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清水美和:中国人民的诤友
继吉本隆明之后,又一名反安保运动的宿将——《东京新闻》编辑委员、论说主干清水美和(Yoshikazu Shimizu,1953~2012)凋谢。前者是诗人、哲学家,是1960年代安保运动(所谓“全共斗”世代)的思想导师之一;后者是新闻记者、评论家,对舆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问题和去核化问题上,是当仁不让的舆论重镇。前者沉寂多年,乃至近年几为世人所遗忘,却得享天年(87岁);而后者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是“新闻记者的战死”(矢吹晋语),但过早的谢幕(58岁),令人扼腕。
清明节前后,跟几位日本学人记者朋友喝酒时,一位来自东京的朋友一上来就通报了清水先生的病况,说大约一周前,在学习会上,清水先生与另一位成员、前辈汉学家矢吹晋先生谈及重庆事件,为中国的前途深感忧虑,越说越激动,突然呼吸急促,当场晕倒。马上被送往医院抢救,现已脱险。我们虽然暂时松了口气,但内心仍很沉重,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可万万没想到,预感成谶竟如此之快:4月10日,清水美和先生病逝。享年58岁。
作为成长于70年代的知识分子,清水的思想“原点”始终是中国。以“全共斗”(全称为“全学共斗会议”)前辈为主体的、波澜壮阔的1960年代反安保运动,随着东大安田讲堂的陷落(1969年1月),结束了“牧歌式”的时期,走向低潮。与此同时,各主要大学及组织派别,开始了轮番整肃、分裂,有的发展为残酷血腥的内部清洗(如1972年2月的“浅间山庄事件”);且“革命”视野已从国内革命升级为世界革命,发生了联合赤军分子劫机赴朝鲜,以期建立革命据点的“‘淀号’劫机事件”——被看成“后期新左翼运动”之一环的1970年代反安保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连锁反应下拉开了序幕。
在如此“峥嵘岁月”,清水进入京都大学,其就读的经济学部,是日本顶尖的西马研究学术重镇。大学时代,担任70年代反安保运动中重要的学生组织之一、“全学学生自治会”委员长,其活跃程度自不待言。但在革命理论与运动之间,清水似乎更偏重前者。京大时代,常携彼时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资深中国问题专家矢吹晋编译的《毛泽东谈政治经济学》、《毛泽东谈社会主义建设》等著作,在校园附近的吉田山上“磨砺思想武器”。后矢吹自嘲说,这是清水对自己的“奚落”与“逼迫”:“曾几何时翻译毛泽东的人,现在干嘛”,“如今以何教我?”而照矢吹的说法,在左翼组织聚散离合、改组分裂令外部人士目不暇给的时期,清水从属的组织所打出的“ML”的“Logo”,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马克思、列宁”,而是“Mao-Lin”(毛、林)——70年代的左翼青年寄望于邻国的“文化大革命”、寻求自身精神支撑的焦虑可见一斑。唯其如此,“文革”的破产和林彪事件的真相在多大程度上改写了他们的中国观,甚至人生道路便可想而知。清水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京大继续钻研西马,而是进入《中日新闻》(含《东京新闻》)社,开始了新闻记者生涯。其选择以舆论为志业,从而更直接地观察中国,未尝不是大学时代深度涉足左翼社运后的失望与反思的结果。
80年代中期,在北京语言学院留学;继而作为特派员,常驻香港、北京支局,从而得以在新闻现场近距离观察中国,既为其转型与经济发展而兴奋,也深刻体察到这个国家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及不确定性,为其发展方向而忧虑。尤其是80年代末的事件,对他的震动不亚于70年代。其后,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做客座研究员。2001年,任《中日新闻》(含《东京新闻》)中国总局长。翌年,出任《东京新闻》编辑委员,长期主导该报对中国问题及中日关系的基调,是日本自由主义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之一,一路见证了两国关系从“蜜月”到“成熟”的全过程。
