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7月8日星期日
大陆民间军事研究群落崛起
“我们准备在2009年.推出10部抗战系列的专著”,光亭很高兴地描述他2009年的工作重心。光亭是“战史沙龙社区”的主要创办人和分坛版主,“知兵堂”的缔造者只要不是刚入道很少有人不知道“知兵堂”,用大名鼎鼎来形容它并不过分。
“知兵堂”不是“讲武堂”这样的军事院校,只是一个军事文化公司。光亭,一位资深军迷,也是一位民间军事历史研究者,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朝鲜战争,长篇战史《冰雪长津湖》的刊载,使光亭在圈内颇有名气。他的另一篇力作《金门战役》在台湾发表后,曾引起不小的轰动。
“知兵堂”定期推出军事杂志《突击》,出版过《闪击西欧》、《血色夜空》、《阿登反击战》等热销的二战军事类图书。光亭与马文俊执笔、近期出完的《大德意志师战史三部曲》,讲述二战德军最彪悍部队的成长故事,是光亭比较满意的产品。
光亭介绍.今年将推出《淞沪会战》、《长沙会战》等10部抗战史专著,并不仅仅满足于历史资料的运用,还有对亲历战役将领的采访,若亲历者已过世,将会从家属那里进一步挖掘史料。
近10年来.大陆军迷群体曰益壮大,其中的精英分子——民间军事研究群落逐渐崛起,光亭只是他们其中一员。像光亭那样全心投入这项事业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大多数从事形形色色的职业。他们各谋生计之余,整理资料、钻研装备、排兵布阵、点评今古兵家大事。沉醉之时,仿佛置身中外战场,有人潸然泪下有人激愤不已,有人豪情万丈。
民间军事研究群落的源起
中国自古从官方到民间,都有钻研军事的传统,古称兵学,著作称为兵书,可算是兵学大国。战国时有《孙子》、《吴子》、《六韬》;唐、宋、明、清有《武经总要》、《武经直解》、《武备志》等具有代表性的军事著作。从鸦片战争爆发至清朝覆亡,共计出版兵书千余部,而民国几十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军事类图书就有4800多部。
民国时由于西方学术方法的引入,军事研究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军事理论、军备军制、战略战术、军兵种、军战史的著作层出不穷。研究者的身份有官有民、亦官亦民、时官时民,如蒋百里的《国防论》,丁文江介绍北洋各师旅建制的《民国军事近纪》,文公直的《最近三十年军事史》,周纬的《中国兵器史稿》。虽然当时通讯并不快捷,多元化和时事性强是民国军事期刊书籍出版的特色,很多中外军情和战役分析介绍,能在事发后很快出版。
1949年后.两岸走上不同道路,民国时代民间军事研究传统在台湾延续下来,大陆则在“文革”时期中断。大陆改革开放后,又逐步复兴,军迷群体壮大,民间军事研究群落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如今海峡两岸拥有着世界上数量极为庞大的军事迷。
故事还得从军事老三刊说起。“我们能有今天.感谢老三本对于这个群体的孕育,它们功不可没。”军事杂志《闪电战》的创办人左立说。左立所说的老三本,即创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舰船知识》、《航空知识》、《兵器知识》”。大陆目前的资深军迷,鲜有人与这官办老三刊脱离渊源。几乎每一位民间军事研究者谈到“家世”,都要从老三刊讲起。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海湾战争热”、”高科技战争热”、“二次大战热”,这三把火曾激发了人们对军事的热情,官方曾有过一股军事出版热潮,连街头巷尾和火车上热销的小刊小报,在刊登凶杀色情故事之外,也大谈战略战术。
资讯日渐发达,常识积累增多,有些军迷从入门开始进到钻研层面,原有的官办军事期刊和图书已经很难满足他们越来越大的胃口。“群众基础”打好之后,有两件事情推波助澜,促使大量研究者出现。
