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国人对普京的五大认识误区


  俄罗斯的变革是根本的,毕竟他离西方太近;中国的变革太浮垮、太肤浅,毕竟他是从宫廷里爆发的权力再分配,包含着阶级仇恨的继续延长,依旧是贫富两重天。

  虽然有过一些小插曲,但正如人们早就预料到的,普京将卷土重来,明年再次参选总统。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4日表示,他提议由现任总理普京参加明年的总统选举。普京则表示,如他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将出任总理。

  两人的表态让之前的猜测尘埃落定,“梅德韦杰夫叫板普京”的意外并没有发生。如此一来,普京很有可能再执掌俄罗斯政局12年,这未必说得上是俄罗斯民主的倒退,但让一个人长期占据最高权位,无疑是违反民主精神的。

  俄罗斯民主走到这一步,原因何在?普京会成为新的独裁者吗?


  误解一:普京打击寡头

  事实:普京打击的不是寡头,是胆敢和他作对的富人。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在市场化过程中,塑造了一批大富翁,这些富翁形成了俄罗斯的“寡头阶层”。这些寡头有钱、并且和权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京上台后,先后“修理”了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三位寡头,前两位流亡国外,后一位至今还在牢里。但把普京此举解读为“普京打击寡头”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这三位都是“因言获罪”,他们或利用自己的媒体工具、或自己跳出来大肆抨击普京,把普京“惹毛了”,所以普京才“痛下杀手”。而那些“听话”的寡头,不但安然无恙,而且在普京治下有些人的财富还在增长。


  误解二:普京大搞国有化

  事实:普京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国内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普京上台后,回收国有企业,通过司法手段或市场手段,将战略行业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大型企业重新国有化,以公有制为主体。”事实真是这样吗?结论完全相反!

  普京上台以后肯定叶利钦时代实行的私有化方向,他明确表示:他对90年代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没有疑问,反对重新分配财产,反对重新国有化。他说:“今天根本谈不到、也不应该谈重新分配俄罗斯财产的问题,如果我们允许重新分配财产,遇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可能比过去搞私有化时还要大。”在普京任上,私有化可谓搞得轰轰烈烈,私有化的数量和程度都大踏步前进。2002年,美国和欧盟就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中国至今还未获承认)。在市场化的大潮下,2008年俄罗斯的10亿美元富豪人数已经从叶利钦时代的9名激增到101名。


  误解三:普京怀念苏联

  事实:普京对苏联以否定为主,倒是对叶利钦崇敬有加。国内的一些学者靠捕风捉影、混淆视听塑造了一个“怀念苏联、赞赏斯大林”的普京形象,这完全是颠倒黑白。

  普京上台后不久,就视俄共为眼中钉,在俄杜马(议会)一手策划对议会多数党俄共的突然袭击,联合议会各非共党派以议会政变的形式,一举撤消俄共议长、副议长及10个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剥夺了俄共在叶利钦时代一直在议会拥有的领导地位。普京这样评价斯大林:“对于我国复杂的、有时是十分矛盾的历史而言,斯大林时代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当了解这段历史和记住教训。专制和不受监督必然导致犯罪。斯大林时代就发生了诸多罪行:政治镇压、许多民族的人受到驱逐。

  这一评价是原则性的。”在另一些言论中,普京虽然反对将斯大林与希特勒相提并论,但是却说斯大林是暴君、罪犯。普京在接受加拿大记者采访时说:“人们还没有忘记在苏维埃时期发生的悲剧性事件,许多人的伤口还在流血,还记得斯大林的劳改营的全部恐怖。”

  与原则性的否定苏联和斯大林相反,对叶利钦,普京无论口头上还是行动上都崇敬有加。


  误解四:普京施行“可控民主”和“主权民主”

  事实:普京对民主的理解并无特色。俄罗斯的现行宪法制定于1993年,宪法的内容原则上与西方国家的宪法一致,但是赋予了总统很大的权力。普京当选后更是相方设法巩固自己的地位,成了一位实权总统。于是一些人就说普京搞的是“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

  然而事实上,2000年普京在总统大选后就宣布继续忠于俄罗斯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共和制原则、普选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地方自治原则、多党制原则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原则。2004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向全国发表致辞说:“我向你们保证,我国人民所有的民主成果将得到保障,而且我们不会停留在已有的成果上,我们将巩固多党制。我们将巩固公民社会,竭力保证媒体言论自由。”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保留了西方民主的主要特征。

  普京任上彻底改变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的成员组成,由原来的不经选举就由89个行政主体一把手组成,改成由各主体选举产生,这一修改显然比原来更加民主。从制度层面看,普京任期内对叶利钦时代的民主主要是继承,也有超越,而基本不存在什么“倒退”。如果说普京的权力要比叶利钦更大的话,那也是由于普京的声望太高,导致他想做的都能做,而不是说制度赋予了他更多权力。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公开表示俄罗斯并不会搞什么不同概念的民主。


  误解五:普京有“克格勃情结”

