宣布,第四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下个月初将在北京举行。另外,国务院还说,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在哈佛大学的情况良好,而国务院不评论学生签证个案。 *下轮美中战略与经济...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現代荊軻:回憶我的父親周宇馳(3) 向紅 《新史記》編者按:本文係作者提交給北京“九一三”40週年文史研討會的書面發言。 作者向紅是周宇馳的女兒。據“維基百科”等資料:周宇馳(1935年-1971年9月13日),河北樂亭縣人,曾任解放軍空軍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是“...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预告:明镜即将发表关于薄熙来周永康事件独家报导
-
萬眾矚目的薄熙來案昨日一審判決,貪污、受賄、濫權三罪並罰,重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上台不久的中共第五代通過重判桀驁不馴的薄熙來殺一儆百,警告那些心有異志的政治勢力及野心家,並不令人意外,然而當局將之塑造為反腐打老虎的典型,卻缺少說服力。 中國歷史上的宮廷鬥爭一直是血雨腥風...
-
馬英九對立法院長王金平展開整肅式的鬥爭,在台灣的媒體上,有兩種稱呼﹕ 一種稱之為「鍘王記」,親國民的報紙都用這個名詞。「鍘」這個字主要是出自包公傳奇,意思是說他公正廉明,雖然王公貴族同樣一律法辦「鍘殺」之。親國民黨的報紙用「鍘王」這個字,已不言自明的認為馬鬥王是正確的。 但台灣最...
-
越南國家油氣集團指責中國漁船,在越中兩國有爭議的南海水域破壞該公司一艘勘探船。 越南新聞報道稱,上星期五,當地質勘探船「平明二號」在越方所稱的越南領海勘探時,與數艘中國漁船發生碰撞。 越南油氣集團官員範越勇表示,中國漁船從後面「撞向「平明二號」,並將該船的勘探電纜扯斷。」 越南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