一是上世纪90年代新闻出版行业大力市场化,尺度放宽,发行渠道日益畅通,开始出现民间运作的军事图书和期刊;另外就是互联网的兴起,民间研究者发表途径拓宽,很多人脱颖而出,又打造出更多新一代军迷,为新型军事期刊图书的发展开疆拓土。
席康,30岁,财务专业出身,在上海从事财会工作。对于他来说,他的历史定格在1939年至1945年。他的同事们也许想不到,身边有一位“军事专家”。这位被老三刊孕育出来的资深军迷,通过互联网点评中外军事.引起了一些媒体编辑的注意,他的名字开始常见于报端。席康本人较谦虚,自认很业余,但他的一些同好却认为他的业余研究颇有专业味道。
发表在《兵工科技》的《二战中轴心国使用的T-34坦克克》,与其他两位作者合著的《纳粹空中武库》一书,还有《德国Ju一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研制和改型》、《二战德军DFS—230型轻型突击滑翔机》等文章与著作,都是席康非常满意的作品。购买军事书籍和资料,制作军事模型,是很多资深军迷沉重的经济负担,席康也不例外,家中有上百个军事模型,他认为这是经济上的无底洞。
英语也是席康钻研军事的一大优势,便于阅览海外军事网站和期刊,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军事科技动向。席康现今的阅读更偏重于民间军事期刊与外文军事读物。他认为,民间军事读物物的出现,填补了原先大陆军迷很多知识空白,视野更宽广符合资深军迷的胃口。
目前大陆优秀的民间军事研究者具有两大特色。多数出身于1970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比之上一代有着更好的文化功底,有些还精通两三种外语,比更年轻的一代能静下心来钻研;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在资讯获取和经济收入方面有优势。
从《战场》到《战争史研究》
民间研究者难以避免“山寨味”,但也是藏龙卧虎。笔名为魔鬼教官的著名网友,是个很自负的资深军迷,“我第一次见识到业余研究者出的书,从那本书起,彻底被震住了,我再不敢自称是军事发烧友”。
他用如此夸张语气描述的是一本名为《虎》的军事图书,出版于2001年。该书作者陈朴和杨林是地道的民间军事研究者,运用二战前后同盟国与轴心国双方的大量历史文献,详尽介绍虎式坦克的研发、作战和编制情况,曾引发很多军事研究资深人士的赞赏。
这本书在大陆民间军事类读物发展历程中,是里程碑式的书籍。在圈内,陈朴与王辉(代表作《军火库》系列文集)以及《战争史研究》杂志的创办人阎京生,算是标志性的传奇人物。陈、王二人还被视为大陆改革开放后,民间军刊(也称军事文集)崛起的两位领军大将,他俩创办的《战场》一般被认为是民间军刊的鼻祖。据一些资深军迷说,自打陈朴与王辉出现在民间军刊界后,很少再买其他军事杂志看了。
《战场》有一个小小的前奏,吹响在1999年,名为《武器》,陈、王二人是背后的主要人物。从《武器》开始,对传统的军事出版市场,造成了小小的冲击,在很多军迷的眼前划过一道闪电。据说它的出现,导致开始衰落的传统军事出版市场为之一振。《武器》一闪即灭之后,陈朴从里边出来,精心打造了自己的著作《虎》。
之后,陈朴、王辉又联手打造了《战场》,一个专攻陆地军事,另一个专攻空中军事。因其精致专业的文章,对中外装备和军史的分析介绍,在军事文化市场注入一股兴奋剂,但可惜它的生命只有短短5期。《战场》之所以成为标志性刊物,是因为“战场”摆开后,引爆了民间军刊市场的战争,导致市场突然繁荣起来。紧接着,各种假冒伪劣的《战场》陆续面世。
那一年,《战场》与“非典”一起终结了,但它的文风和模式,被后起的各类民间军刊大加效仿,这正是称其为鼻祖的原因。因为种种原因,出版周期过长,经常是对军迷的一种煎熬;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护,生存困难。如今,这本鼻祖式刊物成为资深军迷竞相收藏的珍品,价格已从12元炒到几十元一本。
