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10大瓶頸 跨國企業不國際

 ▲《東亞季刊》的一篇文章明指,大陸跨國公司缺乏國際化,離成為合格的一支國際化隊伍尚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圖為克羅埃西亞首家聯想電腦專賣店。(新華社)
▲《東亞季刊》的一篇文章明指,大陸跨國公司缺乏國際化,離成為合格的一支國際化隊伍尚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圖為克羅埃西亞首家聯想電腦專賣店。(新華社)


記者林永富/綜合報導

大陸企業跨出國際已有多年,但布魯金斯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外交政策非常駐高級研究員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發表在《東亞季刊》的一篇文章明指,目前而言,大陸的跨國公司缺乏國際化,離成為合格的一支國際化隊伍尚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文章中說,我們都知道青島啤酒、中國航空、中國銀行和聯想電腦或中國移動。但是,以上品牌沒有一個進入《商業周刊》和Interbrand的2011年年度全球百大品牌之列。而大陸最著名跨國公司離可口可樂、通用電氣、英特爾、麥當勞、谷歌、索尼等類似的全球品牌巨人,尚有遙不可及的距離。

 難擺脫本國商業模式

 在2001年的財富500強中,只有12家大陸企業在列。僅10年之後,2011年躥升至61家。這61家企業在2010年總年收入折合2.89兆美元,總利潤估計達1761億美元。57家大陸上榜的企業中,有49家為國有企業。

 《財富》500強中的大陸企業占有及排名顯示了大陸企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但得懷疑它們是否是一個真正的跨國公司。以境外資產及銷售來衡量這些企業時,這些企業仍主要在大陸境內經營。儘管近些年大陸政府的「走出去」政策引導和金融刺激,但那些大陸公司仍然在這方面缺乏成績。

 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這些大陸「跨國公司」到底碰到什麼困難?以下因素是作者提出的原因:

 第一,大陸企業很少真正能夠全球化營運。第二,這些跨國公司的致命處在於人力資源,尤其是管理者能力。熟練使用多種語言及多元文化融合的管理人極其稀缺,所有的評估報告都把此項列為重要缺陷。

 第三,大陸企業及其領導層無力擺脫本國企業文化及商業運作模式。此外,大陸企業高度的政治化,絕大多數的著名國有企業的CEO都是由中國共產黨組織部任命。

 缺戰略 9成併購失敗

 第四,大陸企業的全球品牌影響力非常弱。第五,大陸企業喜歡通過兼併和收購來實現走向世界的目標,但到目前為止,90%都是失敗的。第六,絕大部分企業沒有制定全球化的商業計畫及戰略。

 第七,大陸企業雖有明晰的業績指標、激勵計畫以及提供職業保障,其他管理領域能力很低。第八,適應國外的法律、監管、稅務及政治環境的能力尚有缺陷。第九,經常忽視潛在夥伴及對手的長處和弱點。第十,在尋找國外合作夥伴時,很多卡在互惠問題上。

 沈大偉指出,大陸企業肯定會逐漸學習並適應,但目前大陸的跨國公司在全球商業環境中,仍然在蹣跚學步。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