唯其自身早年的特殊经历,清水对中国的观察相当深度,却不乏热度,热度而不至于发烧,更不会丧失理性。尤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大报出身的中国问题专家,他观察中国并不囿于中国及中日关系的视角,更不受日本外交界、学界“中国帮”(China School)的基于现实利益的捆绑,其超越性、前瞻性,与其说有利于日本的“国益”,毋宁说是有利于中日两国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譬如,早在十年前,他就意识到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农民的反乱》,讲谈社,2002年7月版);八年前,便关注到中国的“富人支配”问题(《中国“新富人”支配》,讲谈社,2004年9月版);小泉内阁时期,鉴于首相小泉纯一郎屡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倒退,所谓“政冷经热”的局面使两国经贸蒙受损失的状况,清水主导的系列评论,以清晰的立场和理性、客观的分析阐明何谓真的国家利益;2007年8月,前首相安倍晋三巡回访问印尼、印度和马来西亚三国,配合其所谓“美丽国家”论的新保守主义政治思维,大打“价值观外交”牌,从意识形态上孤立中国的战略企图非常露骨。清水撰写的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仅有“共同价值观”是不够的,奉劝安倍“价值观外交应适可而止”。
2010年9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相撞,中方船长被日方扣留,事态迅速发酵,升级为两国间的外交事件,并把美国卷入。针对刚结束日美外长会谈、从纽约回国的外相前原诚司对媒体发表的所谓“尖阁 适用安保 ”的“美方立场”,清水美和在《克林顿发言的真相》 一文中,用具体材料和数据说明了美方从小布什政权到奥巴马政权,在“尖阁”问题上立场的后退,指出是“前原外相误判了事实”。笔者回应清水的文章,在《新京报》上撰写了《美国为日本“背书”了吗》 一文,进一步指出“对万一哪天中日双方船只擦枪走火的情况下,驻日美军会不会出动的问题,日本内心其实没底,主流舆论对此更不‘乐观’”的事实,从而呼吁两国媒体的理性、克制,为事件的外交解决提供条件……对中国来说,既超越日本的国家战略本位立场,又不廉价地迎合他国,不失为一种客观而富于建设性的外部视角,诚弥足珍贵。就笔者个人而言,清水主导的《东京新闻》关于中国问题的社论,是外媒中最到位、最“给力”者。得到噩耗的当天,我发了一条微博以表达缅怀之情——“再也读不到清水先生撰写的社论了”——实非场面话,而是内心的至憾。
日媒体、学界、外交界,从来不乏官方意识形态语境下的所谓“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而作为硬币的反面,无疑意味着与现实利权的“粘连”,其言其行的真价便大大打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水是中国人民的诤友。对中国,他既不带傲慢与偏见,也不会阿谀谄媚、曲笔逢迎,是其是,非其非,“他以鸟的眼睛俯瞰美中关系的大局,却以虫的眼睛来观察中国老百姓的苦难,并为之流泪。清水是不世出的优秀记者,无可替代”(矢吹晋语)。而一向被他视为恩师的矢吹晋,恰恰是因“与中国交往逾半世纪,却与中国利权无缘”,才赢了他的尊重。2005年于香港付梓的拙著《摒弃“中日友好”的乡愁——21世纪中日关系风云初记》(泰德时代出版公司,2005年8月版),便是受了清水先生一次讲演的启发。六年前,他来京出差时,曾应我之约出席当时在京城媒体圈颇有名头的《纵横周刊》评报饭局,与中国年轻同行们觥筹交错之间,坦诚交锋,切磋琢磨。作为日本媒体的顶尖学者,他在东京长期主持一个由媒体和学界同人组成的中国问题学习会“老虎会”。包括笔者在内的中国作家、记者,很多人都曾在访日之际,受邀与会,共同交流,受益匪浅。