陈朴紧接着又打造了一本新的军事文集《巡航者》,汇集了民间最优秀的军事研究者的心血之作,第一期问世之后即风靡一时,引起追棒。该刊此后一直难产,吊着读者胃口。据说隔了几年,直到2008年才又出现新版的第一册。陈、王二人与《武器》、《战场》的经历,只是一个缩影,体现民间军事研究者与军刊生存发展之不易。
研究现当代中国军事相当敏感,越来越多的后起军刊,逐渐把目光主要投向外军与军事历史。在此后市场的激烈战斗中,《闪电战》与《突击》杀出一条血路,脱颖而出。操作模式有从游击队转为正规军的意味,出版周期较为固定,经营管理专业化。
《闪电战》可说是个奇迹,其创办人左立作为资深军迷,学广告出身,在该广告行业打拼10年。出于爱好,也出于市场嗅觉,左立先打造了一本《火力时代》,偏军事装备,因过于专业,曲高和寡,赔了不少钱。
随后左立决定剑走偏锋,发动《闪电战》,完全锁定二战德军的研究和介绍。由于德国在近现代军事史上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跟外国一样,中国也有一个庞大的德国军迷群体。最初左立也没有把握,但没想到居然由于独特的个性,《闪电战》站稳了脚跟。
通过《闪电战》,左立“俘虏”了不少优秀的民间军事研究者,组成专业化兵团。在左立的旗下,他们把爱好与职业合为一体,专心从事二战军事研究。这个团队先后推出《二战德军步兵武器全集》、《二战德国伞兵战史》等著作。
《闪电战》的主编丛丕,现年30岁,辽大历史系硕士毕业,打小也是个军迷。通过《闪电战》,被左立“俘虏”,招为大将,通过这个平台,推出自己的著作《二战德军山地兵战史》。
要论专业性和学术味道的浓厚,在《战场》消逝之后,也并非后继无人。左立坦承,他们出于市场生存的考量,论专业性,与《战争史研究》比起来,自叹不如。这位后起之秀,继承了《战场》的血统,被圈内人推崇为当下水平最高的民间军事杂志,以收藏这本杂志为荣。主编阎京生非常低调,据圈内人介绍,此杂志的写作、排版、编译基本上由其一人完成,属单兵作战的一个传奇。
余诚是另一个把爱好与职业结合起来的不多例子。他的军事帝国更为庞大,囊括一切。作为军迷,他瞧准这个市场,经营起阿尔法军事书屋。他的书屋不卖别的,只卖军事期刊和书籍,军迷在市面上难觅珍稀猎物之时,都会跑到这里来扫荡。他分析道,传统军事读物市场由于深度不够,视角不广民间军刊的兴起自然不可避免,“但这个不是生活必需品,市场还要培育”。这些军刊,几乎都生存不易.因为一般印量不大,成本降不下来。
一个执着的群体
伯玉也是战史沙龙创办人之一,经营公司之余,业余时间几乎完全投入中国军事历史研究。进入研究层面后.大量疑团难以解开,甚是郁闷,也深感文献的匮乏,对爱好极其执着的伯玉于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军事史料。
一次,伯玉与好友赴军科院想查询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档案,时逢该院正在进行资料清理,大量的文献书籍被扔到垃圾箱里。伯玉如获至宝,兴奋地一头扎进垃圾箱中寻宝。正在狂喜之时,一位将军很生气地把他们轰了出去,伯玉等人落荒而逃。
伯玉后来想到了一个获取史料的更好途径,开始对经历过抗战,还活着的老人进行口述历史的抢救工作。为了此项工程,伯玉购置采访器材,东西南北四处飞,如今自己已耗资几十万元。傅作义手下的抗日骁将孙英年在世之时,伯玉抢救了老人的记忆。“我这一生,最感荣幸之事,就是采访并结识了孙英年先生。”他感慨道。
目前,伯玉只是发表过一些抗战史的零星文章,他决定待将来时机成熟之时,再把多年积累结集出版。根据他的观点,写史的责任太重大,不好轻易下笔;抢救这些历史,也是出于一种民族责任感。不过,迄今为止,伯玉从事此项研究,并未给他带来任何巨大名声和经济收入,相反,开办网站还得投入资金。
现年30岁的明辉也是不轻易下笔、责任感很强的民间军事历史研究者。他的条件不如伯玉,但同样的执着。在《突击》杂志发表过蒙阴战斗的文章,平时常在军事论坛上贴一些史料与人探讨.有些是自己从日语翻译过来的。