  事实:普京并不以克格勃经历为荣,他靠“民主急先锋”上位。国内一些文章努力塑造普京的“克格勃情结”,甚至不惜造谣说普京下令恢复了克格勃鼻祖捷尔任斯基的雕像。

  普京的确有克格勃经历,但是普京本人并不以这个经历为荣。1990年,普京从民主德国回到列宁格勒后不久就向克格勃打了辞职报告。1991年8月20日,在“8·19事件”后的第二天,普京第二次打报告,坚决要求从克格勃辞职。对于普京来说,“克格勃经历”是负担而不是荣誉。俄罗斯“民主教父”索布恰克曾说:“首先,普京不是‘克格勃的人’,他是我的学生;其次,普京曾从事对外情报工作,是在保卫国家利益。他没有什么可为自己的工作感到羞愧的”,以此来帮助普京走出心理阴影。

  事实上,在苏联解体与俄罗斯转轨过程中,普京是一个“民主急先锋”的角色,在1990年代初,他是民主派的宠儿,普京也正因此走上仕途。


  有民主理想的普京何以违反民主精神“统一俄罗斯党”占据俄杜马多数席位,首先,1993年的宪法修改赋予总统太大的权力。


  1993年,叶利钦利用自己在苏联解体中积累起来的声望,以及民众对乱哄哄的总统——议会斗争的厌烦,在民众支持下修改了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议会的权力则被削弱。


  所以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总统就是集权总统。权力不受制衡自然会被滥用,而叶利钦也的确滥用了权力,比如在叶利钦执政后期,他纯属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及其善后而玩弄权术。


  其次,“帝国后遗症”让普京容易俘获民心,强力控制的大帝国中,社会组织资源被抑制而无法生长,所以一旦大帝国解体,就很难建立正常秩序。持续的混乱会使人厌倦,社会情绪日益极端化,终于呼唤出一位铁腕人物建立新的强力控制。这种“乱世铁腕”可以在混乱中借助“民意”而和平上台。典型的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霍亨索伦王朝德意志帝国体制的解体,乱糟糟的“魏玛共和”维持了15年,终于使德国人民失去耐心,在“逃避自由”的情绪下把希特勒以合法方式选上了台,并拥戴他建立了法西斯专制的第三帝国。与此同时“魏玛现象”遍及全欧,一战以来帝制解体后新生的许多共和国也纷纷抛弃“混乱的民主”而以合法方式或和平政变方式产生了铁腕专制,如波兰的毕苏茨基萨纳齐政体与匈牙利的霍尔蒂独裁。


  苏联解体后的10年,俄罗斯就处于“帝国后遗症”之中,政治经济社会都乱哄哄,普京的出现对于俄罗斯人民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露”。本来就拥有大权的俄总统,在得到民众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后,在权力上可谓如虎添翼。拥有声望的总统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来“集权”,正如俄罗斯用民主的方式把总统任期修改为6年,为普京长期执政铺路。


  第三,普京毕竟不是华盛顿,他没有肚量成全民主。从普京的过往以及他现在的言论来看,普京应该没有在思想上背叛他的民主理想,他只是在用反民主的手段来追求民主理想。


  2000年普京当选后,放出了“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的豪言,这是怎样的一个俄罗斯呢?是一个“放弃民主和自由变得根本不可能”的俄罗斯,是一个市场经济“不可逆转”的俄罗斯。然而,“给我20年”和“民主自由”本身就是矛盾,华盛顿理解这一点,普京也许同样理解,但前者理解并实践,而后者选择了恋权。


  今天的俄罗斯,已经不会让普京倒退太多。普京曾是民主派的急先锋和得力干将,“曲线参选”,本身就说明了普京权力的局限。


  普京本可以在2008年卸任前就主导修改宪法,让自己可以连任总统,然而他还是选择不这样做。不做的原因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民众如果察觉他有独裁的倾向,还会给他投票吗?普京得掂量掂量。


  那些反对党也虎视眈眈,连俄共都打出“民主牌”,以普京不民主来为自己的党派拉票。


  在这些压力下,普京虽然“民主无量”,但也“独裁无胆”,只能一面满嘴高喊着自由民主,一面费尽心机的让自己能多干几年。


  命运如何,俄罗斯民众自己抉择。俄罗斯民众会拥护普京一步步扩权,成为一个新的独裁者吗?看起来不会。毕竟现在是21世纪了,从民众到领导人都不太可能昧于天下大势。随着俄罗斯从混乱走向太平岁月,铁腕的魅力将不再耀眼,普京打造的强盛俄罗斯,反而会埋葬像他那样的强人政治家。


  最大的坎,俄罗斯人已经迈过去了,未来的道路依旧曲折,但他们不会回头。


  俄罗斯的变革是根本的,毕竟他离西方太近;中国的变革太浮垮、太肤浅,毕竟他是从宫廷里爆发的权力再分配,包含着阶级仇恨的继续延长,依旧是贫富两重天。

作者:低调,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