清水常勉励青年记者的一个词是“独立”(Independent),这也是他自己生前不懈追求的价值之所在。3.11巨震后,面对空前的国难,尤其是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事故所引起的恐慌,在日本政治和媒体大都摇摆不定的情况下,作为《东京新闻》的“看板”——社论撰稿班子的核心(论说主干),清水镇定自若,举重若轻,力主全面弃核。在东京电力公司的“地盘”,清水主导的《东京新闻》公然“叫板”,是日本全国性大报中最决绝、最彻底的反核电舆论重镇。可是,就在逝世的九天前,在与矢吹晋最后的病房谈话中,他坦言“确实有压力”,但“有支持我的社内体制”,“我所担心的,毋宁说是中国的走向”。毋庸讳言,3.11巨震,事实上已成为世界核电产业的分水岭。作为最大市场的中国,对核电发展持何种方针,相当程度上左右,甚至决定了世界核电的存废。正是由于对“真实、公正、进步”(《东京新闻》社是)的独立性的坚守,清水荣获2007年度记者俱乐部奖(日本新闻记者的最高荣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勤奋著述,生前出版14种著作(含合著),论文、讲演无数。日本新闻界,特别是几家全国性和跨地区大报,历来有种“记而优则教”的传统。作为资深政治记者、评论员,清水已臻业界的“最高境界”,有崇高的专业荣誉和社会声望。可以想象,若天假以年的话,待记者生涯届满荣退后,几乎可以肯定,清水会出任某所名校新闻学院的教授,执鞭讲坛,从身份上实现从记者而学者的转身。
清水对中国的观察与思考贯穿了整个生命。其最后一篇文字是发表在《东京新闻》(3月27日)上的“亚洲观望“专栏,距辞世仅有二十天。在
这篇于温家宝总理3月14日两会新闻发布会之后撰写的、题为《文化大革命还会发生吗》的文章中,对重庆事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立场:
如果像重庆那样,出现把民众动员到唱追求绝对平等之梦的毛泽东时代革命歌曲的运动之中,并利用人们对贫富差距的愤怒而增加自身凝聚力的领导人的话,文革的重演便不是单纯的幻想。
矢吹晋把清水的一生用三个关键词加以概括:Journalist(新闻记者)、China Watcher(中国观察者)和Justice Advocate(正义倡导者)。出于保守主义者对人的有限性的警惕,“对最后一个关键词虽然多少有所不安,但在政治风疾雨骤的时代并未左顾右盼,而是旗帜鲜明地一路狂走——这,不正是清水美和生涯的写照吗”?
刘柠,《纵览中国》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七月
(1565)
-
▼
7月 16
(72)
- 大陸經濟增長將平穩下降到7-8%
- 希拉蕊意圖提升美國道德制高點
- 小心贏到了權力,卻輸掉了國家
- 10大瓶頸 跨國企業不國際
- 日本:解放軍強力影響中國外交
- 西藏維穩 葉萬勇復任四川常委
- 大陸 將端出「穩增長」大菜
- 歐盟開始正視危機的解除
- IMF下修2013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 美國棄台論:TPP比軍售重要
- 美國指控中國銀聯壟斷 世貿報告出爐
- 官員索賄 茅于軾:人民是老板
- 台灣綠營洗牌 「獨」派靠邊站
- 分析指金正恩工作重心轉向民生
- 江苏淮安拟任干部财产公示暂不对民众公开
- 海南三沙市政权组建正式启动
- 軟禁期間求見江胡習被拒 薄熙來心臟病發入院
- 廣州報紙突換總編剷版面 臨近十八大 惹整肅猜疑
- 派糖利民須適可而止 實踐變革仍未見端倪
- 誰官威大 濕身歐巴馬 比不上中共縣委書記
- 旺旺湖南廠大火 記者採訪遭毆
- 薄熙來心臟病發 送返北京 軟禁後消瘦 求見胡錦濤習近平碰釘
- 史亞平 李大維與外交困境
- 北韓權鬥 軍頭李英浩免職 疑金正恩謀軍中世代更替
- 報道習近平李克強知青時代 廣州《新快報》遭整肅
- 薄熙來結案前消息滿天飛 當局放風試水溫
- 派糖救不了誠信危機
- 中國通孔傑榮 了解、影響中美關係的人
- 十八大之後 妥善安排大內總管
- 北韓政局動盪 中國須有防範
- 《辛子陵上書政治局》在香港書市亮相
- 《计划生育法》是中国法学的耻辱
- 世贸组织认定中国银联垄断市场
- 美国为什么要关注中国人权?
- 王珉的出路左右黃興國的未來
- “溫家寶是常委中比較喜歡說人話的”
- 香港特首能否保护“两制”遭到质疑
- 习家财富知多少,负面报道阻接班?
- 广东新快报因转载敏感时政报道被整肃
- 明鏡獨家:薄熙來患病,支持薄反對薄者都有話說
- 新世紀中國新一輪土地革命矛頭指向何方?
