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美國棄台論:TPP比軍售重要

華府三不五時傳出「棄台論」,這雖係非主流的觀點,但至少顯示這種論調陰魂不散,不能全然聽若罔聞。

棄台論的觀念主軸認為:台灣是美中關係的障礙,美國若能降低對台灣的承諾,可以增加美國在美中關係上的自由與空間。這類論述以多種形式呈現:等而下之的是有人主張,以美國放棄台灣,交換中國取消美國的一點一四兆美元債務;形而上者則主張,台灣「芬蘭化」,美國不再支持台灣挑戰中國大陸。

棄台論有一盲點,就是欲將台美關係作「零與一百」的二分法;好像台美關係,不是「全保」就是「全棄」,不是「全棄」就是「全保」。但是,台美關係過去不曾如此,現在不是如此,未來也不會如此。

即使在台美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生效期間(1954-1980),美國的「保台」也是有條件的;只在防禦及牽制,不容台灣「反攻大陸」;再如,陳水扁政府操弄台獨,在兩岸之間開釁,布希政府直指這是台獨分子「推車撞壁」(hitting into a wall),不但不能增添台灣的民主內涵,反而違反了台灣的整體利益。由此可知,美國不會無條件地「保台」;但是,若謂美國會一刀兩斷地「棄台」,亦為不可想像。

隨著世界情勢與兩岸氛圍的丕變,台美關係也逐漸推移變化。變化的主軸是:由50年代美國將台灣視為第一島鏈的不沉的航空母艦,與台灣結為軍事同盟,對抗中國大陸的威脅;逐漸轉移至今日,支持台灣為自由民主的政經體制,協助台灣以和平民主的方法去處理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台美關係,在軍事意義上降低,但在共同維護民主價值的共識上則升高,這猶勝於軍事上的意義。

美國的兩岸政策主軸是「一個中國政策」。有兩條底線:一,不容中共以武力消滅台灣的自由民主政經體制,1996年台海危機可證;二,但也不容台獨挑釁兩岸關係,陳水扁被指為「麻煩製造者」即是例證。

因此,若將台美關係盯在軍事意義上,這是失焦。因為,台灣不可能以戰爭贏得台獨的實現;而台灣若不主張法理台獨,北京即無其他開戰動武的理由;且北京即使硬要以戰爭奪下台灣,其在中國歷史上及世界評價上將無以立足;而美國在「台灣不獨/大陸不武」的平衡中,亦無在兩岸尋釁的理由。因此,台美的軍事關係,包括軍售,主要只是用於政治上的表態及宣示,已非焦點。

再者,不論美國是否「重返亞洲」;中國既未「輸出革命」,又強調「和平發展」,並已完全融入世界經貿體系,美國真要對中國動武,恐亦師出無名;即使以最近南海及釣魚台的風潮而論,相關的主權爭議各說各話,美國難道真敢冒大不韙地以戰爭手段介入?事實上,就全球觀點而言,美國無端挑起與核子中國開戰的機率也幾乎是零。

在這樣的國際及兩岸情勢下,美國非但不會再將台灣視為與中國對抗的反共前哨,且更會全力促使台灣不再成為區域衝突的引信;而台灣方面,亦不必幻想能在美中兩大的敵對中,重新扮演美國尖兵的角色,更不必以為台灣能將美中拖入戰爭而從中獲利。

換句話說,台灣若在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既有空間中,努力以自由民主的政經成就,站穩腳跟,自主且有效地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雙贏的互動,美國即不可能「棄台」;相對而言,台灣若幻想美國仍將台灣視作反共前哨,或美國同情台獨,或美國「重返亞洲」需要台灣作為軍事槓桿,那恐怕就失之天真,未必能兌現美國「保台」的支票。

準此而言,瞻望美台關係的前景,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其實比軍售重要。軍售只是以不可能真正用於戰場的武器,作政治表態(若真用上,必是兩岸的相互毀滅);但台灣若能加入由美國主導的TPP,則可藉以融入國際社會,並獲得經濟上及政治上的平衡與安全。

對此,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薄瑞光說:美國願意支持台灣加入TPP;他還說,儘管馬總統已將加入TPP的時程由十年縮短為八年,但他認為還可以再快一點。



台灣 聯合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