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的打字员,明辉为了搜集日军的二战文献史料花费不菲,靠写点小说补贴一下。光是日军师团、联队到大队、乡土部队的日语原版史料,明辉手头上已积攒有三位数之多,都是托人从日本购买,业余时间还得学习日语。明辉说“目前中国的抗战史研究缺乏日方的史料对照,我的研究目的,就是真实地还原每一场战斗。”将来时机成熟,明辉也会推出他的著作。
1980年出生的胡博.学新闻专业,在规划部门工作.业余时向研究战史,专业、职业和爱好则完全不搭界。胡博虽然年龄不大,却已小有成就。通过《突击》杂志.他已在台湾结集出版了自己的著作《国民革命军师史总览——陆军第1师至第20师》(第一册),其他分册还将在今后陆续推出。有网友评论道,研究国民革命军历史,已到师一级,实令人惊诧。
这是胡博10年积累的结果。他从小就喜欢历史,初中还没毕业之时,时逢抗战50周年,开始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尔后他结识一位老人,家中珍藏大量军史资料,常年泡在其中,难以自拔,此后还养成写笔记、做卡片的习惯。除了四处购阅文史资料,跑档案馆外,自行联系采访当年黄埔军校老人或家属补充史料。胡博自己的房间里,堆满了两岸出版的军事文献。
胡博正在着手的另一个计划,是为所有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的将领写小传,目前已写完方先觉(曾孤军守衡阳的第10军军长)等5人,并已采访了对方的后代。国民政府迁台之前获得过青白勋章的军人近200位,对胡博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工程。通过伯玉和光亭创办的战史沙龙这个平台,民间一些优秀的军事历史研究者已崭露头角.如已出版《张灵甫传》的钟子麟、正准备出版《薛岳传》的黄勇。
还只是起步
很多民间研究者表示,目前大陆的民间军事研究水平,除中国军事历史研究这一块外,总体上与台湾有一定差距.与欧美有更大差距.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而已;军迷群体虽然庞大,但以低层次军迷和军刊为主。
大环境的改善,也许能提升大陆民间军事研究水平。就以网络上的军事信息为例,国防科技大学一篇论文指出.目前军事信息最为透明和全面的当数美国。美军从各兵种,到各级司令部,直属单位几乎都有站点,信息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中文网络的很多军事站点,层级仍然较低,简单的转载、猎奇、宣泄狭隘民族主义,甚至编造虚假军事信息现象较为普遍.有关外军的报道仍然属于研究性工作,报道面窄且提示不完备、不系统,缺少前沿性、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资源;决策参谋和国防教育的功能基本没有发挥。
一位资深军迷说,他当初从中文军事网络脱颖而出,最后又逐渐淡出。因为他发现,发布正儿八经的研究性文章.关注的不多;猎奇煽动、宣泄斗嘴的信息反倒引人瞩目。最后只得把目光转向纸媒的军事信息和海外军事网络。
海外资深军事评论专家、《汉和防务周刊》主编平可夫先生表示,他虽然也关注大陆民间军事研究群落,但绝不对同行作出任何评论。不过有熟悉平可夫的人告诉记者,他曾盛赞过大陆民间军事研究者,认为他们如有较好研究环境的话,很多人早已成就大名,前途不可限量。
段宇宏,《凤凰周刊》第320期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七月
(1565)
-
▼
7月 08
(50)
- 准涉薄熙來案富豪入籍 紐國高官被查
- 北京不應錯過兩岸關係發展機遇期
- 寬鬆貨幣政策不是萬靈丹
- 跌破8 中國第2季 GDP 估探7.6%
- 溫家寶: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 什邡數千人聚市委門前示威
- 潘詠民站穩大陸 有兩把刷子
- 本周指標 中國持續寬鬆 機率高
- 美國大選前…幫總統打經濟分數
- 馬政府抓到問題核心了嗎?
