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一进采访地点,一愣,怎么密密麻麻都是人。
有一位女士上来握手,说,咱们几年前见过。
2009年,海淀区城管大队副队长李志强被小贩崔英杰刺死,我当时在《新闻调查》,想采访这个题目,曾去与北京城管局座谈过,见过她,市局宣传处的。这次也来了,要采访的宋志刚也是这个队的。
“你看我等会采访坐在哪儿合适?”她的另一个女同事对我说。
“您……是?”
“我帮他把握这本书的分寸,他需要我。”
我说:“这个,一般最好别在被采访人的视线范围内……”
姑娘很麻利,转头对宋志刚说:“我就坐在你对面,你能看到我,不要紧张”
刚落座,一个瘦高个儿上来了,满头满脸地用手给小宋擦着汗,把脸都熨平了。一边说“这是个没六儿的,不靠谱,别人都是根红苗正的,就他不让领导省心。”
这是宋志刚的大队指导员。
这个阵势,我确实有点感觉象回到新闻调查。
宋志刚穿着崭新的一套城管制服坐在镜头前,炯炯目光齐射之下,采访一开始,他的身体和话语都象制服一样笔挺,到一个多小时后,才放松下来,节目一开头那些黑色幽默的部分,都是最后半小时里谈的。
结束后我说,你一开始怎么那么紧张。
他犹豫了一下,说“我看你以前采访的都是坏人。”
2
宋志刚说,他没工作前,用两个字形容足够了,“愤青”。在天涯上看别人骂什么就跟着骂,也骂城管,在河南,一边吃着小吃摊,一边就被卷走了,回来在网上骂。
毕业的时候顾不得了,和大多数就业困难的学生一样“能当上公务员,扫厕所都干,后来连扫厕所都没轮上,就当了城管”
去考试的时候,他在百度上搜城管考试指南,前几页出来的全是嘲弄的题“1 遇到小贩如何处理 a 一脚踹去 b 掀锅 ……”
当上城管之后的事,节目里都说了。先是不愿意干,后来就是冷着心按规矩办,再后来大吼一声,半条街能听见,再后来……前女友跟他分手,两个吵起来,对方在大街上喊“城管打人啦……”
有次抄摊,他被大学生骂,手指他脸上说连流氓都不如,他急了,脸红脖子粗,也嚷了粗口“你丫滚蛋”,幸好被直接拎着脖领子上了车,回来被指导员唠叨,不然很可能会打起来。
我问“这样你心里能平稳吗?”
“就更不平稳了,这不更印证了人家对城管蛮横的看法么”
他想辞职也是因为这件事,因为这个职业“没有成就感”。我说很多人觉得职业不就是谋生么,他给我回忆一件事,当年他从警校毕业前,当实习警察的时候,在西客站执勤,小姑娘敲玻璃“警察叔叔……”,他从车里一跃而起,“没事,有我呢”,去了大厅,多少排队买不着票的群众一起鼓掌“人民的好警察来了”。谁都不敢当众指认黄牛党,他就队伍中一个一个反方向拍着肩膀“这个?……这个?”,群众点头示意,他在大家爱慕的眼神中带走那人。
“那感觉”他眼睛微微向黑暗斜上方望去,出了一小会儿神。
3
片子里的小姐弟是无意碰到的,本意是找海淀区卖鸡蛋罐饼的小摊贩,他们多租住在六道口的城乡结合部,想采访她父母,但去的时候去参加小学家长会了,两个娃娃一点不认生,尤其小弟弟,两只小门牙刚掉,一笑一边一只酒窝。
闲聊,我问姐姐喜欢北京吗?她说有喜欢,有不喜欢。
我说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她说喜欢建筑,不喜欢城管
我有点意外,虽然我们节目是采访城管事,但还不至于能想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看法。她没见过城管,也不知道城管是干什么的。
只说“他们抄我爸爸车的时候……”
她哭了。
我当时坐在她侧面,这眼泪没法擦,也不打算试图让她别哭-----没体会过这样处境的人,就别劝别人别怎么样。我只是在镜头拍不到的位置,慢慢拍拍她羽绒服的后背。
害怕又发愁地看着姐姐,又看着我,很生气的样子,他觉得是这个陌生人不知干了什么把他姐姐弄哭了。
但最让人难受的,是我临走的时候,他们在一个被拆的废墟上玩,从瓷砖上爬上去,又痛快地出溜下来。这个村要拆迁了,他们家很快会没有地方住,只能再找便宜的出租屋了。他俩还小,不知道这些。
我招手:“哎,我走啦”
他俩一齐站在废墟上,小姐姐笑嘻嘻地挥手“阿姨再见”
小弟弟也跟着,亮着小牙床,声音更大些“阿--姨---再--见”
4
宋志刚说他原来是愤青的意思是“急着下判断,总有正面人物和负面人物,”这几年他学会的是“不偏激地对待人和事”,书里有一句话,叫“我现在觉得,往往没有简单的是非,只有各自冲突的需要和矛盾”
就拿片子里大爷来说,眼睛残疾,在京治病,一个月的房租,就靠卖这点爆米花,看不见这些,就没有人的感受了。
但也不得不看到另一些东西-----住在胡同里头居民说,不行,他的摊位占着路,我们车都开不出去。开饭店的店主说,他把我家招牌都拦了,必须管。买过爆米花的人说,那种人造奶油,能把孩子吃出病来。