- 张广昭:当代中国政法机制之变迁
- 從張光年的日記看中國文壇兩大板塊爭奪領導權
- 秦晖:中国民众应向政府要福利
- 给新浪公司投资者的一封公开信
- 中南海应该成为财产公示的窗口(上)
- 清水美和:中国人民的诤友
- 台湾庆祝驻港机构更名一周年 港府仍看北京脸色
- 解读万达收购美国影业巨头AMC背后的玄机
- 日本不满驻华大使丹羽传达“不正确”的立场
- 英媒:美国选民促采取强硬对华政策
- 各国运动员陆续抵达伦敦迎战奥运
- 中国民间环境监测恐遭禁止
- 中国继续关押一名德籍商人
- 30亞裔進軍國會,創下新紀錄
- 美駐滬總領館開新微博 痛批新浪
- 中共當局最忌憚的六類新聞
- 梁启智:可怕的中国模式
- 江澤民、曾慶紅為何要搞掉“楊家將”?
- 2012年7月15日《明鏡郵報》
- 2012年7月15日《歷史日報》
- 台湾解严25周年看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
- 温家宝:中国经济困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 香港本届立法会“四大懒虫”无所遁形
- 中国的文化自毁倾向
- 上海松江区,为了环境,为了健康!
- 李旺阳尸检报告仍未平息 港团体亲赴湖南游行中联办
- 各种政策在藏区加紧实行令局势更趋紧张
- 中國警告三峽庫區提防地質災害
- 紀碩鳴:駐港部隊要為保釣護航
- 美國司令訪菲律賓 加強國防合作
- 陸以正:美國包圍大陸的布局
-
▼
7月 16
(72)
-
▼
七月
(1565)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政府上周将9名难民遣返朝鲜的举动,本周五继续受到韩国媒体及联合国难民署的关注。 韩国《中央日报》和《朝鲜日报》2月24日报道说,这9名朝鲜难民是在上个周末遭中国政府遣返的。鉴于被遣返难民面临朝鲜当局严厉处罚甚至死刑...
-
者 纽约特约记者 倪安 纽约时报针对温家宝亲属掌控170亿人民币财富的调查报道发表后,温家宝本人和中共最高层面临巨大压力。外界认为,一贯高调提倡政治改革、反贪倡廉的温家宝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沉默,要么公开澄清,指正《纽约时报》报道错误。海外独家报道中国高层政治内幕最多的明镜新...
-
本報記者賴昭穎 馬英九總統的用人哲學以及與在野黨的互動在國內備受質疑,美國總統歐巴馬也面臨相同問題。 歐巴馬第二任期的新執政團隊人選,包括國務卿、國防部長、中情局長和財政部長等,清一色是白人男性,飽受美國輿論抨擊缺乏多元性;此外,歐巴馬長期被質疑決策圈自成一格,缺乏與外界互動。類...
-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申正嘉 明鏡新聞網編者按:9月1日,中國官方發布消息,栗戰書接替令計劃,升任中辦主任,令計劃則調任中央統戰部長,顯然是遭到了貶斥。這一消息,完全證實了早在兩個月前,《明鏡月刊》多次報道的令計劃的仕途出現嚴重問題,栗戰書即將升任中辦主任的報導...
-
《林彪日記》編著者李德、舒雲 《林彪日記》(明鏡出版社) 2011年9月13日,是震動中外的“九一三”事件40周年。 自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來,對事件的主角林彪和這個事件的爭論就沒有止息。 林彪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極特殊的歷史人物。生前被尊為中國第二號神,死後卻...
-
王立军向薄熙来汇报谷开来杀人,是在1月28日;逃跑进美国领事馆是2月6日。一共,就是这9天的事情! 9天发生了什么? 请注意,王立军绝不是什么调查谷开来,和向薄熙来“反映谷开来有重大作案嫌疑”, 而是他本人参与了杀人 : 他,11月12日,“与薄谷开来等人商议,王立军以尼尔•伍德...
-
(中央社台北28日電)西藏拉薩市昨天下午傳出2名喇嘛自焚,這2名喇嘛被警方帶走,目前生死不明;據傳自焚事件後當地爆發了更多抗議和拘捕事件。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27日下午3時左右,3名藏族青年僧侶在拉薩市中心的大昭寺前抗議當局,其中2人在抗議中自焚,警方和武警人員很快趕到將火撲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