- 天津「6.30」大火原因查明 處理造謠傳謠者
- 千余名新任公安局长集训 处置群体事件等成课题
- 林泉忠:兩岸在釣島紛爭中的微妙關係
- 梁振英應深入虎穴 主動接觸反對者
- 胡佳抨政改停滯 「未來唯有民主化」
- 貪官多 牆掛1600畫像嘲諷
- 江河清:反貪污還是返貪污
- 誠信破產豈能不舉步維艱
- 要「外國人他爸」保釣 白費唇舌
- 滿朝盡是李鴻章 何日再見鄧世昌
- 保衛釣魚台 面對台灣 大陸汗顏
- 台灣政壇藍綠市長卡位戰
- 经济学家担忧中国信贷增长
- 日本三大报报道新疆7·5事件三周年
- 法新社:中国在贫穷邻国塔吉克斯坦影响力增强
- 越南民众抗议中国侵犯南海主权
- 东盟将在金边会议上同中国谈南中国海问题
- 周永康何以轉危為安? 中國政治不是前進而是後退
- 张高丽下令隐瞒:天津商厦火灾丧命378人真相
- 胡錦濤名單上還有哪些人選?
- 復旦黨委書記換人的“精彩幕後花絮”
- 纽约时报:中国反对污染项目的勇敢抗议取得胜利
- 张艺谋否认曾领衔拍摄铁道部天价宣传片被指撒谎
- 台湾政府护航持五星旗保钓船引起争议
- 大陆民间军事研究群落崛起
- 中国信访制度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 沉重的墓碑——读杨继绳《墓碑》
- 民间呼吁勿忘李旺阳,倡建中国维权联合会
- 海伍德案兇嫌 英反對判死刑
- 神秘富翁劉陽 與薄熙來有瓜葛
- 中国保钓人士“七七事变”纪念活动遭警方全程监控
- 胡佳吁公民订立计划争人权
- 防楼市泡沫 温家宝再次强调调控
- 英华人灭门案嫌犯摩洛哥被捕待引渡
- 中国计划在西藏兴建巨型旅游项目
- 中国农民工不高兴
- 政治体制改革:党与法的关系
- 江澤民拿下陳希同的後遺症
- 2012年7月7日《明鏡郵報》
- 2012年7月7日《歷史日報》
-
▼
7月 08
(50)
-
▼
七月
(1565)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在網路上流傳的車震死者照片中,可見兩人下半身赤裸。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驚傳解放軍高官與小學女老師在車震過程中,疑似因一氧化碳中毒,兩人呈現性交姿勢「裸死」車內。據悉,兩名死者皆各有婚姻關係。此訊息第一時間就遭當局嚴格封鎖,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更限制兩名死者...
-
明鏡記者柯宇倩/“華視報紙王,給你現賺45,大家早。”週一至週五的早晨打開電視,你都能聽到一個親切又專業的男性嗓音,用國、台語為觀眾導讀各大報的重點新聞;他是主播楊舜欽,31歲就坐上採訪中心副主任的位置,雖然年輕,但他可能比年長的記者都要資深,而耀眼的成就背後,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努...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中國與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在東海、南海的主權爭議急遽升高,中國海監總隊黨委書記、常務副總隊長孫書賢11日指出,對於近來中菲黃岩島的爭議,中國會看住黃岩島;中國大陸在全球問題應畫上幾道紅線,如果日本在釣魚台挑釁、菲律賓、越南宣稱有南海主權,中國就不惜一戰,而且必須以戰止戰,局部戰...
-
VOA记者: 张蓉湘、张松林 图片来源: 来自视频截图 国务院发言人纽兰 美国国务院星期一宣布,第四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下个月初将在北京举行。另外,国务院还说,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在哈佛大学的情况良好,而国务院不评论学生签证个案。 *下轮美中战略与经济...
-
(中央社台北2日電)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報導,中共未來將興建比「遼寧」艦更大的航空母艦,並推測初期數量很可能是6艘,北海、東海與南海艦隊各分配2艘;但這個目標在2035年前達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軍工信使」還談到共軍攻占台灣企圖與發展航艦的關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地理接近,不...