片子里两个娃娃的父母卖鸡蛋灌饼,养家不容易,但摊位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能看见,水,蛋,手,工具是什么样子,看看片子也能知道。
这些需要管理,但残疾人就业,这不是城管能管的事,娃娃父母和大爷都想要个规范的摊位,这也不是城管给定的。只有堵,没有疏,象小宋说“暴力执法简直是必然的”。
谁对?谁错?看的事实稍多一点,迟疑一下,就不会那么快地赞美和谴责,一开始总是好人坏人,后来是好事坏事,最后发现只是生活矛盾密布。
用不着去寻找激烈的冲突,在陈述中自会看到矛盾的结点,能说清楚,制订规则的人,想解决冲突的人,就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事实基础。
中国的城市化才开始,未来还有几亿人要进城,进了城都需要管理,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建立规则慢慢成熟的过程。留言里有读者说,“你们总说要慢慢来,可为什么不能快一点?”,大家可以看看我们下周的节目,就知道为什么快不了,也快不得。
慢一点,一步一步踩实了,不会绕弯路,反而快。
走在路上的人,也有他的选择,宋在书里说过一个例子:“最后一个翻墙逃往西德被击毙的人,死时离柏林墙倒塌只有几个月,射击的卫兵被判刑,律师力争,说士兵只是遵守了当时的命令看守柏林墙。法官说,在律法中,你的确是看守的人,但在人性选择中,你却可以选择不射击他的致命要害。卫兵没这么做,所以他被判刑了。”
宋志刚说“我没办法改变很多事,只能在我的职权范围内做得更好一点儿,这是我的人性选择”。
制度由人选择,有了人性的驱策,改变自会发生。
以前我做新闻调查时,觉得这种想法是和稀泥,妥协是最没意思的事,凡事着急,恨不得一夜之间建成新世界。现在觉得,一刀砍去,乱麻更乱。要有这个耐心,找到线头,慢慢抽解。
这个前提是让各方说话,别停留在概念和成见上,这是人届成年后的人生经验,也是媒体人的责任。在这个片子结尾,让我写段评论,我说“一个社会,事件的哪一方都有说话的机会,都说对方能听懂的话,也都有诚意去听对方的话,把意见和矛盾一一陈述,也许在说清楚事实的时候,事情的化解之道也就随之呈现。”
网易博客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2011
(1474)
-
▼
十二月
(1474)
-
▼
12月 22
(64)
- 海門警民持續衝突警方釋放催淚彈
- 金里奇:美国在今后100年里一定要走在中国前面
- 美日韓等國抵制聯大向金正日默哀
- 德證實被芬蘭扣留導彈是運往韓國
- 終結50年管制 古巴旅遊禁令解除
- 造神!歌頌大自然為金正日哭泣
- "疯子"金正日是如何欺骗全世界的?
- 北韩接下来会怎样?
- 世界兩極:中國主經濟、美國主軍事
- 社會主義性質下司法改革的左右之爭
- 華裔兵疑欺凌致死 8美軍被控 軍方緘口 家屬指涉種族歧視求公道
- 貪汙曝光 山西焦煤董座白培中丟官
- 中國大陸的政策是憲法大還是縣委大?
- 烏坎地方民主自治取得初步勝利
- 中共公開支持北朝鮮封建世襲制
- 薄熙來:六中央常委支持重慶唱紅
- 定調烏坎事件 官媒刮基層 誇高層
- 被妖魔化的烏坎維權運動領頭者
- 有境外記者 無法關門血洗烏坎村
- 連審31小時 首獲釋村民曾想死 薛錦波死前亦曾被連審29小時
- 重兵守收海門費站 警車十幾秒就被推翻
- 解決官民衝突 烏坎模式治標不治本
- 廣東處理抗爭 軟中帶硬奏效
- 應金正恩請求 解放軍精英部隊喬裝進入平壤
- 中國外交失利的三點內政因素
- 海門怒了:不放人就示威 群眾稱數十人被捕 警催淚彈驅千人
- 粵東地區浴血維權萬人堵路抗爭
- 一波未平一波起 中央嚴詞批粵官
- 性都變身文明城 東莞有錢鬼推磨
- “乌坎事件”照亮了中国未来的道路
- 王岐山是常委候選人最牛的一個
- 习近平访越达推动关系目的 评论指长远成疑
- 网友关注人民日报分析乌坎事件文章
- 当局见村民后乌坎村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 乌坎村民维权事件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美国之音许波
- 从七七宪章到零八宪章 中国学人追忆哈维尔
- 大选中的夫人牌
- 从乌坎看中国社会分裂的制度化
- 房地产是政治
- 失衡的股市
- 四川遂宁又有强拆事件 三百村民不敌两百警
- 近观朝鲜 精神物质双重贫困料难久
- 海门示威者向BBC揭示抗议内幕
- 密报称朝鲜民众已经发生骚乱?
