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

環球時報評薄谷開來案:任何人走上刑事被告席都是普通人

責任編輯:連檣

據環球時報報道,薄谷開來、張曉軍涉嫌故意殺人一案近日已被提起公訴。由於薄谷開來是薄熙來的妻子,此案備受關注。這一案件的依法審理,將會加強中國人對法治的信心。

薄谷開來的特殊身份,以及此案同薄熙來問題的關係,在中國現有國情下很容易引來漫無邊際的猜想。此案的社會心理背景以及潛在輿論環境會較複雜,而且會在審理案件的全過程中揮之不去。

依法審理、依法判決應是處理此案所遵循的唯一原則。此案的最終結果無論會不會有什麼其他現實影響,法官們都應做到對法律的忠誠,心無旁騖。

這是對法官們忠誠法律精神的一次考驗,他們的審理和判決必須經得住考驗,必須對得起他們的良心。

薄谷開來以如此特殊的身份涉嫌殺人,是中國司法從未經歷過的案件。它是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次特殊檢驗,也是在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激烈競爭時,對公眾理性分辨力的一次磨練。

司法部門應對薄谷開來案件的審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證人們對案情的瞭解始終與事實相對應。這一點做得越好,審理此案對中國法治建設的正推動效果就越大。

審理薄谷開來案件是法律尊嚴在中國不斷鞏固途中的一個標誌性節點,它迄今向社會傳達的最大信息是,誰也不能恣意妄為,尤其是不能傷害他人的性命,無論什麼樣的地位和權力都不能保護一個人不受懲罰地做例外。

在很多信息疊加在一起的時候,人們應當有一個大的判斷:中國的進步是綜合的,隨著中國的經濟、社會治理以及輿論開放都向前走了很遠,任何事件———無論它有多「重要」———的解決環境都已發生深刻變化。一些被聯想的重要「潛規則」事實上在今天已經毫無根基。

儘管法院也不斷成為批評的對象,但法律越來越成為社會公平的最大保障。今天眾目睽睽的案子如果搞蓄意司法不公漸漸不可思議,它的巨大風險正使其變為不可能。因此相信法院對重大案件的判決,比相信任何其他分析和傳言都要可靠得多。

這幾年中國各地法院已經有過許多「敏感判決」的經歷,過去幾次是互聯網的大量議論,這一次是各種「猜想」,從輿論壓力的角度看,它們的性質有類似之處。我們相信,雖然薄谷開來案件「更特殊」,但法院能做出公正的判決,不辜負這個時代的期望。

薄谷開來案是刑事案件,社會把它作為刑事案件去看,這是將法治變成習慣的一次體驗過程。任何人站到刑事被告席上都是普通人,中國社會需要這樣的平常心。

改革開放的中國今後還會遇到各種突發事,它們的每一次依法處理都是積累,在事實上和人們的心理上逐漸促成法治社會的成熟。


香港 文匯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