-
《明鏡月刊》彭陽人 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常務副書記何勇目前是中紀委真正負責具體工作的。今年已經72歲高齡的何勇擁有20多年的紀檢監察工作經驗,資歷高,根脈深,是極少數超齡服務的人。“他這一位子,有三個熱門接班人,一個是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長馬馼,一個是山西省委書記袁純...
-
前89民运学生领袖、信奉基督教的柴玲,“六四”23周年前夕发表公开信,宣告原谅了当年“六四”镇压学生和北京市民的军人和领导。经历过“六四”的前北京学生方政表示,杀人者没有忏悔、没有向受害者道歉,不能没有前提无原则的说原谅。但他希望大家不必过多责难柴玲。 ...
-
《新史記》李南友(遺作) (續前)著名法學家、南開大學法學所所長李光燦有意請于浩成出任該所名譽所長,並向群眾出版社發了公函,徵詢意見。出人意外的是,這居然驚動了公安部,經過黨 組會議討論,後來公安部政治部的一位副主任打電話給于浩成:“我們考慮到你的兼職過多,是...
14 条评论:
奥巴马放弃美国“先发制人”战略,取而代之“伙伴关系”战略,重返亚太,以维持其霸主地位。但是,在今天的亚太格局中,它需要利用和遏制的国家并非中国一国,而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这种“利用和遏制”并举的战略,在中国这样一个从未有过侵略史的国家产生的后果,大概将是美国人从未想到的。就像当年尼克松不远万里到北京,联中遏苏而没预见一个强大中国崛起一样。
日本是美国最核心的盟友之一。俄罗斯经济半死不活,人口负增长;美国想严密监视的只有土共政权而已。“一个强大中国崛起”,从来只是傻粪的意淫;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的地位可以很容易地被东南亚和印度取代;
美国人从来就没有忘记珍珠港事件,日本人也忘不了那两颗美国的原子弹。“盟友”只是傻逼的欺人之谈。谢谢美国人为中国的崛起保驾护航,让大汗傻逼在中国永无葬身之地。
哈哈,五毛最擅长的就是代表,代表了全体中国人还不满意,现在又想来代表日本人跟美国人,用他们的眼光看待世界真是奇特。
大汗傻逼:妳他妈的懂什么叫人民战争吗?要是得了健忘症,找蒋介石给妳傻逼开付清脑丹。
大汗傻逼最害怕的就是人类的进步,智慧和团结。因为妳总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总是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
哈哈哈哈,每天看明镜,看这个傻逼五毛和毛左跳脚,真是非常开心,我想很多中国人也会表示同意的。一个傻逼智障,居然能学会翻墙,为了娱乐大众,真是不容易,辛苦了!
看大汗傻逼在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中,孤立无助,搂着一捆傻逼自己都不懂的“稻草”沉没,其乐无穷。
一个傻逼,不远万里,来翻墙,上美国人办的网站,仅仅因为这里有言论自由;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弱智主义精神,这是共匪主义精神。
大汗傻逼:美国人视妳这款为民族败类。就像Mrs. Hillary Clinton 一样 :自己老公都看不住,还想霸占太平洋。痴心妄想!!
笑死我了,傻逼毛左的逻辑---希拉里老公泡妞,所以美国就不能傲视太平洋。唉,毛左啊毛左,你猪脑子的构造可以作为人类科研的未解之谜。
大汗傻逼:靠美国人撑腰过日子,比龟孙子还孙子。妳他妈的叫爷爷,奶奶也没人待及妳一个瘙货。
大汗傻逼的爷爷是开妓院的,美国偷鸡摸狗比中国卖淫“民主”多了。偷鸡摸狗的给卖淫,强奸的流氓指引了一条康庄大道:“民主”能让流氓不再耍流氓。大汗傻逼说:我要民主,又要耍流氓。美国偷鸡摸狗说:那妳去太平洋耍流氓吧,那有我们的贱队护着妳。“民主”管不了。大汗傻逼问:那我得交多少税?美国偷鸡摸狗说:我免税耍耍妳就行了。
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咚咚。看大汗傻逼人间蒸发不亦乐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