- 中国解放军将在平壤郊区派驻战斗部队?
- 朝鲜升起新太阳
- “2010年度藝術權力榜”名次之爭
- 林彪在中央工作會議长篇講話:要不要“文革”?
- 美国宇航局:2012末日预言没有任何根据
- 老愚:我不相信的眼泪
- 北韩军队更有可能保持和平
- 谢志浩:给朝鲜算一卦
- 柴静:一个北京本科学历城管眼中的城管
- “中国的债务大山”
- 捷克前总统、作家哈维尔印象(组图)
- 孫乃修:紀念哈維爾
- 焦国标:当年中国人怎样哭毛
- 孙兴杰:金正恩时代的挑战
- 俄中选委公布普京收入 存款超过18万美元
- 薄熙来:邦国庆林长春近平国强永康肯定重庆唱红
- 山西焦煤董事长家中被盗5千万,被免职接受调查
- 8名驻阿美军士兵涉嫌虐待华裔军人被诉
- 朝鲜文人创作百余篇诗歌作品纪念金正日
- 朝鲜要求联合国在联大会议上为金正日默哀
-
▼
12月 22
(64)
-
▼
十二月
(1474)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在網路上流傳的車震死者照片中,可見兩人下半身赤裸。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驚傳解放軍高官與小學女老師在車震過程中,疑似因一氧化碳中毒,兩人呈現性交姿勢「裸死」車內。據悉,兩名死者皆各有婚姻關係。此訊息第一時間就遭當局嚴格封鎖,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更限制兩名死者...
-
明鏡記者柯宇倩/“華視報紙王,給你現賺45,大家早。”週一至週五的早晨打開電視,你都能聽到一個親切又專業的男性嗓音,用國、台語為觀眾導讀各大報的重點新聞;他是主播楊舜欽,31歲就坐上採訪中心副主任的位置,雖然年輕,但他可能比年長的記者都要資深,而耀眼的成就背後,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努...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中國與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在東海、南海的主權爭議急遽升高,中國海監總隊黨委書記、常務副總隊長孫書賢11日指出,對於近來中菲黃岩島的爭議,中國會看住黃岩島;中國大陸在全球問題應畫上幾道紅線,如果日本在釣魚台挑釁、菲律賓、越南宣稱有南海主權,中國就不惜一戰,而且必須以戰止戰,局部戰...
-
VOA记者: 张蓉湘、张松林 图片来源: 来自视频截图 国务院发言人纽兰 美国国务院星期一宣布,第四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下个月初将在北京举行。另外,国务院还说,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在哈佛大学的情况良好,而国务院不评论学生签证个案。 *下轮美中战略与经济...
-
(中央社台北2日電)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報導,中共未來將興建比「遼寧」艦更大的航空母艦,並推測初期數量很可能是6艘,北海、東海與南海艦隊各分配2艘;但這個目標在2035年前達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軍工信使」還談到共軍攻占台灣企圖與發展航艦的關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地理接近,不...
-
《明鏡月刊》彭陽人 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常務副書記何勇目前是中紀委真正負責具體工作的。今年已經72歲高齡的何勇擁有20多年的紀檢監察工作經驗,資歷高,根脈深,是極少數超齡服務的人。“他這一位子,有三個熱門接班人,一個是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長馬馼,一個是山西省委書記袁純...
-
前89民运学生领袖、信奉基督教的柴玲,“六四”23周年前夕发表公开信,宣告原谅了当年“六四”镇压学生和北京市民的军人和领导。经历过“六四”的前北京学生方政表示,杀人者没有忏悔、没有向受害者道歉,不能没有前提无原则的说原谅。但他希望大家不必过多责难柴玲。 ...
-
《新史記》李南友(遺作) (續前)著名法學家、南開大學法學所所長李光燦有意請于浩成出任該所名譽所長,並向群眾出版社發了公函,徵詢意見。出人意外的是,這居然驚動了公安部,經過黨 組會議討論,後來公安部政治部的一位副主任打電話給于浩成:“我們考慮到你的兼職過多,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